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能顶半边天”的杰出妇女樊孝菊同志逝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本帖最后由 修江河畔 于 2015-4-3 18:25 编辑

“能顶半边天”的杰出妇女樊孝菊同志逝世




  2015年4月2日上午11时46分,原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修水县委农工部副县级退休干部樊孝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修水县城不幸逝世,享年84岁。4月4日上午11时,樊孝菊同志追悼大会将在修水县殡仪馆隆重举行。

  樊孝菊同志1932年10月出生于修水县石坳乡黄源村,为革命烈士后代,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在长期的基层农村工作中,曾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界同志实干苦干,成为“妇女能顶半边天”事迹中的杰出妇女之一。               (泰祥)
2#
 楼主| 修江河畔 发表于 2015-4-3 18:19:07 | 只看该作者
江西妇联最早提出“妇女半边天”

1958年在中国妇女史上应该是重要的一页。解放后,贯彻新婚姻法是妇女婚姻和权利的一次大解放。但在对待妇女参加工作方面,几年来前进的步子还不大。特别是农村,妇女仍主要是在家里做家务。江西省妇联做过一个统计:在1949年,农村妇女出勤率最高的地区只占女劳动力的40%;可是在1958年,很多地区妇女出勤率高达100%,妇女们担当了几乎全部农业生产任务。全省300万娘子军奋战田间,完成了秋收冬种任务。在冬季生产中,各地纷纷出现“娘子军破冰闹深耕”、“穆桂英挂帅大破水利关”等等生动感人的事例。妇女创办的民办工厂有3025个,占总厂数的25%强,各地都出现了妇女邮局、妇女商店、妇女派出所等等。妇女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人们称赞妇女是“半边天”。

江西省修水县妇联抓了两个典型,一个是樊孝菊,一个就是张待牡。樊孝菊是个姑娘,张待牡是个嫂子。她们两人积极参加农业劳动,发出“插秧挑战”。她们插的秧又快又好,连一般男同志都比不了。修水县妇联一方面向省里通报,一方面在当地组织开展“千菊万牡”的活动,鼓励每个妇女同志都做樊孝菊和张待牡。一下子修水县的劳动竞赛红火起来,妇女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有的乡、社在竞赛中,妇女在劳动中还把男社员比下去了。修水县妇女提出了更响亮的号召:“妇女力量大无边,生产能顶半边天。”江西省妇联及时抓住了这些典型,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江西全省妇女劳动热情进一步得到提高。

1958年8月,全国妇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江西省妇联朱旦华和修水县妇联严翔莲等人参加会议。朱旦华在修水县经验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江西省推广“千菊万牡”劳动竞赛活动的情况,特别谈到了在这次运动中“妇女力量大无边,能顶生产半边天”的崭新口号,那次汇报会,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也参加了。在会上,女代表们欢迎他这个“洪常青”发言,胡耀邦在台上个子虽不高,声音却很响亮,他赞扬江西妇女同志“妇女半边天”的口号,鼓励说“妇女不仅是生产战线的半边天,应是整个社会活动的半边天”。

第二天,《人民日报》和《中国妇女报》报道了这次会议的情况,特别强调了原始于江西修水县的“妇女半边天”的口号。不久,毛主席引用了这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由此传遍了全国。

(摘自《党史信息报》李社香/文)

3#
 楼主| 修江河畔 发表于 2015-4-3 18:23:04 | 只看该作者
女组长顶起“半边天”

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jiujiang.gov.cn  
  
   1958年8月,原始于修水县“千菊万牡”活动的“妇女半边天”口号,因毛主席引用而传遍全国。那年是中国妇女走出家门投身社会工作的转折年。修水涌现了两位农业生长女典型樊孝菊和张待牡,她俩插秧又快又好,连一般男同志都比不上。修水妇联把她俩树为榜样,在全县组织开展“千菊万牡”活动,鼓励每个妇女同志都做樊孝菊和张待牡,并提出“妇女力量大无边,生产能顶半边天”口号。而今,在这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红土地,在这个农村劳务输出大县,5300多名村民小组女组长又扛起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担,从婆婆妈妈的家庭琐事到调整产业结构,从扶贫济困到说教帮改,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她们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和智慧撑起“半边天”。
    2006年春,修水县针对农村青壮年外了务工,留守老人、小孩、妇女居多的现状,以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目标,创新农村组级设置,在村民小组原有一组长的基础上增设一女组长,从而强化了村民小组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组织保障。而女组长以其细腻、热心、责任心强的特点赢得了村民的拥戴。
   “女组长”的创新缘起“沼气池推广”
    2005年4月,为帮助大桥镇井源村普及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挂钩扶贫单位修水县政府办决定在井源村免费推广“猪——沼——果”、“猪——沼——桑”发展模式。
    “以前井源村打过沼气池,因技术不过硬,大部分灶没用,当时免费推广沼气池,老百姓也不愿干。”井源村干部告诉记者。
    原来有2014人的井源村配备了5名村干部,其中妇女主任是误工干部。由于农村税费改革没有资金?熏农村组级设置不健全,村级组织到组到户力量薄弱,就是一项惠民政策,由于没有健全的网络,也难以落实到位。
    基层组织建设怎样做成了修水重大调样课题,井源成了“试验田”。
    井源有2014人,其中外出打工的青壮年700多人,占青壮年总数的50%,约40%的是留守老人、小孩和妇女家庭。
    “农村在家妇女多,要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的聪明才智,在井源村村民小组试点,增设一女组长。”于是,井源村17个村民小组,破天荒有了男女组长。
    17名女组长上任伊始,就逐家逐户做宣传。没几天,98户符合条件的农民全部申请打沼气池。
    2005年,设置了女组长的井源有如加了润滑油的机器,各项工作开展异常顺利。年底村级组织换届,修水在全县推广井源村做法。目前,全县5300多个村民小组都配备了女组长。为确保组长补贴、生活、政治、业务四个方面的待遇得到落实,该县明确了县、乡、村三级主体职责,县财政负责支付男、女组长每人每年分别240元和120元的工作补贴,乡镇党委负责对组长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行政村负责对组长进行管理与常规奖励。
   和谐农村的守护者
    2006年夏的一天?熏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熏田里的禾苗眼看就要干枯?熏着急坏了井源村村民,为争夺水源,17组村民徐荣阶和徐汪清发生争执。
    “你过来,我一锄头砍死你!”徐荣阶肩着锄头说。
    “就你有锄头!”徐汪清毫不示搦,举起锄头迎上去。眼看一场械斗不可避免,女组长邹莲花及时赶到。
    “不要打架,架有什么打头,坐下来商量”。邹莲花把两位请到自己家里劝说,并为两位做主,两家田地轮流放水一小时。
    征村乡洲上村五组黄某性格暴躁,家里经常闹矛盾,对老人没有孝心,时不时撞爷骂娘,败坏了组里的风气。但因黄某脾气坏,人很凶,村民也只敢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不敢上前劝阻。
    黄小英当选为女组长后,决定教育黄某。
    “今年我反复去他家五次,跟他轻言细语,说我是一个组长,应该来调解家庭矛盾。”“人应该孝顺父母,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儿子,孝顺父母的媳妇。”“一家人没有什么要来争吵的,家和万事兴。”“我的儿子、儿媳很孝顺我,你们要向他们学习。”……经过黄小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黄某不再打骂父母了。
    修水在创新组级设置时,规定在每个村民小组建立治保和调解两个小组,治保小组长由男组长担任,调解小组长由女组长担任,并分别兼任村治保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委员。
    “设立女组长后,我们妇联感受最大的是百姓到妇联上访急剧减少,以前有的人从远在100公里外的白岭镇跑来告状,为的是家庭里的鸡毛蒜皮事,现在这样的上访没有了,都化解在基层。”修水县妇联主席崔洪星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在组上建立女调解员和男治保员,修水维稳的力量全面深入到农村的最基层,社会形势大为改观,刑事治安案件、安全生产事故及上访事件均有大幅度下降,群众矛盾基本上都能化解在基层。
   “留守”村里的贴心管家
    修水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78万人口有18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农村很多家庭剩下老人、小孩或妇女。这样的村庄,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小孩或贫弱家庭是农村最需关爱的。
    “每天都到那里(76岁的王秀赞家)走一走,看一看。把老人的邻居也组织起来了,看王婆婆家里的烟筒冒烟没有,没有冒烟就从窗户里看老人在干什么……”征村乡洲上村四组女组长赖丰梅谈起如何关照70多岁的留守老人王婆婆时说。
    洲上村四组有300多人80户,其中80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占全组家庭的50%以上。王秀赞的儿子、儿媳到南方打工去了,只剩下她一人在家。
    一天下午,王秀赞拿着儿子在深圳的电话号码摇摇晃晃地来到赖丰梅家,赖丰梅一看不对劲,马上扶着王婆婆上床休息,摸着老人冰冷的双手,赖丰梅知道老人病了。她一边打电话请乡村医生,一边打电话通知王婆婆远在深圳的儿子,随后又给王婆婆端上热气腾腾的鸡蛋。
    “丰梅比我的亲闺女还亲。我病了请医生、煎药,端茶送饭到床边,还买鱼买肉给我吃,没有她,我的老骨头在土里打鼓了。”王秀赞老人谈起赖丰梅还抹着眼泪。那次老人生病,在老人儿子回家之前,都是由赖丰梅照顾的。在赖丰梅的影响下,全组在家妇女都自觉地关心留守老人和孩子。
    女组长的细腻、善良往往成了农村贫弱家庭的温暖使者。
    林如东对此感受最深,他儿子瘫痪在床,为给儿子治病,家庭负债累累。去年底父亲病逝,赖丰梅挨家挨户为他募捐1600多元,今年母亲病逝,赖丰梅除自己带头捐200元外,又一次挨家挨户为他募捐1300多元。
    庙岭乡庙岭村五组男组长汪元旺说:“女同志说话温柔、细心,男同志说话大声、粗心,好多事情男同志办不了,女同志办得了。现在农村大部分轻壮年外出打工,有时一户人家老人去世,不发动大家出力,连埋都埋不下去,有了女组长事情好办多了,少不了她们。”
   从围着锅台转到社会大舞台
    “设立村民女组长后,乡里的触角真正伸到了户上。感受最深的是,对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庙岭乡党委书记樊爱惠说。
    发展蚕桑产业是庙岭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2006冬,庙岭78位村民女组长参观全县蚕桑示范基地后,1000多亩扩桑面积落实到户,是2005年的一倍。
    “女组长工作积极性特别高。在农村传统上是女人围着锅台转,现在把农村比较优秀的妇女发动起来,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管理,推到了前台,所以很兴奋、很负责。”樊爱惠分析说。
    庙岭乡庙岭村18组28岁的胡莉花当选为女组长后,组上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10月初,农村育龄妇女妇科普查工作组来到庙岭乡,18组的妇女因害羞而不愿意去。胡莉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首先来到普查队,详细了解妇科病普查项目,然后逐家逐户介绍宣传。她对组里的妇女说,参加普查,可以有病早治,没病预防。在胡莉花的带动下,全组妇女都参加了妇科普查。
    “乡里布置的工作,我愿意去宣传;别人有什么困难,我愿意去做,为大家做点事蛮有意思的。”胡莉花自豪地告诉记者。(九江日报 特约记者梁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8 00:43 , Processed in 0.1490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