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农村中小学发展的短板
10月28日上衫乡中学学校讯(通讯员晏逢春报道)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支柱与魅力所在,是学校的“软实力”。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贫乏是普遍现象, 它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本文在客观分析形式简单等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最后有针对性的从管理制度、校园精神、校园环境等四个层面,提出了搞好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即1校园的物质文化,泛指校园的整体环境,即所谓的“硬件”;2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教育管理和校园文体活动等;3校园规范文化,即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4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 它具有引导、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广大中小学生正处在塑造人格的关键时刻,处在能否成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校园文化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从时代的高度,客观分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思考采取相应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历史传统、应试教育、认识不够以及现实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以下问题:
1、 形式简单。校园文化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标语、口号、广播、报纸、活动等。 但是,我们的一些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只不过写几句标语、出几块黑板报。所以,要是走进我们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很难找到其他形式的文化标志。有的学校大型文艺晚会举行很少,就连体育、音乐课程被压缩,更谈不上校园精神了。形式简单使得农村中小学失去了应有的文化氛围。
2 内容陈旧。与时俱进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自然应该把最为先进的文化思想引进我们的校园。 可是,目前我们不少农村中小学校更多的是保留了一些与当今时代相隔膜的东西。比如“狠抓升学率”、“考高分才是硬道理”等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标语口号依然赫赫出现在校园,甚至一些学校教给学生的歌曲还是上世纪流行的歌曲。由于缺少时代感,由学生的现实生活一定差距,使得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先进的文化不能及时进校园,我们又怎能用先进的文化武装我们的下一代?因此,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人才观和质量观,加强最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成果的教育。
3、投入不足。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人、财、物投入。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有三种情况:一是舍不得资金投入,在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校领导老师眼中,认为投入文化建设是赔本赚吆喝,不如把钱花在买叫教辅材料上,舍不得投入;二缺少时间投入,一些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中小学学校,每个老师一个星期几十节课,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文化建设?三是没有投入来源,没有专项经费下拨,自己又没有自行收费权,有的学校来了客人,还得校长或老师自己掏腰包吃饭,哪还有能力投入校园文化的建设?
4、特色匮乏。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标志,一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比如校园标志性建筑、校训、校徽、校歌、校服等。然而,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匮乏明显。比如有校服也是全县统一采购;以本人所在的修水县为例,除了县城和几个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小学有自己雕像标志性的建筑外,许多中小学基本没有除了校舍就是校舍;还有,不少学校至今没有自己的校训、校徽、更别说校歌、校刊了。
二、相关建议
搞好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并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学生和社会各方的力量,直面现实,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1、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
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积极建设书香校园、礼仪校园和文明教室,实现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感染人、影响 人和教育人,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绿化校园,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就地取材,尽可能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和种草;二要净化校园,组织卫生评比,开展 “ 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和“向不文明习惯告别”活动,做到墙壁上无乱贴乱写乱划、垃圾无乱扔乱倒等,保持校园的整洁性和条理性;三是美化校园,在校园内悬挂教育牌、提示牌和提醒牌, 打造走廊文化,张挂励志古诗词和学生优秀字画作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此外,可合理摆放盆景,创设小桥流水优美清新又富有现代气息的育人环境。让农家学子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漫步其中能不断地受到教育和启迪,真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他们走向社会十分有益。所以,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组织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一是加强学生文化组织建设,成立篮球队、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小乐队、合唱团、舞蹈队等文体组织,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二是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三是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建党建国等年节纪念活动、开学典礼、期末表彰、十佳评选表彰等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3、 积极建章立制,打造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首先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依法治校,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其次要构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而不是动则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再次要树立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人格,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服务。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校风。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意志、行为、心理、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要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道德人物等先进典型事迹,并组织开展有关中小学生重点热点问题和事件的学习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校情、校史等“爱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校园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可结合正在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刊等平台,展示优秀师生风采,掀起“比学帮超”的高潮,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培育校园精神,提升学校自我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的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之为学校。”。校园精神尤其是学校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在校友们身上刻下的烙印,也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内在标签。校园精神的形成具有持久性,是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创造自己办学的特色,就必须重视校园精神的培育,提升校园自我形象,到达“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的 目标。可采取以下途径:一制定校训、校风,要结合学校历史和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