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表扬] 史学泰斗陈寅恪大名赫然“史上最牛毕业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1-9-20 09:50: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史学泰斗陈寅恪大名赫然“史上最牛毕业证”



  9月15日晚上,记者在《品读修水文化》博客上阅读《陈寅恪,史学泰斗震寰宇》一文中看到一读者发贴称: “‘史上最牛毕业证 ’上书有清华学校史学泰斗陈寅恪等导师的名字,此毕业证书可收藏或复印作为修水县正在良塘新区建设的陈寅恪纪念馆的珍藏文物之一。”“史上最牛毕业证”广受网友热捧.记者得知,今年2月24日《光明日报》12版《雅趣》图文报道《珍贵的毕业证书》后,各大网站疯转载并被网友热捧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

  这张被网友热捧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实物大小有半米见方,与现在颁发奖状一样大,证书方框外正上方贴有每枚面值1角税票的印花5枚。

  毕业证行文从右至左竖排,字体为正楷繁体,上写道:“清华学校研究院毕业证书,研究生李鸿樾系湖南省浏阳县人,在本校研究院国学门研究一年期满,经导师审查,成绩认为合格,特给予毕业证书。此证。”毕业证居中署校长曹云祥和“曹云祥印”、教务长梅贻琦和“梅贻琦印”、导师王国维和“王国维印”、梁启超和“梁启超印”、陈寅恪、赵元任和“元任之印”、曹云祥、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均在名字之下钤有本人方形印章,但陈寅恪、李济不知何故,未钤印章。左侧颁发日期为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廿五日,并在上面钤一长方形“清华学校校长关防”朱文印。   一网友看到毕业证书后评论说:“如得此四人为师,此生无憾矣!”网友看到后,大都惊讶地称此证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现在国人研究史学泰斗陈寅恪者不胜枚举且与日俱增,这张署有陈寅恪大名的毕业证书惊现于世, 为研究陈寅恪者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也将丰富修水县即将建成的陈寅恪纪念馆内展览资料。”修水一陈姓市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史上最牛的毕业证”可谓名符其实网友称史上最牛的毕业证书,其理由有四,《光明日报》上程陶庵称,其一,证书的稀缺性。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于1925年9月创立,至1929年夏停办,共举办4期,前后四届共招收72名研究生。其中除去在修业期间因各种原因未能毕业外,毕业生总数满打满算也只有60余人。其二,名校名师授高徒,文化品位高。在中国,清华与北大是并列的一流大学,而清华学校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在国学、史学、语言学领域,皆为领军人物。以王国维为首的四大导师耀眼的大名依次排列刊印在证书上,并钤有印章,玄墨朱砂之间,传统文化的典雅之味跃然纸上。毕业证书上清华学校国学院四大导师大名赫然其上,实在是牛得很.更令人称牛的是, 毕业证书上主人李鸿樾也是牛气冲天。程陶庵称,毕业者李鸿樾为胡耀邦的老师。据报道,1963年8月,胡耀邦任***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挂职)浏阳视察时,得知恩师李鸿樾的住址,驱车前往把李鸿樾请到三口公社相聚。共进午餐时,胡耀邦请李鸿樾入上座,表达尊师之情。午餐后,胡耀邦问李鸿樾:“先生有什么困难吗?”李鸿樾答道:“在农中教书,每月工资20元,一子一女都在教书,生活还过得去,不过一顶蚊帐用了十几年,有些烂了,再有就是会太多、人事难处(因解放前李鸿樾曾任县参议长,当时被归为“21种坏分子”,常遭批斗)”。胡耀邦立即叫陪同人员拿来一顶蚊帐、一床棉絮送给恩师,并指示县委负责人摘掉李鸿樾的“坏分子帽子”,适当考虑李鸿樾的生活。接着,湖南《潇湘晨报》记者又进一步挖掘到毕业者李鸿樾和毛泽东是校友, 毛 泽东为其学长。毛 泽东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李鸿樾亦就读于此校。毛泽东、李鸿樾分别是1914年至1918年、1915至1919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从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出版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学录》上得知,第10页“第八班四级”中有毛泽东的名字,字润之,年龄二十五,籍贯湘潭,住址西乡韶山;第17页“第十二班三级”中有李鸿樾的名字,字玉灵,年龄二十,籍贯浏阳,住址东乡小墅垅。由此可见,当年毛泽东已是四级学生,而李鸿樾则为三级。毛泽东毕业后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李鸿樾进入清华学校深造。两人同在一个学校学习,后来又分别到了北大、清华两所最高学府,一个干革命创造了新中国,一个回浏阳投身教育。如此说来,此毕业证书有上述四种理由,网友称之为史上最牛,便名符其实。




   史学泰斗陈寅恪:“教授的教授”记者查阅《王国维年谱新编》得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其创办的宗旨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人才。1925年7月27日,清华国学研究院录取新生,正取30名,备取2名。后到校学习研究一年者计有:杨筠如,余永梁,程憬,吴其昌,刘盼遂,周传儒,王庸,徐中舒,……李鸿樾,陈拔,冯德清等二十九人。”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国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三位导师性格迥异,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恪既没有显赫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

  记者在《义宁陈氏五杰》一书中了解到,陈寅恪出任研究院导师,一说是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所推荐,他因为了解陈寅恪的博学而推崇备至,吴宓说此人可了不得,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还有一说是梁启超提名的,据说梁启超为了推荐陈寅恪,还曾与毕业证书上署有大名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有过一番舌战:曹云祥:“他是哪一国博士?”梁启超:“他不是学士,更不是博士,他没有文凭。”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启超:“也没有什么著作。”曹摇了摇头,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事就难了。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怎么能连这些都没有呢?”梁启超一听这话,很不高兴地问:“没有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院的教授啊?那我写的书多么?”曹很恭敬地说:“可谓著作等身。”梁启超愤然:“可我这些书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还说:“这样的人如果不请回来就被外国的大学请去了。”年轻的陈寅恪留洋十六载,于哈佛、柏林等美国、欧洲名校转过一遍,终未能揣得一张博士文凭回来,陈寅恪既然满腹经纶,为什么没有学历呢?这个问题他的侄子陈封雄问过,陈寅恪是这么回答的:“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陈寅恪完全是为求知而读书。当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子,陈寅恪、吴宓、汤用彤等三人被誉为“哈佛三杰”,风头强健,为同辈所瞩目。而陈寅恪更是骏马中的“赤兔”,其学问之广博精深,已达出神入化之奇境。




  清华的校长最终怎么做出决定的,无从考证。但事实是,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

  一年后,陈寅恪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对于陈寅恪的学问人品,吴宓曾不无感慨地说道:“其历年在中国文学、鸣学及诗之一道,所启迪、指教宓者,更多不胜记也。”

  毕业证书上主人李鸿樾:品学双馨据.湖南《潇湘晨报》报道,李鸿樾是湖南浏阳市三口乡筱野垅村(今三口镇鹤源村)人,育有两女一子,祖上很风光,伯祖父曾是两江总督,李鸿樾5岁读私塾,民国八年(1919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9月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在王国维指导下,再加上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人的栽培,仅用一年的时间,李鸿樾就出色地完成了《古文字学》课题的研究,192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研究院。 毕业之后,李鸿樾先后在湖南省立一中、浏阳中学等校教书,李鸿樾在浏阳县立中学执教期间,不少学生交不出书籍伙食费,他均慷慨解囊。胡耀邦、杨勇等一批贫困学生,均得得他的照顾和资助。在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任职时,正值日寇抨击,国难当头,学校经费拮据。他处处驰驱求助,并将学校一度迁往沔江村庄,才使教学免于阻滞。从浏阳中学退休后,一直在农村老家。李鸿樾的学生、今年87岁的杨圣木老人介绍,1938年他所读学校的校长正是李鸿樾,而在浏阳师范校庆一个教师展览上还见过那张毕业证,导师有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李鸿樾是个很特别的老师,学问好,品德好,对人特别客气,生活简朴。对“宋儒理学”研究颇深的李鸿樾重视道德教育,还以身作则,次批评学生或老师,他都要给你深深鞠一躬,还作揖。李鸿樾生前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李鸿樾后裔把其手迹当作宝贝一样珍藏。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陈寅恪为李鸿樾导师之一,两人之间情谊如何?导师对学生有何评价?学生对导师如何尊崇膜拜?毕业之后,师生有何书信往来……?我们现在尚且不知,有点惋惜,但相信,陈寅恪和李鸿樾师生之间情谊必定有一段感人的佳话。

  ■相关链接

  王国维:(1877-1927年),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陈寅恪:(1890-1969年),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赵元任:(1892-1982)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殷墟”发掘者。     本报记者周武现      
         


  浔阳晚报记者 周武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5-29 03:40 , Processed in 0.125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