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赣西北边陲山村的客家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zxcc_5308 发表于 2010-2-17 17:1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赣西北边陲山村的客家人

  一 客家人的形成

宋末明初时期,天下大乱,各地战事频繁,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族居民因不堪战事之混乱,许多迁徙到闽奥赣三省结合部一带居住。他们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融为一体。从这个时期开始的100多年中,正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方言开始酝酿阶段,到了明朝中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完全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客家民系和客家方言。

客家人是汉民族中说客家话的一个支系,也是属于汉民族的一部分。据史学记载,修水山村的客家人的开基祖原籍都是由福建西部、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这一块三角地域的客家大本营迁来的。从近年来许多前往赣南、广州梅州、福建闽西以及深圳等地工作、经商、务工、探亲的人士反映,那里许多人说的话与修水人的客家人说的话,不仅极其相似,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些方面,可以说明,客家人不但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历史地域、血缘关系,还有着共同的民风习俗,共同的心态。

  

二 客家人迁徙

客家人自雍正八年(1730年)前后迁徙到修水有:曾、王、黄、何、罗、刘、张、李、连、陈、许、廖、林、吴、巫、汤、殷、谢、邱、范、杨、钟、古、蓝、潘、雷、赖、韩、魏、黎等101姓氏。他们安居修水山村后,至今已有300来年。客家人迁徙的过程可谓是一部悲壮的移民史。当时的迁徙没有计划、甚至很盲目的。在移民过程中,仅靠肩挑背驮。有一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客家人迁徙的艰辛:“步行中苦难言,朝没睡来夜没眠;丈夫重担压在肩,老婆背伢手又牵。“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后裔已达10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13.3%,如今安居乐业,生活在这块4505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

  

三 客家人的发展与现状

修水县地处赣西北边陲,是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四周群山环抱,风光秀丽,气候条件优越,雨水充沛,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人杰低灵,自古就被称为“大江以西山水之秀甲,天下洪州分宁钟秀居多”的胜地上,曾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作过重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初期,不仅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而且也是率先升起第一面工农革命军军旗的地方,曾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孕育了许多著名的名人英才。享誉海外的陈门五杰:如清末积极推行新政的湖南巡抚陈宝箴;近代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近代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的著名植物学家陈封怀。北宋著名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近代乡贤黄山谷先生,民国中将廖士翘,茶工祖师罗坤化,原江西省民革副主任,省政协秘书长黄鸣九,原江西省主任秘书何新宋,原中共湖南中医学院党校常务副校长钟玉哉,原江西电视台副台长陈太久,现九江市市委书记钟利贵等等,不胜枚举。

客家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从开基到现在,均能悉力开发山区,精心经营事业,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捍卫正义,在各个时期,勇往直前,屡著勋功。

客家人(当地称怀远人)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自有她的特色标志。虽与本地人在某些习俗,语言上存在差异,但同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亲密兄弟。

客家人的语言基本上是古浊声母的平声,上声字均读阴平,构词上前缀变后缀,语法上常把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词合起来用等等。人称代词基本上是模拟声调的方式来予以称呼。如“我,你,他”分别读成“崖,伲,倨”;“什么”读成“嘛格”;“我的,你的,他的”读成“崖格,伲格,倨格”。几百年来,在黄港,何市,黄沙等地的大山里有一种鸟儿,它的叫声很特别“捱戏归,崖-戏归”。人们都说这种鸟是客家人迁徙时带来的。连叫声都是怀远话,是客家人初到修水念家的真实写照。现在,除在农村客家人聚居集中的村庄,仍讲客家话,客家人与本地人杂居的农村,两种语言通用,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与本地人交往时讲本地方言,与客家人交往时讲客家话。年青人多半不会讲客家话,只会讲普通话和本地方言。

修水是个山区,客家人多数居住在丘陵,山区。历代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红薯,辅以大豆,玉米等杂粮。经济作物如:油茶,生姜,苎麻,绿茶。如今,由于社会的变革,农业生态结构的调整,除了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还兼种蚕桑,棉花,药材,果树等,居住高山大岭的以林为主。

客家人在建国初期前,其手工业也较发达。如瓷器,陶瓷,铸锅,驰名中外的“油纸伞”,“双井茶”,“糯米酒”曾经是贡品,贡酒。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老产品已逐步淘汰,只能成为历史的见证。如今,各行各业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客家人的生活,生产用品也逐步趋向现代化。

客家人的教育,迁徙初由于没有解决入籍问题,在入学,科举考试等方面都曾经受到限制。自雍正三年(1725年)成立怀远都后,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后,各类中举者层出不穷,从雍正时期到清朝末年150多年里,共有进士,举人100余名。其中以陈宝箴,陈三立,黄庭坚最为著名。。1725年后,在修水居住的客家人已有一万余人,读书学文的人也不断增多。通过多种形式办学,先后创办了“梯云书院” “宁怀光会”“全善局”“华国堂”“文昌都会”“五魁宾兴”“文昌会”“文昌宫”“万寿宫”等等组织机构,培育了许多人才。解放后,客家人与本地人的受教育的界限完全消除了。客家人与本地人无论在习俗还是其他方面都没什么不同,一样享受国家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同等待遇,同入一所学校。如今,在机关单位,各行各业,职业都没有给客家人以任何政治等级之分了。他们同样享受国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权利。近年考取大学人数不断增加,许多客家的子弟,大学毕业后,已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大展才华。

客家人的服饰,过去虽然崇尚简朴,但也有它的特色。如小孩儿有“虎头帽”“凉帽”“肚兜”“乳(读nen)隔”,男女穿的对折裤,便衫等,除此之外,还有背小孩用的“百家风裙”,在风裙的边上镶着纺织花带,花带上绣有“万字花”“兰花”“米筛花”“寿字花”“喜字花”,这条带子虽然称不上华丽,但看上去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图案工整。如今,客家人的各种服饰基本上与其他汉族人穿戴完全相同,也很时髦。

客家人的饮食,主要是以大米为主。在十九世纪70年代前,红薯曾被用作辅食。客家人的饮食中,用的最多的菜肴和礼品是“米果”“豆腐”“肉”,俗称“三兄弟”,每家每户在腊月都要宰杀年猪,然后腌制成“腊肉”。通常吃到第二年的四,五月。到立冬时,家家户户还要酿上一两缸上等的好米酒,以便招待客人。客人来临时,必先泡上一碗“菊花茶”。其实“菊花茶”并不只是菊花与茶叶,而是加上了芝麻,黄豆,盐,姜,萝卜干,花生米,黄枥桠,桔皮,花椒等,名为“相料”。一碗茶“相料”多则半碗,这就是客家人招待客人的一大特点,同时表达了客家人的热情,大方,好客。

客家人的住房,最初迁入修水的客家人,基本上都是过着棚民生活。所谓棚民,就是指在山上搭个棚居住,开山垦荒,生活极为艰辛。只要是荒山荒田,不论高低,不问是否有业主,遇到荒地就开垦。租块荒山扎住居。。民国期,大半是小型围笼屋,青砖,土砖,土巴,土木结构等。其造型为三天井,三重堂,上三下三。一般可住50余人。有的姓氏人口发展较快,家庭较富裕的,就造六天井,三重围屋,上五下五。共20间住房,13个厅。解放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客家人的住房均为单家独户较多。其特点为:单栋房屋,土木结构为主,屋面结构简单,只有一条屋脊,不似围屋,一般四室一厅或两室一厅。十九世纪末,改革开放后,客家人的住房,又获得极大的改善,基本上是砖混结构的“小洋楼“。还有不少的客家人已从农村迁入城镇,城市工作,经商,居住,成了城镇居民。



客家人的婚丧礼仪,过去婚礼方式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等程序。嫁女时,吃完嫁饭后,母女俩在房中“哭嫁”,名为哭嫁,却没有“泣”声,只是略带哭腔而已。当男方迎亲者抬来喜肉,扛着花轿来到女方家里时,母女俩哭道:“喜肉进门满香堂,先敬祖宗子满堂;招待亲戚和客人,女儿点滴也不尝。”。在上轿之前,做妈的自然有话要交待:“乖呀!妹呀!锄园种菜伲向前,做好家务把田耕;一担水桶担在肩,成家立业做英贤。”。如今,男女自由恋爱,彻底打破了客家人与本地人联婚的界限。通常是“看亲”、“订婚”、“归娶”这三道程序。在丧礼中,基本上定为“落气”、“小殓”、“大殓”、“祭奠”、“封棺出柩”、“还山”、“检坟”(自第一次出葬7—10年后的再次安葬),在丧葬之日,要请和尚做香火,香火规模有大有小,最小的一天一夜,最大的七天七夜,中等的二天一夜。

客家人的主要节日有:正月初一为吃斋日,专吃素菜,不吃荤食。正月初二为新年互相拜访节,正月初三为“送穷节”,正月十五为龙灯节,三月清明节,五月立夏节(称“撑夏”)五月初五为菖节,六月初六为荷观节(也称“尝新节),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也称儿女节),七月十五为鬼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腊月二十四为小年,腊月三十为大年。

客家人的主要宗教信仰属多神论,家家户户的厅堂墙壁中央与祖宗灵牌上都要写上“ 尊敬五大,祀奉万神”,中堂土地神位,**堂*氏历代宗祖显考妣主位。可见客家人祀奉菩萨与神之多,充分表现了客家人的信仰特点———多神教和偶像灵魂的崇拜。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几千年来独具特色的卓越创造,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繁衍生息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如客家人的十二月情景歌、客家山歌、客家民歌、客家情歌、客家浏阳歌、客家礼仪全集等等。如今许许多多的怀远人都迁出了大山富裕起来了,祖先留下来的许多习俗都改变了,但唯独这怀远话说起来还是那么地道亲切。在每两年一次的世界客属恳亲会,该县的怀远人都会派代表出席,并在会上交流信息、联络感情,使该地区的客家人真正融入到世界客属这个大家庭中。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中一个杰出的族群,素有以天下为己任,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乃至爱全人类的光荣传统。如今,他们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造就客家人的精神,正在不断地开拓进取。

                                       曾令生
2#
红红的灯 发表于 2012-1-28 21:22:56 | 只看该作者
好,谢谢你,大家都需要的好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2-1 12:26 , Processed in 0.1070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