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贸企业有单不接:做得越大亏得越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3-11-9 08:4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刚结束的第114届广交会,无论交易量还是采购人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近日一份针对珠三角一千多家中小外贸企业所做的调研报告显示,在珠三角地区一千多家中小微外贸企业中,有20.09%的企业存在因为汇率波动而推掉订单的现象。2013年以来,企业平均推掉的订单额达到57.8万美元。

《华夏时报》记者近期对珠三角外贸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有单不接的背后,是代工企业不断被压缩的利润。如今制造企业大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压缩成本、打造品牌和拓宽销售渠道。

但是,这场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转型升级正遭遇瓶颈。要完成制造业的蜕变,在多位企业人士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而目前的升级仅停留在一些技巧和手段上,真正的技术创新则由于缺乏政策保障而裹足不前,企业都期待着能真正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的政策出台。

小步升级

珠三角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深圳华强北、东门商圈等地已经开始显现。

据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经济科技办专门负责为企业服务的蔡主任了解,很多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后,一边继续做代工,一边开始做自己的牌子入驻国内商场专柜,有的还在淘宝网上打造自己的品牌。

位于宝安石岩的维珍妮服装企业,此前专为国际内衣高端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代工,在掌握技术后,从去年开始在国内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大型商场开设专卖店。该公司员工罗小姐告诉本报记者,同样质量的一款内衣,国外品牌要比国内品牌贵上五六百元,二者品牌附加值相距甚远。

广州炜业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虎近期主要依靠压缩成本改善企业环境。据他介绍,皮具行业毛利润从三年前的百分之五六十,下降至目前的百分之二三十,原来的利润高主要在于人工成本、原材料、物流流通成本都较低,而现在成本上涨,卖价又提不上去,企业没办法做到技术升级,必须依赖人工。

“我们有同行转移到越南生产,利润可以回归到百分之五六十,主要是因为那边劳动力成本低。”刘文虎说。同珠三角很多企业一样,他们开始从自己生产转向重点接单,然后组织原材料,再分包给一些小厂来做。因为相对而言,小厂的管理成本、场地租金成本,以及生产成本都比大厂要低得多。

如今,在观澜富士康工厂内,便驻扎着各类中小工厂,富士康接单后,为了缩减成本,再分包给成本更低的小企业。

人工成本、原材料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这三重因素,是目前代工业和外贸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记者采访多家制造企业发现,以代工为主的制造业,主要通过压缩成本、打造品牌,以及拓宽销售渠道等小步升级的方式,而自己生产零部件的制造企业,则努力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有限公司由此前的佛山市顺德区顺炎塑料有限公司改造而来,老板傅曼华正在通过改变管理方式提升效益,让员工享有公司内部股份,参与企业分红,提高员工待遇,这明显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在塑料生产研发技术上,有些产品在国际上获奖后,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价格。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性能,做高端产品,做很多同行暂时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样企业就会有定价权,利润自然水涨船高。”傅曼华称。

漫长阵痛期

在刚刚结束的秋季广交会上,二期广东省出口成交1.2亿美元,较上届下降4.1%。这对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国制造业而言,外贸减少似乎并不奇怪。

宝安观澜意恒昌制衣厂邱厂长告诉记者,现在客户都会拿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价格做对比,很显然,越南、泰国的人工成本要比中国低。

“在那边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千元。”在越南VTC集团工作的陈俊协告诉记者,经常能从越南当地新闻里看到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工厂的报道。

如今,中国制造业已进入转型升级阵痛期。多数受访企业向本报记者反映,对资本金不足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太大,小企业缺乏实力升级技术,眼下只能先从细微改进开始,升级不可能一步到位。

蔡主任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外贸太好赚钱,企业不愿意花精力去打造品牌,但近年来外贸变差后,转内销竞争压力太大,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但是打造自己品牌谈何容易。一个皮包出厂价三四百,而到了商场可以卖到三四千元,刘文虎深知这就是品牌的价值。但是他却没勇气拿出几千万来投入这个无底洞。“要找商场店面,要打广告宣传,没有四五百万别想起步,后续还将不断投入,但还不知何时才有回报。我还不如拿着这些钱去投资房产、商铺。”据悉,深圳很多企业在关闭工厂后,转型到娱乐业、餐饮业、高尔夫球场等第三产业上。

据蔡主任所知,有个生产沙发的外贸企业,产品售价都在两三万元左右,去年这家企业在深圳世纪中心租了店铺,月租10万,目前虽然还在坚持亏损做品牌,但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但也不乏成功者。宝安观澜意恒昌制衣厂邱厂长告诉记者,他们厂的一个同事出来单干后,最初亏了将近一千万,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花百万年薪从韩国重金聘请两个设计师,专做韩版衣服,然后又花费三四百万元请模特、做宣传,如今他第一单就接到两百个客户加盟。

但是邱厂长还在坚持做代工,“目前市场不景气,转型很难生存,大规模投入又太冒险,转型确实需要壮士断腕的魄力和胆子,以及足够的资本支撑。”他说。

“现在只能继续做原来的老客户,不接新单,更不敢接大单。”邱厂长说,做得越大亏得越多。

深圳珈伟光伏照明副总裁彭钦文告诉记者,公司上市之后一直在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尤其是电子行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任何一个企业转型都有个长期的过程,前期很难赚钱,挺不过去的被淘汰了,挺过去的则能占据一定份额。

蔡主任坦言,珠三角地区都鼓励将生产车间转移出去,而将研发和高级制造业留下来,这必然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期待进一步政策

广东省社科院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企业处在阵痛期,生存空间已不大,想要进一步发展,阻力在于政府管得太多。“转型升级并非政府引导能够解决,关键要靠市场竞争,但目前存在很多不透明和不公平的问题,转型尚缺乏良好的环境。”

虽然日前国务院推出的商事主体改革,有效激发了民间创业的积极性,而外贸“国六条”实施以来,为企业节省了商检费用,加快了出口速度。但是在多位企业老板看来,这些规则改变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一达通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外向型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付款方式依然缺失较大,导致中小微外贸企业流失了大量的大额订单。有33.22%的企业存在“因为支付方式不能达成一致而丢失订单”的现象,超过七成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其平均每月缺口额达到67.55万元人民币。

更加严峻的是,接近三成的企业在总体订单尚未有明显增长的条件下,资金缺口依然呈现扩大的趋势。多个企业提出,有效融资服务对于中小微外贸企业未来一段时间至关重要,有接近一半的企业明确表示需要持续性融资,其融资的主要目的为生产设备更新、新产品基数研发、原材料备货和市场营销推广。

此外,美富精密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厂长张问佩告诉记者,公司在国外的销售额今年已经下降30%-40%,而国内市场则刚刚开发,公司没有动力自己做研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没有产权制度保护,留不住人才。

另一个LED制造企业刘老板也认为,中国盗版太厉害,导致大家都不愿意花工夫去研究,而与国企央企的项目合作,又太过繁琐,迫切需要改革制度。

事实上,企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欧美、日韩都有过同样的历程。但丁力认为,由于体制存在差异,中国面临的困局更大。“很多项目背后都有权力在支持,企业想的不是创新,而是怎样跟官员搞好关系,如何减税、减租金,拿补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6 03:20 , Processed in 0.1060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