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国公司的中国攻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ropoz 发表于 2012-1-18 17:5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立公司打造中国“白金暗道”》一文,披露了日本日立公司通过其白金级代理人石锋(北京长远智扬科技公司法人代表)的关系网,悄悄打通了一条“暗道”,搬起了中国金融信息安全的基石(数据存储)。
        资料显示,石锋的北京长远智扬公司主要从事IBM、HP、Sun服务器,HDS日立、HP存储设备代理服务。然而,几乎无人察觉的是,IBM、HP、Sun、HDS这几家公司的幕后都有日本日立公司的身影。  

        笔者通过梳理10年来上述日本和美国的企业巨头在信息存储领域的一件件并购与合作案例,揭示出日本日立公司在全球数据存储技术与设备领域的暗中布局,其无孔不入的产业和市场渗透能力令人吃惊不已。  

        日立、IBM在华商业贿赂案  

        2006年11月3日,中国法庭宣判,中国建设银行前董事长张恩照在批准信息技术(IT)合同时收受贿赂,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法庭文件中,出现了计算机服务企业IBM的名字。IBM并非惟一一家卷入涉嫌对张恩照行贿的跨国公司,在法院宣判中,安讯、日立等跨国IT巨头的名字也都在列。   

        判决书显示:2002年到2003年之间,IBM的高管曾通过中间人邹建华的安排,多次违反建设银行外事活动工作原则和程序跟张恩照会面。作为报酬,此后的两个月内,IBM公司通过北京一家公司将22.5万美元以服务费的名义汇入邹建华所属公司在香港的账户。同时,判决书中还特别提到了藏在幕后的日本日立公司香港子公司。  

        此前,由于张恩照在美国被起诉,中国对其进行调查的事实才为人所知。一家名为Grace &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公司,在美国起诉保险及IT管理企业Fidelity National Financial,称该公司通过行贿而获得了建行的IT合同。Fidelity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张恩照2005年3月从建行辞职,6月份被正式逮捕。  

        近年来,外国企业对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合同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些银行已支出巨额资金用于升级其IT系统。然而,日立、IBM公司的商业贿赂危害极大,不仅仅体现在对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形象、信用的负面影响,专家们更注意到,一些跨国公司更是利用商业贿赂直接打压了国内产品的自主创新。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如果任其泛滥,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阻碍中国的自主创新。要遏制“洋贿赂”,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完善有关法规,加大监管力度。   

        张恩照的落马与IBM、日立的涉嫌,在国内并非跨国公司行贿案的孤例。从“沃尔玛礼品”、“朗讯风波”,到“德普回扣门”,再到“张恩照事件”,几乎每年都有曾经光辉的人物倒在“洋鬼子”们的糖衣炮弹下面。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行贿行为,似已司空见惯。  

        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的跨国公司行贿,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破坏了中国的市场秩序,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国内企业。有数字统计显示,中国在最近10年,至少调查了约50万起腐败案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或外商有关。世界银行估计每年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金额的5%——500亿至800亿美元都流向了当地的腐败官员。  

        IBM姓“日”,不姓“美”  

        2002年4月17日,IBM宣布同日立将形成新的存储战略联盟以推动存储互作性及开放标准的发展,同时通过双方已建立多年的联盟关系,共同研究和开发新的基于开放存储标准的先进技术,以推进新一代网络存储系统及解决方案在市场的普及和应用。由此,“IBM-日立存储技术标准联盟”横空出世。  

        让人吃惊的是,随后不过一年,日立公司花巨资将IBM的数据存储的硬件业务收入囊中。2003年新年伊始,日立社长庄山悦彦突然在东京宣布,日立以20.5亿美元收购IBM硬盘业务。日立不仅借助收购提高了自己的存储业务实力,而且还同IBM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合力在世界存储市场上建立战略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并购后的日立是世界上惟一一家经营全系列硬盘产品的公司。对待日立的并购,IBM选择的是积极配合。在正式并购之前,IBM和日立合资成立了“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简称“日立存储”,英文:HitachiGST)将合资企业的经营全权交给了日立。之后,经过三年的过渡期,日立就能够得到合资公司的全部股份。  

        与日立存储一起为实现这个身份努力的另一家下属子公司是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简称“日立数据”,英文HDS,)。HDS公司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Hubert Yoshida是美籍日本人,从1997年就开始在日立数据工作,之前一直在IBM开发及业务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在日立公司对日立存储和HDS两家公司的介绍中,都用到了“核心业务”一词。  

        其实,东芝、富士通等其它日本财团企业此时正在隐身幕后,通过分工与协作,将IBM的其他产品线牢牢地捆绑起来。2001年开始,同为三井财团的东芝和索尼与IBM开始合作开发名为CELL的新一代多核心处理器,公布的研发计划为5年,研发费用高达4亿美元,抢占未来IT技术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在基于CELL处理器的软件开发和应用领域,三方也是不遗余力。2005年7月,东芝、索尼和IBM宣布将面向全球开放Cell处理器的技术标准,谋求在未来的IT核心领域占有相当大的垄断地位。东芝和索尼与IBM三方的实质性合作发展非常迅速:到2006年初时,东芝、索尼和IBM三方共同宣布将冲击32纳米的新高度。  

        作为与IBM进行战略捆绑的一部分,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公司一直在积极与美国IBM合作研究新一代存储网络,以求在和存储市场老大EMC的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早在2002年1月,日本的日立、富士通和NEC联合美国IBM公布了在强化Linux企业功能方面的合作成果。在Linux应用领域,IBM一贯表现得十分积极。  

        为了对抗处于垄断地位的微软视窗系统,IBM和富士财团的日立、三井财团的索尼、住友财团的NEC、以及第一劝银财团的富士通积极合作,共同扩展Linux的影响力。开放创新网络公司(OIN)是国际最著名的Linux开发和推广企业,IBM和索尼、NEC都是这个公司的投资人和专利被许可人。  

        被日本掏空的“联想-IBM”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5.02 -0.40%]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具体而言,联想集团付出的12.5亿美元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构成,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拥有18.5%左右的股份,因此,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  

        这次联想的收购行为,是中国IT行业在海外投资最大的一次,由此,联想集团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联想管理集团的管理层在两间国际顾问公司(指高盛和美林)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近13个月的谈判和工作量极大的业务梳理工作,最终走到了一起。根据彭博社预估,美林与高盛分别赚进约900万美元顾问费。  

        事实上,中国联想集团2004年底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冲着IBM的ThinkPad品牌和技术而来的。然而,谁会想到第一款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电脑却诞生于日本大和实验室(原称“IBM 日本大和事业所”),而不是美国。  

        日本是ThinkPad的诞生地。当时IBM PC的总经理无法忍受美国漫长的开发周期,从1991年开始将移动计算的开发工作转移到了日本,所有ThinkPad笔记本电脑机型的设计全部由日本大和实验室负责,可以说这里是历史上全部ThinkPad的家。  

        当2005年5 月1 日联想宣布收购IBM PC正式完成的时候,某种意义上说,IBM 笔记本电脑最重要的火车头“日本大和实验室”才是联想12.5亿美元买下的最重要的资产。日本大和实验室是IBM笔记本电脑的设计开发中心,全球笔记本电脑产业许多设计、规格、用料和概念的创新,经常由大和实验室领衔。  

        事实上,大和实验室的部分核心技术和人才早已经被转移出去了。2001年7月4日,日本IBM与台湾奇美电子公司合资成立一家名为“IDTech”的新公司,并决定将日本大和实验室的大部分开发骨干划入新公司。  

        就在联想宣布收购IBM的PC业务后的第4个月,即2005年3月底,IDTech公司把液晶面板制造业务作为一家新公司独立出来,而三井财团的索尼公司则采取以185亿日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全部股票。其实,IDTech公司就是从三井财团东芝公司与IBM合资的DTI公司分离出来的,经过台湾奇美之手又转回到三井财团索尼公司的手上。  

        与此同时,2005年3月初,日立存储(HGST)完成对IBM的并购和消化后,宣布在全球开设5间新的设计中心,以协助客户将硬盘装配到各项消费电子产品中。5间中心分别设在中国的深圳和台北、日本的藤市、英国的哈凡特市以及美国的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市,名为日立设计中心。  

        日美同盟攻陷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的发展,各类IT用户对存储设备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早在2002年,全世界用户在服务器和存储产品上的花费就已经接近1:1。在此基础上, 2003年这一比例将扩大至1:3,世界存储市场的总值超过460亿美元。而到了2005年,全球外部磁盘存储容量以每年66.7%的速度逐年递增。  

        这样的市场发展速度,没有哪个IT企业会不动心,联想自然也不会例外。然而,国际存储市场早已为HDS(日立数据系统)、IBM、SUN(台湾希捷)和HP(惠普)、EMC等巨头所把持。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联想来说,要想在这个领域分一块蛋糕,不和外国巨头们保持一致是不可能的。
        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公司在国际存储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对联想这样的大客户和潜在的竞争对手自然不会掉以轻心。2004年中期,日立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为其将来在存储领域以及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5月26日, HDS与联想集团[5.02 -0.40%]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根据协议,联想成为HDS在中国惟一的联合品牌合作伙伴和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也就是说,联想集团成为了日立数据系统公司占领中国市场的“伙伴”。  

        日立与联想双方的合作内容具体包括:一,共同推出联合品牌的磁盘阵列,合力开拓以分布式或部门级存储应用为主的广阔市场;二,在全国发展50家存储领域专业渠道,在各大城市建立技术支持网络,并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立存储实验室;三,培训超过200个存储方面的专业人才。  

        此时,在事关存储行业未来发展的领域,日立公司更是不遗余力地增强业已取得的巨大优势。在多年的交往中,IBM和它的日本同行们从竞争对手逐渐转化为合作伙伴,它们在世界电子信息市场上形成了垄断性质的产业联盟。  

        在中国,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继承了IBM在深圳的两个厂子,一个完全为IBM所有,另一个是与中国长城电脑公司的合资企业。除此之外,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投资五亿美元开设了一个新的硬盘工厂。显然,日立公司对IBM的收购有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图。  

        2004年7月30日,IBM与日立合资的日立储存(HGST)表示,其在2004年的微硬盘市场上的占有率将达到80%。这句话的背景是:日立在微硬盘研发领域已经拥有超过5年的经验,以及3000余项全球专利,参与研发的博士达370多人。  

        仅仅一个月后,2004年8月27日,日立存储(HGST)宣布计划斥资数亿美元,将其全球硬盘生产基地迁往深圳,而HGST(深圳)有限公司的内地客户主要是联想、方正和同方,台湾地区客户则是广达、仁宝和华宇,以及惠普和戴尔。  

        与此同时,HGST公司的业务发展及策略副总裁Dirk Thomas表示,未来三年内将会把美国和日本的硬盘生产基地全部迁往深圳。托马斯说:“我们在中国南方有一个经过验证的技术基地,我们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扩张。”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去年占其全球生产能力的15%,估计到2008年前将占到50%。  

        此时,为了消灭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微硬盘产业,2004年12月日立就开始积极推动对中国微硬盘企业的专利诉讼。经过长达两年的努力,日立终于赢得了最终的胜利。2006年6 月2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区法院依据美国法律下达判决,判令中国惟一的微硬盘生产企业——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侵犯了日立公司的5 个美国专利, 判令被告赔偿日立公司2360万美元。这场判决使还在成长中的中国微硬盘产业遭受了灭顶之灾。  

        对于联想来说,中国微硬盘产业的沦陷,意味着联想将不得不面对来自拥有垄断地位的供应商——日立的巨大压力。2005年3月29日,IBM存储系统部宣称将启动“存储先锋扶植计划”,计划的内容是选择30家合作伙伴和推出50个高端存储打包方案。
事实上,IBM存储部门和日立之间的关系早就十分紧密。在这个时间,由IBM存储来提出这样的计划,不论其目的是什么,客观效果就是让联想更积极地依附于日立。此时,在深圳龙岗总投资金额高达5亿美元的日立硬盘机生产中心已于2004年11月破土动工。日立和IBM将中国市场牢牢地掌控在了双掌之中。  

        日立数据:挟HP与SUN以自重  

        日立数据(HDS)是EMC最主要,也最为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2002年以20.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硬盘业务之后,信心十足的日立公司董事长庄山悦彦立刻放话出来说,日立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存储器领域的全球老大。  

        HDS后来居上的秘密在于,有效地利用营销联盟,切入EMC的核心市场。据美国媒体报道,几年前,HP(惠普)就与EMC有一场非常激烈的公开争吵。EMC与HP的决裂,无形中放弃了一大块的市场,让HDS立刻乘势而上。  

        虽然HDS没有企业级的服务器产品,但是HP与SUN却是服务器市场上的霸主。于是,HDS通过与HP、SUN以及MICROSYSTEMS的战略联盟,透过联盟伙伴庞大的分销渠道,HDS非常快速地拉动了自己的产品销售。  

        早在1999年5月,惠普公司宣布它将停产自己的高端存储器产品,这样日立公司就成为了惠普高端存储器产品的OEM厂商。此后,惠普公司自己生产的存储器产品有低端的MSA 1000和中端的EVA等系列产品。2003年8月13日,美国惠普公司(HP)宣布,它与日立公司加强在存储器产品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此前两家公司之间已经达成的合作协议再延长至2008年。  

        美国希捷公司(SUN)和日立的合作始于2001年8月,最初定于2004年底终止合作,随后的协议规定双方的合作将延长至2006年。同样在2003年8月, SUN和日立延长了两者在高端存储系统的合作,允许SUN转售由日立数据系统公司设计的数据中心级存储系统,并贴上Sun StorEdge的品牌。Sun StorEdge产品大多由诸如银行和政府组织等大型机构购买。  

        时至2007年6月26日,日立数据(HDS)宣布与惠普扩大全球OEM协议,将存储资源管理软件纳入其中。此后,日立通过将惠普的旗舰存储资源管理(SRM)软件套件Storage Essentials与其自身开发的功能丰富的软件产品相结合,占据了新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惠普公司与日本日立公司有原始设备设计和制造的长期合作关系,于2007年7月面市的XP24000是这一合作关系的代表性成果。惠普之前发布的XP系列磁盘阵列,包括XP12000和XP10000,都将继续出售并配以相关支持。  

        在与HP结盟的同时,日立还携手SUN、西部数据这两家美国公司,共谋机械硬盘出路。2010年8月,面对来势汹汹的SSD固态硬盘,HDD机械硬盘领域曾经针锋相对的三大厂商如今却走到了一起。日立、希捷和西部数据公司共同宣布成立技术联盟,合作研发下一代HDD硬盘技术。  

        紧接着,2010年9月,日立数据系统(HDS)和惠普(HP)两家厂商都推出了采用OEM合作伙伴日立公司技术的企业级SAN阵列。而且,惠普推出了StorageWorks P9500阵列,它实际上是基于与HDS VSP相同的日立平台。同时,惠普还推出了两款新的软件套装APEX和采用日立技术的P9000 Smart Tiers。  

        总之,HDS、HP和SUN三家的高端存储系统都来自于日立,即所谓“日立系”。不过,SUN和HP的做法有所不同:前者采取“拿来主义”,直接将HDS的系统“贴牌”出售;后者则坚持宣称自己与日立公司合作,“是惟一一家与日立公司在XP技术上同时签署了OEM协议和工程协议的公司,是日立公司的合作伙伴,双方进行合作来不断改进核心技术”。  












毕业论文 lsjw.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4-20 11:56 , Processed in 0.1130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