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欧养虎终成患 国际热钱如何冲击亚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2-11-1 21:5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表示,热钱对于A股的市场冲击远远比香港弱得多。

  另有媒体报道称,尽管目前由于A股自身原因未能与港股联动,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热钱已经绕道各种工具进入A股。

  韩复龄认为,热钱进出的渠道仍然受限,人民币还不能完全兑换,投资性热钱难以炒一把就走,兑换成国际通用货币。且目前A股市场的规模已经今非昔比,监管逐渐趋于规范和完善。热钱对于A股的市场冲击远比香港弱得多。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日前撰文表示,很多人担心海外热钱对内地房价的推涨,毕竟香港和澳门地区已受其影响。他认为,我们既要防范海外热钱兴风作浪,又需明白一点:他们在内地炒楼炒房的好日子早已过去。内地一直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外资无法自由进出,想要进入房地产市场,需经过合规性审批,混进来的毕竟是极少数。

  从2004年开始,海外基金整栋收购成熟物业和散户炒房的规模迅速增长,助推了一线城市房价。2006年国家出台了“限外令”,炒房比重因此明显下降。2007年,外资重新泛滥,股市创了新高,但在楼市中已无抢眼表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和楼市双双下行,热钱外流,部分海外基金急于抛售在华物业,孰料鲜有接盘者。

  其实,外资也清楚,内地房价调控政策见效,资金可能会进入股权交易和开发领域,纯粹购买成熟物业的案例并不多,而且一般是优质商办类物业,购买住宅案例比较罕见。既如此,又何必忧心住宅价格被热钱大幅推高呢?

  杨红旭:热钱难以进入楼市

  余斌:应密切关注热钱的流向

  热钱流入香港,对内地影响不可忽视。随着内地经济见底迹象明显,国际热钱进入内地冲动持续增加。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正是这一冲动的最好体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接连两天出现涨停,而最近一个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是一路攀升屡创新高。

  对此,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资金向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回流,我们认为这个趋势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无论欧洲还是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时间不长,如果今天我们只是在香港看到这样的现象,下一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它向中国大陆的流动以及对中国大陆可能产生的影响,相应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从而为出口企业营造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

  (徐科 整理)

  编者按:自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来,大量热钱涌入亚洲,不少亚洲经济体股市、汇市、房地产市场行情大幅上涨,中长期通胀风险加大。业界普遍担忧热钱将经由香港流入内地,建议对热钱加以防范。那么,热钱将会通过怎样的渠道流入?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手段加以防范?今天的专题对此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追踪热钱:会否以香港为跳板涌入内地?

  专家判断,目前尚无显著规模的热钱流入我国,而且未来也不会有大规模热钱涌入的危险

  本报见习记者 丁 鑫

  日本央行日前决定再推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722亿元)的货币宽松措施,同日,印度央行宣布,维持目前8%的基准利率不变,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至4.25%,这意味着全球宽松政策将继续加码。

  自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包括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促使经济尽快复苏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均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目前的经济下行趋势,但是伴随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来的大量流动性的注入,加快了国际热钱引入新兴市场的担忧。

  新兴市场担忧

  国际热钱加快流入

  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带动下,部分亚洲国家已经显现出外部宽松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根据印尼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三季度FDI季度环比增速高达22%,越南FDI也持续增加,9月单月已达到10亿美元。

  另外,渣打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9月份,印尼债券市场的资金净流入已达到13亿美元,而8月份该国约有5.4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韩国8月份的资金净流出24亿美元,到了9月份,资金净流入14亿美元。

  我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达257707.62亿元,环比新增1306.8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创下近8个月以来的新高。

  广东社科院境外热钱专家、广东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黎友焕表示,9月外汇占款增加的原因很多,但我们在近期发现热钱的跨境流动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美国QE3及其宽松思路的影响下,境外热钱出现了新的判断,不少国际热钱重新流入香港,一些热钱还流入大陆境内。

  黎友焕指出,在人民币升值影响下,外围资金已经开始进入,并且这个因素的影响在10月就更加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教授在其报告中将亚洲地区经济体面临的本轮资本流入归因于发达国家集体实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张明指出,2012年9月,欧元区、美国、日本、英国均出台了新一轮QE。这些政策缓解了短期内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有助于降低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避险情绪,从而驱动大量资本从美国国债市场流出,重新回流至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代表的风险市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未来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是大趋势。目前世界经济在下滑中,各国央行的宽松规模和持续的时间还难以判断,这主要看经济复苏的情况,若经济不见起色,预期各国还会加大宽松规模。

  曹远征还表示,全球央行宽松政策释放出来的资金,其流动比较频繁。目前其流向是向新兴市场国家,年初则是流出这些国家。而是否会持续流入则不好判断。

  热钱涌入香港

  金管局出手干预港元

  近期,香港金管局两周内五次卖出港元,香港金管局此前曾于10月19日买入6.03亿美元,为自2009年底以来的首次。10月23日又两度干预汇市,24日上午再次干预,三次总计买入12.5亿美元。加上此前金管局的入巿,十日内金管局已向巿场注资170.8亿元。香港金管局预计,热钱仍将继续流入,并且将继续密切关注局势,维持港元汇率的稳定性。

  数据显示,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2005年,香港将美元兑港元的兑换区间设在7.75-7.85港元。截至9月底,香港拥有3012亿美元外汇储备。去年香港外汇储备增长了8.5%。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余伟文表示,面对资金流入香港及港汇持续强势,预期市场对港元的需求仍将持续。部分买港元的需求主要来自早前的美元长期仓平盘或者是企业自身资金调动所致。资金流入的情况会持续多久还要看外围环境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企业业绩以及经济状况等。香港的银行短期利率已接近于零,即使再有热钱涌入令银行体系结余持续增加,相信对香港银行间同业拆息的影响也极为有限。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雷鼎鸣则认为,随着热钱推高资产价格,将令香港的通胀压力逐步加重。由于香港监管机构对遏制楼市炒风未雨绸缪,早有抑制措施出台,因此,估计热钱将较多地投入到港股市场。他估计,香港金管局在频繁入市沽售港元后,下一步会采取措施增加外汇基金票据,以减少热钱流入对通胀影响。

  此外,交通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及策略师罗家聪指出,热钱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快来快去”,目前还难以预料港汇强势可维持多久。

  我国近期未现热钱大量涌入

  监管部门仍需加强监控

  热钱的形成,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性投资基金快速扩张等原因。很多资金充裕的国家的基金除了做中长线投资外,还保留部分流动资金寻找短期投资的机会,以寻求高回报率。再加上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旦有了好的投资机会,全球的投资者都会发现,蜂拥而入,大量的流动资本就会进入当地市场。这些资本有时可到百亿元,会对当地市场的汇率、利率产生很大影响。此外,热钱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分别是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

  对于热钱是否将由香港作为跳板从而大量涌入我国内地,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近期确实存在国际短期资本涌入香港。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国际上开始看空美元,看多非美元货币。最近我国公布了三季度宏观数据,整体上看,经济已经触底回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亚洲尤其是香港对国际短期资本的吸引力,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出现逆转,这并不意味着内地经济面临国际游资的入侵。

  赵庆明认为,自2003年前后国际上出现人民币升值论以来,确实有些热钱性质的资金进入内地。但与香港资本项目高度开放不同,内地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这些热钱性质的资金主要通过贸易、个人汇款、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相关外债等方式或渠道混入。无论哪种方式进入,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也正因为如此,多数严谨的研究人员将其与国际上常见的热钱相区别,称其为热钱性质的资金。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贺力平也表示,目前尚无显著规模的热钱流入,而且未来我国也不会有大规模热钱涌入的危险。但是,不排除偶尔有一部分投机性和套利性资金进入我国内地,但其不足以对我国经济造成危害,无需过分担忧。

  贺力平认为,首先,美国QE3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影响有限,QE3从规模上看,要小于QE2,而且QE3主要功能是稳定美国国内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其次,在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明显更趋严格,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行为受到约束,货币创造的功能受限;再次,中国目前存在资本管制,中国不是国际热钱的避风港;最后,热钱出于套利的本质需求往往会涌入存在资本泡沫的地方,而我国目前并不存在经济增长泡沫。

  如果热钱将涌入内地应如何应对?赵庆明指出,尽管我国不会出现所谓的热钱大规模涌入,但是对于热钱或者说异常资金流入确实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监管部门应对热钱流出的主要渠道加强监控,对于不合法的外汇收入加大处罚力度,决不姑息。最近几年,热钱流入有所减少除了与国际大环境有关外,与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也分不开。

  把脉热钱:降温的关键是保持经济稳定

  外管局统计显示,2001年至2010年,年均流入中国的热钱达250亿美元

  本报见习记者 徐 科

  中国是热钱青睐的热土。国家外管局的统计显示,从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这些钱大多在房地产、股市、地下钱庄、商品炒作市场中投机牟利。

  探寻热钱进入渠道

  是什么原因让国际热钱千方百计要进入中国?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闫小娜表示,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直接带来热钱的套利行为;二是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过程中,不断放松对贸易真实性审核,客观上有利于热钱的进入;三是在全球经济还远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加强了国际资金对人民币资金的避险需求,央行当局承诺将逐渐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也进一步增强了热钱流入国内的积极性。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日前表示,热钱进入中国是因为热钱从中看到了利润,于是来投机。热钱对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利,涌入的资本是在追逐价格而不是青睐市场,资本从实业出来投机取巧,这会伤害实体经济,我们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那么,国际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有哪些呢?专家们列举了很多,包括经常项目中的贸易收支和居民个人的外汇收入,直接投资(FDI)、资本市场、房地产等。总之,一切对外的经济交往都可能成为热钱流入的通道。

  据国家外管局介绍,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价格做文章,即通过高报工缴费、虚增可收汇额度和转移定价等方式达到多收汇、多结汇的目的;部分转口贸易企业利用收付汇时差“动手脚”,即通过收汇后全额结汇、推迟付汇及虚构交易等方式扩大外汇净流入。

  服务贸易项下“热钱”主要是以运输费、咨询费名义违规办理收结汇,有些企业以服务贸易收入的名义收取资本项下外汇资金,以逃避外汇监管;还有部分外资企业虽有真实项目,但无真正的“外资”,有的干脆就是“空壳企业”,所需外汇通常通过中间人与地下钱庄之间进行资金交易,资本金结汇后用于归还地下钱庄或境内外出资人。

  据悉,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及2011年上半年,中国央行6次提高准备金率、3次加息,人民币套利空间加大,热钱流入随之出现高潮,其数目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50%。而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后,由于欧美市场大量流动性资金归国救市,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美元走强,热钱开始流出中国。到今年年初,则又有流进的迹象。

  完善监管

  挤压“热钱”投机空间

  热钱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专家表示,热钱在一国经济发展强劲,短期利率和汇率升值预期较强时,会想尽办法参与牟利;而一旦该国经济增速放慢,经济问题显露,套利空间缩小,它又会匆忙逃离。鉴于热钱流入蕴藏潜在风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发出警告:热钱大量涌入可能带来资产泡沫,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导致通货膨胀。

  热钱跨境大量流入流出,给中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引发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及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压力等。

  闫小娜表示,人们对热钱的担心主要在于:一是热钱的隐蔽性,尤其是在我国,热钱大都带有一定性质的不合法性,对于这笔资金的规模有多大,一旦撤离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人们都无法正确评估;二是热钱进入中国都是以出让一定的本金点位来获取一系列的准入与合法性,这样,会带来金融腐败;三是热钱进入中国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资产泡沫。

  谭艳玲表示,美国的市场是最充分的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应该有最多的热钱。但美国恰恰是利用大量的热钱进入美国市场,刺激美国经济发展,而这与美国的监管水平、市场能力、专业化程度有关系。因此,热钱也给我们带来警示:目前中国监管不足,存在很多欠缺,应该尽快地健全相关制度。

  专家表示,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力度虽已减弱,但若国际流动性与上两次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后相仿,就将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内地。从新进来的流量来说,对中国内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尽管如此,热钱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多年来,中国政府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抑制“热钱”流入,国家外管局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打击热钱的专项行动。2007年至2011年,全国共查处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5万多起,共处行政罚款12.7亿元人民币。

  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看,关键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理顺国内资源、资金等价格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避免给“热钱”提供持续套利投机的空间。

  专家建议,将热钱变冷的关键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这样就能为外资提供足够投资机会。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相应理想稳健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化、城市化进行下去,就会产生更多的投资机会。热钱就会变成冷钱,就会长期留在中国投资。

  防范“热钱”要堵疏结合

  仇 智

  近期,关于“热钱”的话题又被炒热。据报道,受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热钱”已经在东南亚以及香港活跃近一个月。目前,包括中国香港金管局、韩国、泰国等相关机构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防止热钱的大举涌入进一步推升资产泡沫。为应对热钱对香港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香港最近出台高额印花税遏制炒楼。

  而花旗的每周资本流向跟踪报告也显示,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也就是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以香港地区为代表,中国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持续资本流出地则以北美为主,北美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而自9月下旬到10月,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中国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这显示出,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

  市场担忧,“热钱”通常以香港为跳板进入内地,因此当香港市场囤积大量“热钱”的时候,下一个目标也许就是中国内地。

  一直以来,每当有“热钱”流入内地的时候,市场就充斥担忧,甚至是惧怕的情绪。实际上,从近年来的表现看,这种担忧有点“杞人忧天”。而从“热钱”的实质看,这种担忧就更没必要,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让“热钱”为我所用。

  首先,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资本项目仍实行管制,国际短期资本并不能自由进出中国。自2003年国际上出现人民币升值论以来,确实国际上有些“热钱”性质的资本进入到中国。专家表示,通过调研、观察发现,这些资金主要是通过贸易、个人汇款、FDI以及相关的外债等方式或渠道混入中国。无论哪一种方式或渠道进入内地,都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实现的。因此,不会有大量“热钱”在短时间内冲击市场的局面出现。

  其次,热钱的本质是一种金融资本,它和所有资本一样,都是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过,之所以被称为“热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流动性偏好,它们通常偏好赚快钱,而稍有风吹草动就“跑”。但实际上“热钱”投资时间的长短是取决于一个国家或一个领域是否具有长期的成长性,能够具备多长时间的赚钱机会。

  “热钱”流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说明境外资本看好入驻地的经济前景,对资产市场有提振作用,且能激发投资者热情;但另一方面亦会带来风险,就是会在短时间内加剧资产市场泡沫程度,并且一旦撤离,泡沫就会爆破,破坏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影响经济运行。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多次金融危机都与“热钱”大规模流动不无关系。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年左右的时间,“热钱”大规模的进入把当地的房地产价格推到最高,一旦它撤离之后,当地的借贷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就彻底的崩溃,然后蔓延到实体经济。这种“热钱”专门以短线狙击为目的的、具有极高风险偏好的、诸如索罗斯旗下类似量子基金那样的攻击性“热钱”,让市场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和危害。

  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仍然不够成熟的市场,缺乏深度和广度。市场的预期很容易被引导,呈一边倒局面,要买都买,要卖都卖。企业和个人要么囤积外汇,要么将外汇视为烫手山芋而都急于卖出,这也容易招致国际游资集中流入或者流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对于防止“热钱”冲击的方法主要是“堵”。通过资本管制等措施将“热钱”堵在门外,但市场始终要走向成熟,而我国也终究有放开资本管制的一天,“堵”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对于“热钱”需要“堵”、“疏”结合,趋利避害,既让“热钱”为我所用,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

  因此,对于“热钱”,应该是有意识构设防线,有意识加强监控,尽量把资本的流动至于监控之下。更重要的是,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向“过高风险偏好”的投机资本提供有效工具。这不仅可以获得市场的相对稳定,而且可以激励相对长线的投资资本进入,同时阻止攻击性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5-20 13:41 , Processed in 0.1510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