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7 ?5 M5 x \0 r% P
5 y5 P/ @6 h6 y2 {+ Y |
4 e0 X5 r5 ?* i4 b4 d& u, D& _
! f% Q" r& }$ i' u3 { 在10月5日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创下了世界中国当代艺术品最贵纪录。当晚9点,《最后的晚餐》以1.6亿港元落槌,这也是曾梵志个人的新纪录。《最后的晚餐》以7000万港元起价,经过长达20分钟的拉锯战后以1.6亿港元落槌。此前曾梵志的世界拍卖纪录为7536万港元,拍卖前苏富比预估《最后的晚餐》能拍出超过8000万港元。据了解,在曾梵志作品创下个人成交新纪录的同时,也刷新了此前张晓刚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的世界最贵中国当代艺术品纪录。 《最后的晚餐》问鼎首个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3 W2 o8 w. b2 I% i4 {
10月5日,苏富比进入亚洲40周年晚间拍卖举槌,多件拍品刷新拍卖纪录。其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成为首件过亿的亚洲当代艺术品;赵无极《15.01.82(三联作)》刷新赵无极个人拍卖纪录。& y/ ^3 {+ e' Y8 B5 A
当晚,著名当代艺术家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掀起了整场拍卖的高潮。该作品以7000万港元起拍,现场买家举到1亿港元后,电话委托追至1.1亿港元,之后经过十几轮的叫价,现场掌声数次响起,而价格一路飙升至1.6亿港元并最终落槌,成交价达1.8044亿港元不仅刷新其个人纪录,也成功问鼎首个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 ^6 j3 s' z. w* J
《最后的晚餐》创作于2001年,是曾梵志最具标志性的“面具系列”的晚期作品,该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被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收入囊中,为了支持苏富比亚洲40周年特别被拿出参加拍卖。该作品取材于达芬奇的同名作品,以恢弘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2 \1 M+ H$ M$ V5 o 去年,当人们开始期待中国当代艺术品即将进入亿元时代时,市场出现滑铁卢,不仅作品价格大幅下滑,而且流拍率较高。而此次拍卖结果也让很多在现场的人颇感兴奋,很多藏家认为,精品就应该拍出好价格。
; I% v$ z: o4 w- Z2 ]8 K% n, k 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拍卖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当代甚至亚洲当代艺术终于迈入亿元大关。之前虽然预期会希望破大关,但没想到这么高。因为这件作品起拍金额较高、作品尺幅较大,所以有意向的藏家不多。”林家如说。
+ R+ m0 T' H4 U: i- f 业内评说
. ]1 M4 \: Q3 P; S7 X& o 作品基于自身生活经验,以细腻的技法呈现艺术魅力5 S6 ?1 Z4 J( y2 N2 X; Y; G9 Q) f* m
生于1964年的武汉籍画家曾梵志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受到美术机构和评论家的广泛推崇。相关评论认为,他的作品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观察社会、审度内心,又以出众细腻的技法呈现艺术魅力。
5 k6 U; \5 ^! h, D5 u ]5 W, p 对此破纪录的天价,“不一艺术”艺术总监何莹指出,任何板块里最好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价格,总是会不断增长。“曾梵志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板块最受东西方艺术市场和藏家认可的艺术家,而且除了绘画实力,他本人也颇具商业敏感性,《最后的晚餐》又是他的顶级佳作,这个价格属于合理。”她说。
; q* A2 o% j2 x9 l. ?5 e7 w “资本追逐艺术是对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地位的信心,和对艺术作品的认同。”99艺术网董事长兼CEO杨凯说,“香港秋拍首日整体表现很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说明中国经济开始稳步上升,大家对艺术品的认同也更加强烈。”4 z7 ?0 |$ A/ d; A) a6 k
个人故事
! \3 D% g" ~* j) z 曾在汉正街倒卖服装,读书时就是最富有的学生1 ]! q+ z+ @, x- }- S: C
如果用金钱衡量一名画家的作品价值,曾梵志无疑是当代中国最有价值的画家之一。不过,曾梵志自己说,“别,别谈钱,我不想这一串串的数字给别人太大的压力,画家应该有更高的理想与追求。”
7 @' v' l% I2 s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50—150元之间。父母给了曾梵志每月100元,可这对于他,远远不够。喜欢创新的他总是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材料费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 b" A9 j: g& K) R, Y3 o
于是,和现在的许多学生一样,一到假期,曾梵志就出去做兼职,拉广告、做小设计,还到汉正街倒卖服装,一个假期可赚500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所以,我在同学中是最富有的。”曾梵志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9 H1 R6 k' ?$ U- ?% m6 m, C
回到学校,曾梵志将这些钱都用在绘画上,他买30元/米的亚麻布,一买就是10米,在上面作画。这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那时许多人还舍不得穿亚麻的衣服,即便是学油画的同学也不理解。
5 G. a4 G$ f! Y0 X6 f! |7 S, c 但是现在看来,曾梵志认为很值,不同材料上的画作,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那些在亚麻布等好材料上的绘画作品,保存至今仍完好。
' D, G- |0 \0 b* W 曾梵志,1964年生于武汉,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当代最有价值的艺术家之一。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会,他的一幅画《面具系列No.6》以7536万港币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2009年,世界知名艺术网站Artprice公布了当代艺术家拍卖价格500强名单,曾梵志位列世界第六,中国第一。2013年10月,在苏富比进入亚洲40周年晚间拍卖会上,其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成为首件过亿的亚洲当代艺术品。
: B6 H0 C2 j3 ?1 E 在10月5日晚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亚洲四十周年”特拍中,曾梵志的创作的《最后的晚餐》以1亿8044万港元问鼎。此画由现居瑞士的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送拍,尤伦斯夫妇醉心当代中国艺术,在过去 25 年来致力支持年轻新进艺术家,是开拓当代中国艺术的先驱。二人建立的私人艺术收藏是全球最全面之珍藏之一,藏品横跨不同年代、派别、风潮及媒介,见证着由 1970 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之创作思潮和艺术对话的演变。
9 p0 `9 N' @* A, ~$ c! k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画于 2001 年,是艺术家最备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此为长达 4 米、高 2.2 米的单幅画布创作,属“面具”系列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完全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精髓。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于作品创作翌年旋即纳入其私人收藏中,一直珍藏至今。
" I6 v6 n$ M: a% Q+ ` 此画取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同名作品,该作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开端的代表。原作为位于米兰的天主教思宠圣母多明我会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食堂上的壁画,宽接近 9 米。它以耶稣被罗马士兵逮捕前跟十二门徒的最后一次晚餐为题,耶稣在席间预言他的其中一个门徒犹大将会出卖他,原作品捕捉了当时门徒的惊讶反应,惟出卖耶稣的犹大则欠身退后,与站在正中央的耶稣形成强烈对比。8 U1 ~( l$ T1 v" k' V u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换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队成员,系着红领巾在桌前吃着西瓜。此作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对曾梵志而言,这代表着新时代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离弃。艺术家曾表示︰“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 1980 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 打领带无疑是一个中国社会变革的信号,而墙壁上带有中国书法笔调的挂画和桌上刺眼的红色西瓜则代表中国。《最后的晚餐》以恢宏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 1990 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亦标志着其艺术创作的巅峰。
9 y2 Z: n9 e. s 曾梵志于 90 年代初期由武汉搬到艺术中心北京,并于 1994 年开始创作“面具”系列,历时长达 10 年。此系列以探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为主轴,揭示了都市人为了自我保护,以虚伪的姿势戴上形象化的面具,以图掩饰自己的真正感情。“面具”系列纪录了中国经济起飞的十年间,中国人在都市化进程中的不安与焦虑。在技巧上,面具由早期褐色主调的笔触,过渡至 2000 年代的细致风格,人物造型更为凝练并带有悲剧的意味,是曾梵志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亦是其于当代中国艺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系列。- R% C" ]4 P) n" k/ R. n
如此珍罕重要之作品鲜见于市场,故为《最后的晚餐》拟定价值甚为不易;根据曾梵志现时之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蘇富比预料《最后的晚餐》此独一无二的作品之成交价将超越 8,000 万港元/1,030 万美元。5 _' ^5 m2 t6 G! X) [6 f3 k
*曾梵志 - 面具系列第6号, 1996, 2008年5月24日在香港佳士得 HK2602中以75,367,500港币/ 9,660,023 美元成交。
, X0 _4 s# O$ }* R& p& g& s 评估一幅画的价格,主要看3P(Price, Provenance, Popularity)。: L: ~. y; B0 ?2 `) j9 o7 w
· Price:参考曾梵志之前的拍卖纪录。
8 D+ N" G; \( a7 |! R · Provenance:由坐享众多顶级中国当代艺术的尤伦斯夫妇收藏。而且2011年苏富比的两场尤伦斯收藏特拍均成绩不俗。0 S- J& I/ j5 R) u* J/ C
· Popularity:此画出现在许多重要的展览,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这次是首次上拍。6 r, Y/ q$ C9 }+ O. L
当晚,《最后的晚餐》于7000万港币起拍,叫到1亿港币时全场沸腾惊呼,在1亿4000万港币即将落槌时,又飙到1亿5000万港币,掀起整场拍卖的高潮,最后在长达十余分钟两个神秘海外电话委托方角逐死磕后,以1亿6000万港币成功落槌,加上佣金以1亿8044万港币成交,全场报以振聋发聩的掌声,成功刷新亚洲当代艺术家作品及曾梵志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亦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挺进亿元时代。
8 f/ Y5 F2 V( e1 [ N& \ 笔者我本人还不是很喜欢中国当代艺术,总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有投机取巧、交易黑幕(不仅是中国,美国英国也有)的东西在里面。相比西方一些流派大师的作品有着开辟了整个艺术史新纪元的深刻意义,中国当代艺术看上去不是那么地透彻深刻。但不管你爱也好恨也罢,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的确是第一幅过亿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它的成交也的确将中国当代艺术带入了资本上的新时代。当然也希望这幅画的付款能成功进行,不要出现赵无极在2011年11月3日香港苏富比以HK$68,980,000成交的破纪录作品10.1.68, 1968付款的尴尬丑闻。最后谨此希望中国的当代艺术真的会出现一个在精神层面哲学意义上颠覆艺术史的大家。
. M. q% S8 ^ r *****************补充注释********************
e1 C" Y2 Z3 r! u2 q 解释一下香港苏富比的佣金收取比例情况。 X$ b4 z' k9 b: l# Z
对于绘画艺术品的佣金收取比例如下。设定落槌价为A,佣金为B,货币单位为港币。
I9 c4 P" I' n) R* {' O 1. 0
, v+ g; c: Q$ }1 S- W 2. 800,0000 _# P' n9 I( ?, x3 S$ @
3. A>15,000,000, B=3,040,000+(A-15,000,000)*12%
" l7 _: |% \0 Y4 d5 K/ M 最后的成交价为A+B。( r9 t: t% ^; P2 M$ g( C
# u. l/ p7 ]1 s- T, F
6 Z' L) E5 j9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