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政协2009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文化、旅游、党史研究工作人员,于2009年7月24日到31日深入县内上衫、东港、渣津、马坳、山口、漫江、义宁镇等乡镇进行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专题调研,并赴瑞金、兴国、于都、青原和万载、芦溪、浏阳、弋阳、横峰等县(市、区)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察看,座谈协商,研究讨论,参加调研的同志一致认为:我县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必须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具体报告如下:
一、考察调研基本情况㈠我县基本情况
1、修水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
修水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四个第一”,即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中国***的第一面军旗,组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打响了秋收暴动第一枪,建立了第一届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滕代远、罗荣桓、何长工、傅秋涛等在修水浴血奋战。在中国***的领导下,修水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高唱着“修水老表好大胆,捶直啄钩就造反”的歌谣,义无反顾地跟党走,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修水十万优秀儿女壮烈牺牲,有名有姓的在册革命烈士10324名,在全省六个在册烈士超万人的县中,修水居第五位。修水重要的革命地位铭记于史册,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2年制作的《全国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形势图(1927—1934)》中,三面大旗就有一面插在修水(其它两面分别插在南昌、广州);山口会议是我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建军编师大会,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何长工同志在中直机关党校做报告所说,“从此,在中国,在东方,就有了红旗和白旗的对立,有了红军和白军的对立,在后来有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白色政权的对立,这就是修水整编的意义。”另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党、政、军情报系统依靠修水天然屏障,在此与日寇相持,留下许多重要的遗迹遗存。
2、我县红色资源现状
现存修水红色资源呈现点多、面广、管护难,而且多数资源产权属私有的特点,据县文化局文物普查记录,截至2009年6月止,我县革命遗址73处,烈士纪念建筑物(含烈士墓)42处,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及东港、上衫、大桥、渣津、山口等乡镇,因各种原因毁损38处。我们这次选择视察的几个点情况列表如下:
调研组视察的红色资源现状一览表(共20处)
| | | | | |
| | | | 为纪念在修水爆发秋收起义而建。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及所属一、四团在修水参加秋收起义,率先举起第一面军旗和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 | |
| | | 1927年8月12日,秋收起义部队进驻修水后,于9月初召开了山口会议,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即驻此。并在此设计了我党的第一面军旗。 | |
| | | 1927年8月12日—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驻扎在凤山献书院内。 | |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建军编师大会旧址暨山口革命旧址一条街 | | | 1927年9月初,驻修水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平江农军和驻铜鼓的浏阳农军在山口老街万寿宫召开建军编师大会,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时参会官兵也分别驻扎在老街居民家。 | |
| | | | 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革命牺牲的修水籍烈士而建。修水共有在册烈士10324人,居全省第五位。 | |
| | | 1928年8月6日和1930年5月15日,彭德怀率领红5军两次攻打县城均驻扎于此。 | |
| | | 1928年10月,彭德怀带领红五军转战台庄,在此召开红五军党委和修铜平浏等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恢复重建了湘(鄂)赣边特委,滕代远任书记。并进行了台庄整编。 | |
| | | 1928年10月,红五军和修铜平浏地方武装进行了著名的台庄整编,期间彭德怀和军部驻扎于此。 | |
| | | 1930年12月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由长寿街迁此。1931年9月23日湘鄂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长寿街召开,因敌机轰炸移驻宫选屋继续召开,在此产生了第一届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省委省苏机关也同驻上衫。此前,在此成立了湘鄂赣特区委员会。 | |
| | | 1931年9月下旬,少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少共湘鄂赣省委,并通过了《告湘鄂赣省青年书》。 | |
| | | 1931年10月,湘鄂赣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湘鄂赣省赤色总工会。1932年1月1日,湘鄂赣省赤色总工会在此召开第一次青年工人代表大会。 | |
| | | 1932年3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以原湘鄂赣省军事学校为基础,在上衫成立红军第五分校,校长高泳生。分校的建立为湘鄂赣省主力红军红16军及各县独立团、游击队培训了大批军政骨干。 | |
| | | 1932年1月,湘鄂赣省拥苏反帝大同盟在上衫土地港成立,3月18日举行了全省反帝大同盟代表大会。 | |
| | | 1931年底,红16军在此取得了著名的“黄坊大捷”,战斗前后,军部驻扎于此。 | |
| | | 1931年2月,赣北特委移驻渣津镇黄泥湾匡上庚屋。这里还召开了修水县第二次党代会。 | 保存较好,后侧左房倒塌,去年稍微整修,但屋内原貌被改 |
| | | 1931年底,红16军在此取得了著名的“黄坊大捷”,战斗前后,部队驻扎于此。该屋内有一部分被当时部队战士烘烤衣服时烧毁。 | |
| | | 1927年修水“六七”惨案后,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在马坳北山甘特吾住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修水党的工作重心立即转入农村。1937年9月,建立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领导修宜铜武县委工作,机构曾驻此。 | |
| | | | 1939年修水中心县委以地下党员杨抱爱办的医院为掩护,建立了我党的地下联络站,修水中心县委和国民党驻军中地下党员通过抱爱医院进行联络。 | |
| | | 1944年夏,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第六期训练班于此办班,1945年秋迁至武汉。 | |
| | | 1940年9月国共合作的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自湖南移至漫江开办,总部驻此,1942年5月迁出修水。负责人李默庵。 | |
注:全县共有革命遗址73处,烈士纪念建筑物(含烈士墓)42处,有35处目前保存较完整或较重要的红色遗址。
3、我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情况
我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有关部门克服诸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文物普查。1994年对全县25处团级以上革命旧址、遗迹勒石立碑保护;2004年编写了《修水县革命文物汇编》(未付印);2008年进行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了一批革命文物。二是基础管理。秋馆实行了电子监控,编制了《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维修方案》报省文物局。三是宣传推介。隆重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充分利用《修水网》和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予以宣传;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放的《秋收起义》电视专题及其他纪念活动,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四是争名创优。秋收起义纪念馆2001年度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我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不足主要是:
思想认识不到位,保护开发意识不强。一是认识上有偏差。在观念上,没有真正认识到修水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重要的地位,与其能产生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效应的关系,没有把此项工作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在意识上,顾此失彼,重县城一块,轻农村一块;重秋收起义,轻湘鄂赣省委省苏,造成管理工作的缺陷与盲区。二是保护责任没到位。红色旧址旧居所在的当地乡镇村组,没有执行《文物保护法》属地保护职责,基本处于“三无”局面,即无意识、无职责、无资金投入。多数乡镇干部群众没有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认为一栋老房子,倒了就倒了,没必要大惊小怪;无职责,认为革命旧址旧居的保护单位是县级部门,乡镇没有管理保护职责;无资金投入,有的乡镇对即将倒塌的旧居等,根本没有投入资金维修,更不要说投资恢复了。
管理体制脆弱,工作效能不高。我县参与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单位有文化广播电视局、旅游局、民政局及相关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局把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责任落实到秋收起义纪念馆,该馆仅是一个副科级的事业单位,难以履行红色资源管理职责。县旅游局在旅游规划中,把红色旅游工作等同于一般的旅游,没有突出重点,而且整体规划比较滞后,至今没有公布。部门之间联系不够,工作体制没有理顺,如文物评级工作的主管单位是文化部门,民政部门收藏的文物只有通过文化部门才能评级。我县民政局主管的革命烈士馆中收藏了多种有价值的文物,如烈士馆正在展出的古市红军制锅厂制造的铁锅、一个16军8师4团传令兵袖章及其它文物都非常珍贵,可惜无价之宝因为未评上“职称”,至今默默无闻。
资源损毁严重,管理形势严峻。我县红色资源的毁损速度快、程度深、影响坏,如山口万寿宫,是秋收起义山口会议旧址,早被拆毁,房屋基础正被村民蚕食。上衫湘鄂赣省委省苏旧址群,一部分被村民拆旧建新已不复存在,一部分濒临倒塌。湘鄂赣省反帝、拥苏大同盟旧址墙上的原始宣传标语,正被人为破坏。究其原因,一是产权私有制约了保护管理。因为历史原因,我县革命旧址旧居的产权多属私人所有,这些产权人有的是无心保护,有的是无力保护,有的是无从保护,盲目地对旧居旧址改建翻新,使文物失去了真正价值。二是保护经费投入少。多年来,我县对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经费投入明显不足,除了对县城秋收起义旧居旧址投资进行局部维修外,很少对其它旧址投资保护。虽然对一些革命旧址旧居进行了认定,并给予了挂牌保护,但因没有资金投入,使挂牌保护成为一种形式。
党史研究滞后,宣传推介乏力。一是党史研究不够深入,党史研究工作是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前提,要想做大做强红色品牌,党史研究工作必须先行。我县党史办于1993年撤销,2007年恢复,党史研究工作因此停滞了10余年。就现状看,我县党史办人员偏少,开展工作经费较困难,未能形成大研究、大讨论、大成果的氛围。二是宣传推介乏力,向外宣传多依赖一个秋收起义纪念馆,没有构建报刊、电视、网络等全方位宣传格局,导致“四个第一”的革命史实得不到专家、权威部门的认可、在全国四大红色旅游景区和100个红色精品旅游景点及全省红色旅游线路图中,竟没有一个修水景点。
开发规划不全,争名争资成效不大。我县近几年提出打好“红色”旅游牌的构想,但没有重视规划工作。一是没有制订红色旅游工作总体规划,目标是什么,措施是什么,一片空白。二是项目规划质量不高,虽然通过县文化局、县旅游局上报了一些项目,但因为质量不高,有的没通过,有的实施不了,比如2007年争取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师团部旧址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上级补助的480万元已经到位,但因一些遗留问题和配套资金得不到解决,工程一直搁置。因为没有全面的、切实可行规划,我县红色资源工作不如人意。其一,争名不景气,没有争得修水应有名声。知道修水是秋收起义策源地爆发地的人不多,其中包括一些专家学者、专业机构,比如,我们在瑞金革命纪念馆中看到,《全国苏维埃区域分布图》就把湘鄂赣省委省苏标在铜鼓祖庄和万载小源,却找不到诞生地修水上衫;其二,争资不够强,没有争得修水应有份额。在国家对红色资源旅游越来越重视,大量资金下拨的情况下,我县07、08年仅争取资金826万元。
为了更客观地说明问题,从3个方面比较我县与其它县(市、区)情况,这里只选择与我们基础相似的县(市、区)如横峰、万载等比较。
(二)其他县(市区)工作情况
红土地做红文章,我们考察的其他县(市、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重视程度都很高,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来抓,抓出了品牌,抓出了效益 。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1、高度重视,形成氛围。一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如瑞金市近三年把红色旅游工作列为市常委会年度工作重点,形成“高位推动,强势推进”的工作态势,营造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牵头抓,全市上下共同抓”的好氛围。吉安市青原区、上饶市横峰县等县(区)确定“红色旅游兴区、县”发展战略。二是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瑞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瑞金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工作中全面贯彻实施。
2、全面规划,形成格局。科学规划,是景区深度开发的依据。瑞金市先后投资200余万元,面向全国招标,聘请高标准专业机构编制规划,不但制订了《瑞金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红色旅游景区的修建性规划》、《编制保护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等,而且细化项目,制订《云石山长征体验游项目策划》、《罗汉岩风景区总体规划》等。青原区聘请浙江大学编制《吉安市青原东固乡旅游总体规划》、《东固畲族乡纪念广场修建详细规划》。芦溪仅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牺牲地,该县依靠科学规划,深挖内涵,做强项目,以卢德铭烈士墓为基础,兴建秋收起义纪念馆、无名英雄纪念碑、烈士群雕园等,占地由原来的26亩扩大到323亩,已经民政部报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大人物纪念建筑的保护单位。
3、多方保护,形成网络。一是财政投资购买产权,如青原区出资购买革命旧居产权,并重新规划新区妥善安置,保留了一个完整的原生态美陂古村落。二是单位(个人)认领,瑞金的所有旧居,全部由相对应单位认领维修保护,于都县通过寻找革命前辈后代认领旧居旧址,保护了陈云、朱德等老革命家生活过的旧居。三是行政保护,加大《文物保护法》执法力度,如横峰葛源成立红保大队,严厉查处破坏红色资源的行为,并出台政策,旧址30米核心范围内严禁新建房屋;引导农民到政府规划区内建房;并对迁出革命旧居的农户,每户补助2万元;对规划保护区内建房的,一律要求按省文物局审批的统一设计式样建设。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万载县先筹资从老百姓手中购得红色资源产权,进行抢救保护、整合、规划、包装、推介,于2006年将仙源湘鄂赣省委省苏旧址群成功申报了五个国保单位,目前已争得2450万元资金进行第二次大维修。
4、争名争资,形成合力。灵活把握中央有关政策,多渠道争名争资。如横峰县精心打造葛源景点,通过建设部门争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牌子,通过文物部门争得5块国保单位牌子,通过宣传部门争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国家红色旅游办公室争得A级景区牌子,今年向上报送项目资金9560万元,目前已进资5600万元。浏阳利用举办秋收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之机,争取国家发改委扶助资金980万元,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980万元,全部投入整修包装红色旅游景点
5、挖掘推介,形成特色。一是高度重视党史研究工作,如横峰、芦溪、浏阳、瑞金、兴国等县(市区)都成立了红色历史研究会,以党史研究工作者为龙头,吸引对红色历史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互相交流研究成果,真正做好红色史料“有中生辉”、“粗中求细”工作,发挥了独特作用。吉安市青原区党史研究工作者深挖“东井冈”资源,在各级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大力推介青原,短短3年,使青原“东井冈”从原来名不见经传到现在名声远播。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兴国、瑞金、吉安联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红色旅游推介会,横峰、弋阳借助上饶市力量,以举办方志敏烈士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方志敏精神研讨会和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为契机,扩大影响,做亮品牌。
二、加强我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必要性通过考察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加强我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一)它是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作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修水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忠于信仰、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宝贵品格,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处在利益格局不断变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环境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我们的红色资源,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心灵家园,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给我们以知识的吸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满怀信心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它是挖掘地方特色、丰富文化底蕴的需要。我县历史悠久,人文深厚,除儒、道文化之外,产生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使修水鲜明的地区特色有别于其他县(市、区),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使修水丰富多彩,深奥莫测,必将吸引一大批人文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我县组织“知名作家修水行”活动,参加活动的作家就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产生了黄庭坚、陈门五杰的修水,会爆发秋收起义,而且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中国文化报》为此曾刊发一篇《三色(绿色、古色、红色)修水》的文章。做好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对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三)它是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美修水的需要。做好红色资源相关工作,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就其他县(市、区)的实践看,做好这项工作已经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如瑞金去年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 ,兴国2.5亿元。为了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在资金、政策多方面予以支持,我省仅今年获得的专项资金就达5.6亿元。修水有着重要的革命历史地位,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
三、关于加强我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几点建议(一)理顺关系,加强领导。一是建立专门机构,履行工作职责。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工作小组,建议县委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文化局、县旅游局、县民政局、县城乡建设局、县城乡规划局、县党史研究办等单位抽调主要力量为成员。领导小组确立为工作部门,有专人负责和具体工作方案,重点制订落实《修水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检查督促《文物保护法》和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的贯彻实施,负责红色资源挖掘研究,负责红色旅游项目的包装、推介及招商引资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分工协作,切实履行职能,凝聚工作合力。要成立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文化局,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抽调。
(二)出台政策,打造平台。因地制宜出台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制订《修水红色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办法》,把该项工作与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保护和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突出此项工作,落实相关政策优惠。
(三)突出重点,抢救保护。针对我县红色资源保护现状,迅速开展抢救性保护。一是落实好保护责任,实行联动保护。文化部门要再次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并建立详细台帐,对已确定的全国、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大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严厉查处损毁革命文物行为。要加强可移动文物的征集、收藏、保护和评“职称”工作,多向上争取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有关乡镇要配合文化部门和主动承担起保护管理工作,做到“三不”,即不在保护单位原址批地建房,不在保护单位附近规划区建设,不放过破坏、损毁保护单位的行为,达到县乡联动管护。二是落实保护措施,区分轻重缓急。按照先保护、后维修、再开发利用的原则做好文物保护规划,当务之急是保护好东港台庄张祠、大弯屋、上衫乡宫选屋等湘鄂赣旧址群建筑、渣津西堰罗马邑屋、东堰徐怀民屋、匡上庚屋、县城抱爱医院等。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硬化路到革命旧居、旧址群,建议把东港经台庄到上杉湘鄂赣旧址群公路硬化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强革命遗址周边环境整治,用3年时间完成我县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工作。三是借鉴好外地管护经验,开展多渠道保护。把明晰革命遗址产权放在第一位,采取购买、合作开发、有偿委托管理等方法,明确保护管理权限。政府要利用移民扶贫和危房改造政策迁移革命遗址产权人,县城区可尝试在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安置。引导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接帮扶认领革命遗址,可以立标牌公示,形成全社会保护管理革命文物的共识。
(四)制订规划,落实项目。坚持以规划定项目,强化规划对项目建设的约束力。一是找准切入点,我县必须紧扣秋收起义这一着力点,围绕“四个第一”做文章,开展红色旅游规划,以区别于其他县(市、区),彰显鲜明特色。二是编制好规划,高质量编制《修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湘鄂赣省委、省苏旧址群维修保护规划》,聘请有资质、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完成此项工作,处理好与人文游、生态游、禅宗文化游的关系,主动把我县红色旅游景点融入庐山、井冈山、韶山及平浏红色旅游线路,并积极争取列入上级部门的红色旅游规划,作为精品旅游线路向外推介。将旧址的维修保护重建纳入重点建设项目,依托山口现存老街,恢复山口会议旧址,展现修水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地位。三是落实好几个重点建设项目,一方面做大秋收起义纪念馆,拓展面积,把师部、团部和纪念馆连成一块;提升展出质量,引进声、光、电等技术。另一方面,结合县委“完善北城区、提升南城区、决战良塘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军旗广场、军旗大道和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建设。
(五)齐心协力,争名争资。一是明确责任主体。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开展了争创品牌系列活动,如中宣部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选;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文物评选,建设部、民政部、旅游局组织全国文化名镇名村、国家重点烈士陵园、A级景区评选等,我县申报优势潜力大,个体突出。文化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鼓励宣传、民政、旅游、建设、发改委等单位多渠道争资。各责任主体要加强配合,齐心协力,互通有无。二是细化工作目标。要以中央非常重视红色旅游开发为契机,借鉴其他县(市、区)工作经验,结合我县工作实际,落实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全力以赴抓项目”的工作要求,抢抓时间,争取湘鄂赣省委省苏旧址群、台庄会议旧址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水烈士馆评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县城秋收起义景点评为A级景点。以争取“金字”招牌为基础,多渠道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对红色景点进行维修、保护、开发。
(六)多措并举,强势推介。一是强化对外宣传,县内媒体要开设专栏,营造工作氛围;2010年策划好“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作者(何长工、杨立三)诞生110周年座谈会”专题,到人民大会堂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召开研讨会;组织好湘鄂赣第一届省苏维埃诞生8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湘鄂赣三省经贸文化交流。要加强与国家“红色旅游开发办公室”联系,制作好修水红色旅游网页。在高速公路与修清公路修水接口处,制作宣传牌和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雕塑,积极宣传我县红色历史。二是加大党史军史研究工作,加强与健在的革命当事人沟通联系,挖掘、收集好有关信息资料,利用录音、录像、文字记载等形式保留下第一手资料。要加强与国家党史军史研究专家的联系,高层次高规格组织开展有关史实的大型研讨会,增进对修水革命历史的了解和重新认识,提高修水革命历史的知名度。三是加强与元勋后代的紧密联系,争取他们对我县革命旧址的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四是加强与在修水诞生和战斗过的人民 军队联系和友好往来,邀请他们到修水寻根。五是加强与周边县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主动融入到大红色旅游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