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庭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02-4-2 20: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宋庆历五年(1045)生于双井村,北宋著名诗,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

    庭坚七岁能诗,十五岁随舅父李常游学淮南,李曾称其“有一日千里之功”。嘉佑八年(1063),以乡贡入京师,治平三年(1066)再应乡试。治平四年二十三岁举进士,初调余干县主簿,政暇则讲伦理乐赋,倡咏诗词,以变民风。后调叶县尉,作新寨诗,王安石称为清才。熙宁五年(1072),试中学官,充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爱其才,力于留任。苏轼读其诗,认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于是诗名大震,京师士大夫尽知其名。元丰三年(1080)任泰和县令,治政平易,人民得以安定。三年后,移监德州德平镇。元丰八年,召京任秘书省校书郎,司马光荐其校定《资治通鉴》;过两年,迁为著作佐郎,在史局任职。元佑四年(1089)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书成后,授起居舍人。写《实录》,多从直言,认为史不宜妄,应据实录,因而有忤权贵,涉及疑嫌。被控为“隐没先朝良法美意,辄以微言含寓讽刺”,终以“修实录不实”加罪。绍圣元年(1094),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左右惨然不安,庭 坚以问心无愧,坦然对之。在黔南四年,寓开元寺摩围阁,以登览文墨自娱。因避亲嫌,又于元符元年(1098)改戒州(四川)。地境偏僻,泊然处之,受人仰慕,尊为师表。

    元符三年(1100),复宣德郎。后改奉议郎,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第二年,徽宗即位,改知舒州。又召为吏部员外,因病辞,改太平州。崇宁元年(1102)领太平州事,才九日,又遭黜。事因丞相赵挺之与庭坚有故隙,暗使转运判官陈举诬指庭坚所写《承天院塔记》为“幸灾谤国”,并摘书中片语只字问罪。初贬管玉龙观,第二年,除名贬宜州(今广西宜山县)。宜山贬所,始租龙溪民房;后迁寺庙,均被官府刀难,最后住小南门楼。简陋破烂,人不堪其忧。庭坚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曾说:“家本农商,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何不堪其忧者乎?”闻者深敬其旷达高洁,乐与交往。崇宁四年(1105)九月末病逝于小南楼,终年六十一岁。大观三年(1109)春,由苏伯固,蒋伟护柩归葬双井祖坟之西。

    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故世称苏黄。其诗源于杜甫,但别有创新。艺术则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提倡“无一字无来处”,有“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反对“讪谤侵陵”。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江西诗派,尊为祖师。庭坚书法自成一家。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瘗鹤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一家,为“宋四家”之一。遗作有《山谷集》,《山谷精华录》,《山谷情趣外篇》。书迹有《严华疏》,《松风阁诗》,《幽兰赋》,《廉颇蔺相如外传》等。家乡存有《上冢》,《咏清水岩》,双井解嘲》,《云岩寺院记》,《王纯中墓志铭》等诗文及“双井”,“钓矶”等摩岩石刻。

    庭坚处于北宋新旧派别斗争年代。与旧派人士联系较为密切,亦为新派代表王安石等所器重。与之论事和诗,对新法持客观态度,不囿于党见。庭坚生平为人耿直,豁达大度。其道德文章,堪为人师。苏轼誉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对其艺术风格,更赞为“自宋以来,一人而已”。无论居官,流放,无论家乡客邸,凡足迹所至,有关轶闻,传说,诗联,墨宝,碑刻等珍存无遗。宜山山谷衣冠墓及宝华亭,本县南崖山谷祠及碑廊,虽经毁,现复旧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7 08:15 , Processed in 0.0880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