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城市建筑短命频现 寿命不到30年浪费严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3-10-11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短命建筑”浪费严重

  专家建言提高城市规划品质打造“百年建筑”

  □记者 齐雷杰 石家庄报道

  9月份,上世纪云南第一高楼———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爆破拆除,“寿命”不到30年。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上表示,昆明市大拆大建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导致满目“水泥森林”,是对昆明的毁灭性打击。记者在全国一些城市调研获悉,“建筑短命”正成为城市“通病”,现在不少城市拆除的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筑,而当下规划失当、品位低劣的建筑又成为未来拆除对象。大拆大建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能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城市文化延续,广为诟病。城市规划专家建议,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应增强城市规划权威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妥善处理城市快速发展与拆旧建新的矛盾,提高城市建筑品位和品质,打造“百年建筑”和高品位城市。

  “短命建筑”频现浪费严重公众痛心

  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建成于1985年,高70米,是昆明市第一栋带电梯的地标性建筑。记者调查发现,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只是不断拉长的“短命建筑”名单上新添的一个,而且远不是极端案例。耗资8亿元、使用寿命仅9年的辽宁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落成不满10年、耗资3000多万的海南海口“千年塔”,建成仅13年的江西南昌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投资2.5亿元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浙江杭州西湖边上的最高楼———年仅13岁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近些年来,这些驰名一时的地标性建筑都被爆破拆除,“享年”不到20岁。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却少有超过50年的城市建筑。”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我国建筑在“幼年”或“青壮年”即“早逝”的短命现象。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机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官员表示,中国是世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20亿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建筑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至30年。不少建筑并非质量差,而是未到使用年限即被人为拆除。

  在英国、法国、美国,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32年、85年和80年。中国青年报一项受访者达4916人的调查显示,超过85%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而超过一半受访者对所在城市规划不满意。一些市民和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我国部分城市规划就像摆积木,不是看谁的建筑品格独特、结实耐用,而是比谁拆的快、建的新,导致城市缺乏文化积淀和历史韵味。

  我国城市化率目前已超过50%,数十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然而,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城市普遍面临“规划赶不上城市发展速度”之惑,现在拆除的很多建筑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而一些规划不合理的烂尾建筑、低品位建筑,往往又成为未来不久的拆除对象。大拆大建,不仅制造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政府投资数亿元兴建的建筑说拆旧拆,也严重浪费财政资金。

  建筑“短命”现象原因众多

  记者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短命建筑”归纳了“质量问题”“规划调整”“追求政绩”“暴利驱使”等多个原因。而因质量问题拆除的地标性建筑是少数,其中一些建筑还是“楼坚强”,如辽宁科技馆因建筑质量过硬,爆破时不得不加大炸药用量。大量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火柴盒民房,因规划品位低、建筑质量差、设施不完善而被拆迁改造。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式大拆大建背后,有着政府官员和开发商等群体依靠城建拉升GDP创造政绩、牟取房地产建设暴利等因素。而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连续性,也是重要原因。

  “我国很多短命建筑的产生是由于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性,或者是因为政府规划的改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表示,城市规划缺乏预见性和政府盲目追求利益导致政策的不连续性是造成“短命建筑”频现“罪魁祸首”。如果政府能在规划前或者拆除前综合考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完全可以避免。

  一些城市规划专家表示,规划朝令夕改的短视观念、利益驱动是短命建筑的直接推手。无论是拆还是建,都“全靠领导一句话”。其中有的城市,换个领导,就要变个样。“规划即法”,但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蒋群力等表示,我国规划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不强,缺乏连续性,政府为了增加卖地收入、拉动GDP增长、提高政绩而热衷于大拆大建,“一任市长一个规划”现象并不罕见。无论是现有规划,还是已落成的建筑,动辄就推倒重来。

  业内专家表示,一般而言,城市总体规划是以20年为期限进行编制,而经济社会发展是“5年计划”,这就容易造成城市规划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徐宗威表示,我国城镇化速度快,社会公众对城市设施的需求变化也很快,一些建筑由于城市建设而被拆除有其客观的需求。从长远来看,应科学协调城市规划与社会进步需求的关系。

  多措并举打造“百年建筑”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一些专家担忧,除了大城市,当前中小城市盲目建设的低品位、低质量的“短命建筑”也有可能不断增多。“建筑短命”现象违背城市发展规律,没有文化积淀的钢铁水泥森林式城市,难以充分体现城市价值。政府在地价升值、发展经济方面获益,但在文化、历史、民意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也存在隐形损失。

  根据专家测算,如果合理规划,有效提升建筑使用年限,每年可节约数百亿元资金,减少大量建筑垃圾、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现在,我国建筑技术日臻成熟、现代化,未来因建筑质量低劣而短命的建筑可能只是极少数,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发展速度、规模和合理科学规划的关系,克服地方政府仅注重解决城市暂时困难而忽视未来长远发展的弊病,尽量避免走弯路。

  强化监管,增强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延续性和执行力,重大工程随意拆建造成严重浪费,应严肃问责。“当前,短命建筑产生后,无人调查和问责,也纵容了此类现象多发。”潘家华说,房子是谁规划的?花了财政多少钱?为何要拆?拆了以后干什么?如果对每个大型建筑来龙去脉都搞清楚,建设和拆除都有透明程序,都要明确责任,就不会产生这么多的浪费。

  提高建筑规划的透明度,让公众参与决策,遏制拆建的随意性。一些规划专家表示,建筑不仅是政府工程,更是老百姓民生工程,应重视发挥城市居民和规划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可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包括建筑的规模、选址、体量、风格等方面的意见。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探索了设立意见箱和电子信箱、邀请市民参加有关展示会、评审会、论证会或听证会等活动,或聘请市民为城市规划监督员。未来,还应建立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将公众参与规划进行立法,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公众意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30 13:08 , Processed in 0.124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