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吊黄楼上说吊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1-8-31 13: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吊黄楼上说吊黄

  吊黄楼座落在流杯池公园东边的山梁上,地势很高,楼也巍峨气派。但流杯池公园的树木太过高大茂密,即使在二三十米外的坡下上望,也看不清它的“庐山真面目”,而到了近前,又不免让人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遗憾。

  眼前的吊黄楼是1986年重修的。原来的吊黄楼在流杯池西南约300米处的岷江边锁江石上。据说当年黄庭坚常邀集一群文化人到锁江石上饮酒吟诗,他离开宜宾以后,人们就在锁江石上建了一个吊黄楼以为纪念。从此,锁江石上的吊黄楼就成为出入宜宾的历代文人士大夫凭吊吟诗的必游之地。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把锁江石作为岷江铁路大桥的桥墩,900年的吊黄楼从此成了宜宾人越来越依稀的记忆。

  新修的吊黄楼南北向,共三层。灰白色的外墙,黑色的方格门窗,红褐色的楼顶,古朴而不失典雅。虽不临岷江,但在南北两边坡下微波盈盈的湖水映衬之下,也大有凌然高致的神韵。

  “吊黄”的理由。

  黄庭坚1098年6月来宜宾,1100年12月离开。与宜宾的渊源,满打满算不过两年半。而就是这两年半,无论对于黄庭坚,还是宜宾人来说,都称得上是一段刻骨铭心不可能淡忘的历史。

  黄庭坚本是江西修水人,22岁时举进士登第,任过朝中秘书省校书郎、国史编修、著作佐郎等职,算得上是少年得志和仕途坦荡。在文化建树上,黄庭坚更是了不得: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在诗歌上,他与苏轼并称“苏黄”,他所开创的江西诗派,影响了两宋诗坛。他还是书法史上的“宋四家”之一。兼长行书和草书。后来因为修《神宗实录》获罪, 53岁时被贬谪到宜宾。

  当年的宜宾,是边远南蛮之地。黄庭坚初到宜宾时相当的绝望:他不仅告诉亲友,说“余已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还把自己住屋取名为“槁木寮”、“死灰庵”和“任运堂”。

  不过,出乎黄庭坚意料的,是素昧平生的宜宾人竟视他为上宾:不仅地方最高长官州守彭道微热情欢迎他,继任戎州守刘滋也率官僚在锁江亭宴请他,当地文人雅士如熙宁进士廖致平等数十人,也始终敬他如上宾,常跟他结伴出游,或徜徉于山水之间,或推杯换盏诗文唱和。

  很快,黄庭坚融入了宜宾人的生活中,并尽自己所能来报答宜宾人:他为好学的当地人“讲学不倦”,“几经指授”,被他指授过的士人也“下笔皆可观”了。其中受他熏陶最深的任渊,“尝以文类试有司,为四川第一”。而且,他还以自己的如椽巨笔,写宜宾的山水,赞美宜宾的风土人情,歌唱宜宾的物产美食,为宜宾人留下了数十篇具有浓浓乡情乡味的“赞美诗”。这些作品不仅成为宜宾人审美的艺术珍品,还是宜宾人研究自己文明发展史的宝贵文献。

  而宜宾人也因此记住了他。就在他获释离开宜宾不久,人们就在他最喜欢游玩的岷江边的锁江石上修建了一座吊黄楼,之后又相继在他开凿的流杯池一带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楼”、“山谷祠”等,以此表达宜宾人对他不能释怀的难忘之情。直到近年,人们在整治流杯池景区的时候,仍然不忘在睡莲池旁立一尊“山谷小憩”的雕塑。而他曾经诗酒流风的流杯池、锁江石、安乐泉、水帘瀑布等遗迹,更是今天的宜宾人栖憩游赏的最爱。

  宜宾是中国的名酒之都,在宜宾悠久的酒文化史上,黄庭坚的建树无疑是最醒目的篇章之一。他描绘当年宜宾名酒飘香的氛围,以及真实反映北宋时候宜宾酿酒业情况的《安乐泉颂》和《荔枝绿颂》之类的诗、词、赋;他与宾客把盏流连的行踪足迹,已经成为今天的酒文化研究者高度关注和着意挖掘的丰富宝库。他当年品评五粮液前身姚子雪曲的文字,不仅使他成为了世界名酒五粮液历史上的第一个鉴评人,让黄庭坚三个字从此与五粮液同在,也为后人研究五粮液的发展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文献。

    900多年前的12月,黄庭坚乘一叶小舟随长江东去了。他在宜宾两年多的文化建树,成了宜宾人最为珍视的遗产。黄庭坚是带着冬天走的,他留给宜宾人的,却是永远的文化春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5-2 13:07 , Processed in 0.1700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