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养老:由家庭走向社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0-10-8 22:0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农村养老:由家庭走向社会

○记者 朱修林



家庭养老:社会转型悄然淡出

  “家庭养老”是农村最普遍的传统养老方式,其主要方式就是由子女向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及精神上的慰藉。养老支持力主要来自子女、老伴或亲属。当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县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一直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随着计划生育带来的子女数减少和家庭结构的趋小型化、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大、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比例逐渐加大等原因导致农村家庭供养资源减少、能力下降,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些有劳动能力且能够为子女做点力所能及家务事的老人基本上与子女同吃、同住。但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其处境不少处于堪忧状态。他们当中有的被子女视为负担,生活比较困难,有的只能勉强解决温饱。而有些老年人虽有子女,也不尽赡养义务,子女之间互相观望,甚至借故财产分配不公或以老人“偏心”为由拒绝赡养老人。

  我县有近20万青壮年劳动力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虽然也担当了赡养父母的责任,但与先前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所能为老人提供的生活帮助已相差很远。家住渣津镇某村年过七旬的匡老汉今年初因中风卧病在床,其儿子早年在深圳务工,现在是一家工厂的主管,月薪4000多元。匡老汉身子硬朗时,儿子每月只要寄点生活费给他就行。可这次匡老汉生病了,年迈的老伴照顾他力不从心,儿子不得不在深圳、修水两地奔波,花点路费倒不说,却早已是身心疲惫。匡老汉本想叫女儿来照顾一下,可女儿早年远嫁到福建,远水救不了近火。与匡老汉相反的是,家住太阳升镇某村的陈老汉有三个儿子,虽然个个都在身边,但每个月的生活费却成了他的心烦事。三个儿子老大看老二,老二看老三,老三又看老大,三兄弟相互推诿,指责陈老汉平时偏心,惹得老陈要上法院打官司。而一些老人在面临着经济供养的同时,还要面对医疗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诸多共性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体制、思想观念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单纯的“家庭养老”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村养老的需要,在一些乡镇,子女无力赡养、互相推诿、财产分配不均、家庭关系不和、传统孝道和伦理道德出现淡化等导致老年人无人赡养的情况屡有发生。

集体养老:独力支撑难负其重

  “集体养老”是“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主要是针对极少数无子女家庭,是由集体(政府)出资请专人照顾老人生活的方式。“集体养老”的形式有五保制度和敬老院制度。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0.6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8.3万,全县共有五保对象4977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集体养老”工作举措,全县共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了移民扶贫片区中心敬老院12所,乡镇敬老院5所,维修了乡镇敬老院17所,新建面积6.8万余平方米,维修面积2.2万平方米,新增收养床位2500余张。各中心敬老院占地均在100亩左右,建筑面积平均5000平方米以上,均配备了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卫生间、大衣橱、健身器材,活动室、娱乐室、医疗室、阅览室、浴室、沼气池,部分敬老院还设有无障碍楼梯、康复室等生活设施;中心敬老院均建有7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其他乡镇敬老院生产基地均达20亩以上,充裕的土地资源为敬老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乡镇建设敬老院的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县共有40所敬老院,其中片区中心敬老院12所,乡镇敬老院28所。强有力的投入,使我县所有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虽然“集体养老”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养老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因而短时间内代替不了“家庭养老”。一些乡镇敬老院因空余着一定数量的养老床位,在不属五保对象的农村老人中尝试着有偿托养,每月每人交纳500元左右的托养费即可入院。日前,记者在义宁镇移民中心敬老院见到了该镇托养对象李大爷,他告诉记者:“我是去年底来的,前年老伴去世,几个在外务工的儿女见我寂寞,花钱送我到敬老院来,这里的条件比家里好,过着集体生活,没事大家一起聊天、下棋、打牌,精神爽快多了。”然而,相对于全县8.3万之多的60岁以上农村老人来说,全县敬老院总共不到5000个床位和每月几百元的托养费,使许多想入院因又囊中羞涩的老人望院兴叹。目前,全县只有义宁、上奉、渣津等少数敬老院接纳着不到30名托养对象。

社会养老: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要解决农村养老这一难题,就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家庭养老’的分散性、不稳定性、脆弱性和‘集体养老’的有限性、针对性、局限性,依靠社会力量和长时期的养老基金积累,保障农村老人安度晚年,最终实现由家庭走向社会的养老模式。”县农保局局长吴辉说。

  今年1月10日,马坳镇石溪村八组71岁村民戴阳生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接到通知的戴阳生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一把年纪了,还能领取养老保险金,党的政策真好!”去年底,我县率先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全省11个、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区)之一。这标志着我县48万适龄农民从今年开始,可以享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防老”不再只靠“养儿”了,农村老人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县被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朋友发放了公开信,把党的这一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全县农业人口中16—59岁适龄参保人员有48万人。年满60周岁的老人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鼓励多交,每超过一年,每月增加1元基础养老金。为减轻农民负担,缴费基金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筹集,政府对参保人缴费每人每年定补30元,参加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以100元起步,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如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可依法继承。参保人从参保起至年满60周岁后,按照不同的缴费标准计算出个人账户发放金额,再加上55元基础养老金,得出每月的发放金额。截至目前,我县参保人数达26万余人,收缴保费2563万元,发放养老金3003万元。

  “按照国家政策扶持、农民自我保障、集体辅助保障的原则,建立起低交费、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吴辉说,“但是,目前我县农村不少青壮年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心存顾虑,一些人担心缴费时间长,恐生变故。因而参保率不高,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他们心中疑虑,提高乡村两级经办能力,提高农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标准和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另外,从改善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着手,切实提高农民养老经济负担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各项保障制度,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伦理走向法制;发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彩票等,保障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等等,也是农村养老走向社会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我县正着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通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今年内我县将在义宁镇百汇社区创建首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逐渐在全县城乡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9-24 06:23 , Processed in 0.1540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