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米“外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4-8-7 11: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米“外衣”

在淘米时经常用水久泡、或用热水淘洗、或淘洗次数过多,则丢掉了米面的“外衣”。
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等功效。
营养学家指出:“外衣”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对人体神经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曾有报道称,某地区经常有婴幼儿因食用精制米、面而导致患脚气病死亡。

推荐做法
用凉水淘洗一至两遍即可。

    鱼眼鱼鳞

吃鱼刮鱼鳞、不吃鱼眼是很多人的做法。但是丢弃刮下的鱼鳞、鱼眼可都是“宝贝”。
营养学家分析:鱼鳞中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矿物质,尤以钙、磷较多,是一种特殊的保健品。
而鱼眼含有相当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增强大脑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防止记忆力衰退、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
对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也有辅助食疗作用。

推荐做法:
将鱼鳞洗净,用水煮食,用葱姜蒜调味。放入冰箱后做成鱼鳞冻食用;鱼眼和鱼肉一同食用。

    骨头棒

一般人吃排骨时,往往吃完肉后,将骨头棒丢弃。非常可惜。中医认为,猪骨性温,味甘、咸,入脾、胃经,有补脾气、润肠胃、生津液、丰机体、泽皮肤、补中益气、养血健骨的功效。无论是猪骨、牛骨、羊骨都含有胶原类的蛋白质、脂肪。骨胶原及软骨素,有加强大脑细胞代谢和防止衰老的作用。骨骼中含有构成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而且氨基酸比例均衡,属于优质蛋白。鲜骨中还含有大量钙磷盐、生物活性物质等,尤其是它的营养成分比植物性食品更易为人体所吸收。

推荐做法:先把骨头棒砸碎炖汤,用文火熬煮l~2小时,使骨头中的营养物质尽量溶解、释放出来。然后把溶有骨髓液的汤稍加过滤,再加上蔬菜,就做成了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效的骨头汤了。

    小藕节

吃藕的时候,藕节总被丢弃。其实,我们丢掉的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的宝贝。中医认为,莲藕及藕节都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疗作用,也是治疗鼻出血、急性咽喉炎的良方。

推荐做法:将藕节捣汁饮用,并在鼻内滴上3~4滴,每天2~3次,是治疗鼻出血的良药;将生藕节去须洗净,用食盐腌两周。以开水冲洗后每次含服1枚,每日2次,可治急性咽喉炎。

    菜叶子

除了青菜、大白菜等叶菜外,很多蔬菜的叶子,自然而然都被丢弃。其实,有些菜叶的营养价值往往大于根、茎,弃之不吃实在可惜。如辣椒叶,中医认为:常食辣椒叶有驱寒暖胃、补肝明目、减肥美容之功效。辣椒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其味甜,口感很好。

    推荐做法:可与肉同炒、可煮汤、还可凉拌。

    玉米须

很多人在煮玉米时,将玉米须摘得干干净净。大批的“黄金宝贝”就丢弃在风中散去了。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很好的预防保健用途,可以平肝利胆、泻热利尿。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胆结石、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等有较好的疗效。营养学家则指出:玉米须中藏着宝贵的黄酮、苷类、矿物质、有机酸及糖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用价值的成分,值得我们充分利用。

    推荐做法:将新鲜的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看了以上六条,您一定为曾经丢弃的宝贝而遗憾。不要紧,从今往后捡回这些宝贝,好好地利用起来吧。
枕中丹
2014-8-7 11:57:26
肺痨
肺痨由于痨虫侵蚀肺叶而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咳嗽,
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特征。
治法: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华盖散     
缓解期
1、 肺虚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
2、 脾虚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
3、 肾虚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肺痈
中医对肺痈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汉代以前认为本病属虚劳病的范围;
二是汉至唐代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
三是宋代以后对其病机的认识和理法方药的运用日趋系统全面。
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分证论治:
1、 肺阴亏损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方药:月华丸加减
2、 阴虚火旺 治法:补益肺肾,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 气阴耗伤 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方药:保真汤加减
4、 阴阳两虚 治法:温补脾肾,滋养精血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肺胀: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叶胀满肺体胀大,不能降的一种疾病。
病象:咳、喘、痰、肿。
体征:
胸中膨大胀满(桶状胸),面目四肢浮肿。
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肺胀的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
分证论治:
1、 外寒里饮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降逆 方药:小青龙汤
2、 痰浊阻肺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3、 痰热郁肺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4、 痰蒙神窍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5、 肺肾气虚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
6、 阳虚水泛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芩散

痰饮:
病因为寒湿浸渍,饮食不节,劳欲所伤,或素体阳虚,肥胖湿盛,或年老多病等,
以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水液失于正常运化、输布,停积而为痰饮。
痰饮之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
病机关键:阳虚阴盛
鉴别诊断:痰、饮、水、湿
痰多由热煎熬而成,分有形、无形之痰。
有形者,形质厚浊,咳咔可见;
无形者,无处不到。
痰之为病,病证复杂。
饮主要因寒积聚而成,为稀涎,饮之为病,多停留于体内空腔或体位低下之处。
水为阴邪,有阴水、阳水之分,为清液,水之为病,可泛滥体表、四末;湿为阴邪,其性粘滞,但无定体,可随五气从化相兼为病。
但痰、饮、水、湿同出一源,均为水液不归正化,停积而成,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
治疗原则:温阳化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宗旨。
分证论治:
饮留胃肠者为痰饮,
饮留胸胁者为悬饮,
饮停胸肺者为支饮,
饮溢四肢者为溢饮。

痰饮
1、 饮停于胃 治法:和中蠲饮 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
2、 饮邪化热 治法:清热逐饮 方药:甘遂半夏汤
3、 饮留于肠 治法:攻逐水饮 方药:已椒苈黄丸。

悬饮
1、 邪犯胸肺 治法:和解少阳,宣利枢机 方药:柴枳半夏汤
2、 饮停胸胁 治法:攻逐水饮 方药:十枣汤
3、 气滞络痹 治法:理气和络 方药: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泻白散或合沙参麦冬汤

支饮
治法: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 溢饮
治法:解表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3 23:31 , Processed in 0.1240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