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樊氏家谱《前序》解读与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6-3-22 13:3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樊氏家谱《前序》解读与评析
闲来无事,细读我樊氏家谱。当读到大唐龍飞开元三年乙卯菊月,济南四十世孙澧写的《前序》时,就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想进一步解读,加以评析,与大家共享。現抄《前序》于后:
粤稽古人屈平祖高阳,司迁祖颛顼,其在诗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属在发齿。讵非神明之胄乎?唯我樊氏上古有名仲父,而高隐者,牵犊不饮巢父洗耳之水。此见经传之始。嗣后殷民七族,樊氏预焉。疑为仲父后。又按晋文公曰:阳夏商之典祀樊仲之官守焉者。似继此遂为夏商封国。迨穆仲补滚周室,食采樊陂,而族始著。此我樊氏家世之水木也。又考《姓源珠玑》云:虞仲支孙食采于樊,因以为氏。疑支孙即山甫,然亦不甚详。又考《类史》及《统谱》所载与《珠玑》吻合,雅见足征。又考《左氏》云:樊皮不职降为阳樊。因之山甫一派竟散漫无统。其时呼,樊有三:一曰 ,为仲山甫之采。今兆陵杜陵有樊乡。其二曰 ,兖之瑕邱曰 国。三曰 ,昔惠王使虢公伐 国。执仲皮曰 ,厥后即从樊而氏,始定世谱,肇于东周声之。以前此不可攷,故叙鼻祖近肪于子迟,此详其所可知,阙其所不可知,之大义也。又按《家语》载:迟祖少孔子四十六岁。及读我谱载:公生于敬王丙戌。又读《阙里志》载:孔子生于灵王庚戌。则少三十六岁为是。而《家语》之讹可辨。计自敬王来,历楚汉六朝迄今千有余载,得什袭以传不归磨灭,诚上天呵护以至今日,又非祖宗之灵为之冥持曷构此耶?我祖受学宣尼,名高杏席,世德深厚。诞钟伟人屈指。列祖中凡执桓圭而称公者济济不一人;执信圭而称侯者济济不一人;执躬圭而称伯者更不一人。诸如策名簮、组树骏流鸿者未易更。仆家世颇不寂寞。今阅数传而子孙益繁,若不纂辑,不几同夏五之无月乎?因 叹曰:读书而昧世,家何以言儒?为孙而略祖先何以言孝?谨据史传汇录参考存兹一笔,以广其传,庶俾来者展卷披读想见羹墙于万一云尔。
大唐龙飞开元三年乙卯菊月
济南四十世孙沣百拜谨撰
为理解方便,斗胆将此序译成白话文:
跨越时代查考古人屈平之祖高阳,司迁之祖颛顼,他们在[诗] 这本书上说:其初人类起源时,只有姜嫄是最早年代的。难道他们就不是神明的后代吗?唯我樊氏,在上古就有一个名叫仲父的,是个有很高德望的隐士。他牵着一头小牛过江,不让牛吃巢父洗过耳朵的水。这是经传有关樊氏的最早记载。以后在殷商时期有七族,其中就有樊氏,可能是仲父的后代。又按晋文公说:阳夏商的典祀,是个叫樊仲的官在那里守卫。似乎从此一直至夏商末沒有记載。至周朝穆仲在王室做官,食釆于樊陂那个地方,从而樊族始著称于世。到此可说是我樊氏家世之根源。
又考证《姓源珠玑》说:虞仲支孫在樊地享受俸禄,周王因地而赐姓樊。可能支孫即山甫,然而也不太详尽。又考证《类史》及《统谱》所载与《姓源珠玑》吻合, 可见足以证明《姓源珠玑》之说法。又考证《左氏》说:樊皮不称职,降职在阳樊做官。因此,山甫这一支派竟然是散漫无一个统一的说法。
那个时代啊,樊字有三种写法和说法。一写 ,是仲山甫得俸禄之地,今兆陵杜陵有樊乡。二写 ,兖那个地方的瑕邱叫 国。三写 ,古时惠王命虢公讨伐 国,执氏仲氏皮氏都叫 ,其后即归从樊氏。开始确定世谱,宣布氏族源于东周时代。
尽管如此,以上都无可考证,所以樊氏鼻祖最接近子迟。这叫取其可知,弃取不可知,是正义的。
又按《家语》载:迟祖小于孔子四十六岁。再读我谱载:子迟公生于敬王丙戌。又读〈阙里志〉载:孔子生于灵王庚戌。所以迟祖小于孔子三十六岁是正确的,而〈家语〉的错误可辨。
自周敬王以来,楚汉六朝至今有一千多年了,(我樊氏) 有多种支系传袭,沒有磨灭,是诚上天护佑,直至今天。这又难道不是祖宗之灵冥思设法牵引的吗?
我祖(子迟)是孔子的学生,名高杏席,世徳深厚。虽然子孫中诞生特别的伟大人物屈指可数,但列祖中凡执掌贵重玉器而称公者何止一人; 执掌重要玉器而称侯者也很多; 执掌玉器而称伯者更不止一人。还有扦名簮、栽培人才而流芳者更是不计其数。
我家世颇不寂寞,今历数代而子孫日益繁盛,如再不纂辑谱谍那就象夏五沒有月亮那样糟糕。窃以为:读书而不明白家世,家不能称儒。为孙而怱略祖先,就是不孝。仅据史传汇录参考,存此一笔,让家世传得更广,将使后来者展卷阅读时,或许有想见先哲于羙墙的啊!
大唐龍飞开元三年乙卯菊月
济南四十世孙澧百拜谨撰
这是一篇难得可贵的谱序。在清朝乾隆三十四年江右樊氏“四昌合谱”首卷中,刊载了此谱序。2012年修水樊氏在修第十五届谱时,找到了一本“四昌合谱”首卷原本,如获至宝。所以本届谱的首卷基本参照“四昌合谱”首卷修纂。以上谱序就原封不动地收录在本届谱的首卷中。此谱序可贵在:一、历史悠久。撰此序时是大唐龍飞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拒今1300年。二、内容丰富。序中不仅论述了樊氏起源的几种说法,而且对这几种说法进行了求证。序中还提到“樊有三“曰”的说法是独一无二的,目前沒有发現其它资料有这种说法, 从《康熙字典》中都找不到这三个字。三、论证严谨。作者为考证樊氏始祖做了细致的查考, 所查考的古藉就有:《姓源珠玑》《类史》《统谱》《左氏》等,然而通过详细的考证后,作者认为:“以前此不可攷,故叙鼻祖近肪于子迟,此详其所可知,阙其所不可知之,大义也。”其后又对我祖子迟公是小于孔子三十六岁还是四十六岁?也做了一番考证。其严谨态度可見一斑。四、作者引用了三个典故,使此序更添光彩。这三个典故分别是:
1、“我祖受学宣尼,名高杏席。”宣尼即孔子,孔子曾在杏坛讲学,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我祖子迟属七十二贤之一,所以说,名高杏席。《论语集注卷六•先进第十一》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请学为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2、“庶俾来者展卷披读,想见羹墙于万一云尔。”此典故出自《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后,舜仰慕三年,舜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羹。”就是说:过去尧帝死后,舜帝朝思慕想三年,舜坐着就看见尧在墙上,吃饭时就看见尧在汤里。以后演变为一句话:想见先哲于羹墙。来形容后人对先祖及已故伟人等的怀念。
3、“唯我樊氏,上古有名仲父,而高隐者,牵犊不饮巢父洗耳之水。”这个典故却与《史记》的记载不同。《史记》是这样记载的:“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许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谁能见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译成白话文就是说:上古时代的尧帝,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不为名利不问政治的清高之人,不但拒绝了尧帝的请求还连夜逃往箕山,隐居不出。
尧帝以许由谦虚更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决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后,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是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见许由洗耳,便问其缘由,许由就把原因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境界却比许由更高一层,他冷哼一声说道:“你许由不接受王位,隐遁起来不吭声则罢了,还大谈洗耳缘由,是另一种沽名钓誉。我下游饮牛,你上游洗耳,岂不有意脏我的牛口?”说罢,便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前序》记载的是:仲父牵犊不饮巢父洗耳之水。而《史记》的记载是:巢父牵犊不饮许由洗耳之水。显然区别很大。这究竟是谁错?而《史记》是不容怀疑的,因为《史记》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而他的《史记》是经过汉武帝钦定的正史。且写作年代要比《前序》早六百余年。难道这是《前序》作者樊澧的错误吗?然而我又不相信。谱载樊澧曾任唐朝秘书少监,广读诗书,不可能未读《史记》。读了《史记》而要这样写,一定有他的根据。上文我说过他是一个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的学者,绝不会沒有根据而乱写。只是現在我们找不到他的根据了。在此诚望诸家先生有意帮忙查找,不亦乐乎!
南阳堂修水樊氏三十三世孙樊协平稿
2016年3月2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8 21:58 , Processed in 0.1130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