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厉以宁谈如何读好大、中学和研究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4-7-4 17:4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厉以宁谈如何读好大、中学和研究生
       ——兼谈本周经济与股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编者按:厉以宁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股份制与股市的倡导者与设计大师。他是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贡献与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也是一位诗人。)

  多年以前,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同时出版三本书,请他作序。他没选经济学与股市的书,却选了《心中的校园》。(该书是58名北大、清华、复旦的状元及研究生、博士生写的谈学习、谈高考、谈考研、谈理想的书。)他说,他很看重学生的学习、教育及师生之情。
这个“序”,其实是他写给全国大、中学生及研究生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谈了怎么搞好大学、研究生及中学生的学习,怎样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界中国的栋梁之才。

  我读此序后,感到写得太好了。他既高屋建瓴,又深入细致,为大学生、研究生、中学生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好的学习路径与方法。我对此序爱不释手,看了多遍,对自己的学习启发良多,影响很大。在新一年的高考发档之际,特发表此序言,以飨全国同学。

  这是一本汇集了北大、清华、复旦八十多名优秀学生谈高考、谈学习、谈人生的书。主编谢百三教授是我的学生,他热切希望我为本书作序,我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便应允了。

  北大、清华、复旦这三所中国著名的高校,以其雄浑的历史底蕴,完善的教学体系,先进的科教设备,培养了无数高素质的人才;更以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凝聚着无数蜚声中外的名家大师的倾情奉献,吸引着无数莘莘学子的向往和崇拜。这三所校园里,闪烁着中国知识分子坚毅、沉稳、睿智的火花。可以说,这三所大学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她们的进步折射出中国的进步,她们的未来承载着中国的未来。

  我饶有兴趣地翻阅了一些文章,高兴地看到本书的作者除了有考上北大、清华、复旦的博士生、硕士生外,更多的是近年来各省市的高考第一名。能将这些优秀学生的文章集结成册,这本身就是一项相当宏大的“工程”,可谓难得。我想在赞赏之余对这些优秀同学说:能从千千万万个考生中脱颖而出,这已经证明了你们的优秀;但我更希望高考的辉煌只是你们美丽人生的一个起点,我衷心地祝愿你们在将来能比在现在更出众。正因为进校只是新的征途的开始,所以只有甩掉往日荣誉可能带来的包袱,才能安安静静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去。

  作为北大、清华、复旦的学生,身上的担子无疑不轻。当你们佩戴着校徽走上街头、吸引路人的目光时,你们应该明白,这目光中不仅蕴含着羡慕和赞许,更凝结着对你们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和期待。要记住,当你们走进某某著名大学的时候,你们以自己能够成为这所大学的学生而自豪;几年之后,你们将从这所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从这时起,你们的母校将以自己培养出优秀毕业生而自豪。当你们在学术界、政界、企业界做出成绩的时候,消息传回母校,整个学校,包括你们的校长、老师、同学都会向其他人夸耀,某某人是我们这里毕业的!

  对于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我认为你们既要胸怀大志、放眼天下,又要严谨求实、巧干实干;既要勇于创新,又要虚怀若谷。我常对学生说,教师给你们的是三个层次的东西:一是知识,二是方法,三是视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方法等于有了一把钥匙,今后自己可以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但视野是最重要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一个学生的发展,要看有没有后劲,有多大后劲。视野宽阔了,前进的方向心中有数了,后劲就会更大。从知识层次上来看,具体地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信心。大学和高中不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种新的锻炼和考验。看上去似乎作业不多,大多数课也没有期中考试,但知识量的要求比高中不减反增。所以万一感到不习惯,先不要慌,要对自己有信心,多和老师及高年级同学交流,尽快适应大学的节奏。

  二、不要偏课。兴趣是要有的,但兴趣要与将来深层次的研究相结合。在本科学习阶段,更重要的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以我熟悉的经济学学习为例,基础包括理论、统计、历史。基础打牢了,才站得稳。

  三、要十分重视外语能力的提高。基本语法要掌握,而专业外语的功夫,一是词汇,二是专业知识。专业外语可以自我测验,完全不用词典,看能否准确地翻译出一段。中国经济正处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将有更多机会与外国友人、商界人士交往。无论今后搞学术研究,还是到企业界工作,都必须熟练地掌握外语。

  四、学习方式上,一要注意听课,提高听课效率。回来后要复习,做习题,不要以为做习题是浪费时间。二是看书要分精读和泛读。要精读的书数量很少,大量的书是泛读,有些只看目录就可。加快阅读速度就是节省时间,不重要的段落就跳过去。三是对学术界的争论,本科生和硕士生要关心而不介入,只留意学术动态就行了。博士生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参与。四是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脱离实际,难以成才。

  不妨设想一下,某个大学某一个专业某一年级某一个班的同学有好几十人。进校时,最高考分与最低考分之间虽然有差距,但一般不会太大,否则就不会被录取。但到大学毕业时,成绩的差距肯定会比进校时拉大了。而等到毕业十年后相聚时,同班同学之间的差距则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为什么会这样?这既与在校期间学习的努力程度有关,更与是否联系有关。一个学生在毕业前能学到学多东西,毕业后,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原因在于实践。理论不联系实际,发展前途是有限的。在经济与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尤其如此。

  放眼望去,中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正位于加入WTO的前夜。尽管前进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当今的中国拥有潜在的和现实的巨大市场,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源,拥有全力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政府,拥有相当稳定的政治局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给了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极好机会。因此,同学们要很好地抓住大学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争取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本书相当部分的读者可能是准备报考高考的高中生,因此我借此机会对全国的中学生们说句话。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高等教育的大门必将越来越宽,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而社会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地会越来越高。从现在起,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踏踏实实地掌握好每一门课程,树立目标,刻苦拼搏,高考的成功也会同样属于你们。

  我在读中学时,正值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之后,随家人各地流动,因此我曾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扬州震旦中学、湖南雅礼中学、南京金陵中学等校上过学。至今我仍留恋50多年前的中学生活,感谢当年的中学老师使我能打好基础。一个人,没有在中学阶段对每一门课程的认真学习,很难设想他在进大学以后,尤其是在大学毕业以后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一个人离开中学校门的年代越久,往事就越值得回忆,对中学时代的眷恋也就越深。我自己今天就有这种想法。我相信,再过若干年以后,你们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最后,我想以自己大学毕业时(1955年)写的一首词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并愿以此与同学们共勉:

鹧鸪天
溪水清清下石沟,
千弯百折不回头。
兼容并蓄终宽阔,
若谷虚怀鱼自游。
心寂寂,念休休,
沉沙无意却成洲。
一生治学当如此,
只计耕耘莫问收。




厉以宁
2000年12月3日
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5 12:58 , Processed in 0.11300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