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沙海战我军如何“完胜”越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青山深处 发表于 2013-5-27 10:2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山深处 于 2013-5-27 10:25 编辑



导语1974年1月,我国海军与入侵西沙群岛的越南(南越)海军爆发西沙海战,此役我国海军以小艇力敌大舰,后人评价为“完胜”。
本期专题,即具体回顾一下西沙海战我军是如何“完胜”越南(南越)海军的。




01 西沙海战是如何爆发的
西沙海战爆发在中国与南越之间,谈及此战爆发的原因,有两个问题不可回避:其一,南越为何要争夺西沙;其二,此战究竟谁先开的第一枪(炮)?

问题一:南越为何要夺西沙?从1973年8月起,南越在西沙和南沙群岛频繁活动。南越之所以频频出手,有几种解释。有论者认为南越欲借西沙争端拖住美国人。1973年1月“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军开始撤出南越。没有美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南越将独自面对北越的进攻,南越总统阮文绍为维持摇摇欲坠的政权,决定拼一把,把目光瞄准了西沙群岛,借机扩大事端来拖住美国人。南越的陆上军力无法和我国抗衡,但是在海上尚有一定的优势,美国从越南撤军时,南越海军接收了美军10余艘军舰,在海上挑衅,自信不会吃亏。
此外,有论者认为南越是为了石油资源。“巴黎协定”签署后,尼克松政府迅速削减对越南的经济援助。由于南越无法从美国得到足够的援助,在我国南海发现的石油资源对其便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据披露的美国外交文件,西沙海战次日,美国驻南越大使格雷厄姆·马丁向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将军致电,就局势的发展进行汇报。马丁认为,“南海争端的根源可能是石油资源。根据渐为人知的、初步的地质报告,在南中国海的海底,在这些似乎毫无价值的小岛礁附近,有可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利害关系甚大”。

问题二:谁先开第一炮?关于西沙海战是谁先开的第一炮,南越和我国曾在海战之后有过争论。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显示,首先开火的是南越。西沙海战时的南越海军指挥官叫何文锷,南越政权倒台后,他移民去了美国,于1999年出版了《回忆录》。在回忆录里,他明确写道他接到开火命令。据他回忆,此命令来自越军上级:“我知道这不是通讯员传达,而是来自海军行动部的海军将领,我很熟悉他的声音。”
何文锷于19号交战当日双方交火前夕才接到“开火”命令的。其实,开始时候双方都没有想要真的打。我国高层指示遇敌注意说理斗争,坚持三不原则(不主动惹事,不先打第一枪,不能吃亏),我国截获的情报显示,南越亦希望采取“温和路线”:“总统阮文绍复电海上旗舰陈平重,命令你们收复越南领土光和岛(琛航岛)。方针:采取温和路线,如中共开火,要立即还击消灭他们。10号、16号负责跟踪中共苏式护卫舰(电文如此),4号、5号支援BH分队登陆,消灭渔船和小船。行动时间定在19日6时25分。”何文锷在回忆录称,越军希望以“和平方式”重新占领岛屿,如此“不导致冲突”:“此时我认为唯一能驱赶我国军队离岛、并不导致冲突的的办法就是让两栖部队突然登陆(我的两栖部队中有蛙人这一优势)。陈庆渝号和李常杰号前几天就是采取这种突然登陆的方法。如果登陆开始后,我国方面开始攻击而不是撤退,我的特混舰队将开始反击。”
可是,登岛计划失败,越军“开火”反击。何文锷在《回忆录》中记载:“黎文东中尉第一个登岸,他登陆后前进中开了枪,随后就被反击的枪弹打死。海军中尉杜繁荣试图夺取黎文东的尸体,但也被打死在橡皮艇旁边。”至于黎文东为何开了枪,何未做进一步说明。我国的资料也佐证了南越登陆夺岛,至于登岛的交火情况,当时据亲历者老兵李兆新:‘接下来的几十分钟里,我国驻岛民兵不辱使命,在琛航登岛的南越军人被民兵用刺刀生生逼了回去。而另一支在广金登岛的南越部队开了枪,试图武力夺岛,我国驻岛民兵开火反击,击毙数人,击退了侵岛之敌。”
274号猎潜艇——西沙海战的主力舰艇之一



02 我军是如何“完胜”南越的
西沙之役,我国海军以小艇力敌大舰,后人评价为“完胜”。那么,具体而言,我军是如何“完胜”的呢?
我方战术成功,南越战术失误,是“小艇打大舰”能够以弱胜强的关键在军事意义上,西沙海战,南越被击沉10号舰,我国289舰重伤半沉态冲滩成功幸免沉没,实际双方都有一艘舰失去战斗能力,舰艇损失大体相等;人员损失,南越海军失踪阵亡为53人至100余人,我国18人,我国优胜。我国海军确立西沙海域对越作战优势至今未受挑战,我国完胜。 然而,完胜的结果却是伴随着多次幸运。
众所周知,西沙海战从装备上看,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南越军队也有重大弱点,其军舰吨位大,行动迟缓、火力密度较差,官兵素质也不高。而我国海军装备和作战准备虽不如南越军,但士气却一流,加之在台海以小击大的实战经验,面对占压倒优势的南越海军并不惧怕。
而据学者研究称,我国胜利的关键还是在于编队战术的成功以及南越舰队战术失误。“我国编队一直保持近距接战状态,这是我方海战胜利关键的关键。反观南越方面,四艘军舰吨位大,行动迟缓,此时应该集中靠拢,形成纵深火力,互相保护。南越军舰却分兵两路,一路迂回到南部海面,只留10和16 两舰在泻湖内,10号舰航速慢,无法与16号舰协同,16号舰最早撤出战斗,而10号舰最终被击沉。战斗中,南越军舰使用穿甲弹,主攻我国军舰吃水线上下,企图使我国军舰速沉,但穿甲弹的爆炸威力小,有的甚至穿体而过,我国军舰虽受损而不起火,有的漏洞被及时堵上,亦保证了不沉。反观我方编队,使用的是普通爆炸弹,重点攻击南越军舰甲板上设施与战斗人员,虽然无力击沉南越军舰,但使其失去战斗力,南越军舰甲板上皆不同程度起火。南越10号舰最终沉没,正是内部起火导致爆炸所致。”
60-70年代的攻击潜艇演习中在使用传统的深水炸弹

“小艇打大舰”事后虽传为美谈,但实际上却是文革动乱破坏国防后的无奈之举西沙海战“小艇打大舰”的成功在事后传为美谈,但“小艇打大舰”终究不是保卫海疆的长久之计。这一点,中方高层并非不知,面对南越的频频出手,早在1972年初,就曾下令召开三部四方会议解决西沙设防,决定“在西沙永兴岛建筑能停靠千吨级舰船的码头及机场,并调猎潜艇74大队进驻,把永兴建成支持西沙防务的重要基地;同时派遣渔民、民兵挤走珊瑚岛越军。”然而十年动乱误事,直到1974年码头仍未全部完工,调74大队及收复珊瑚岛也无果而终。
文革对西沙防务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西沙海战前线指挥官魏鸣森副司令承认:“十年动乱中虽有‘军队不能乱’的训令,但海军仍被全员卷入,正常作训受到严重影响,平时只搞些锚地集训,基本没有大型演习。”此外,文革动乱,经济落后军费匮乏军工混乱,使海军战力下降。“1974年的南海舰队家底单薄堪称贫寒,当时南海舰队最有战斗力的是4艘护卫舰,连驱逐舰都没有。‘南宁’号是二战时日本建造的,早已超期服役,百病缠身,正在广州大修,另3条新式火炮护卫舰,由于辅机、炉灶、通信电台等设备故障,已确定日期返厂修理。其余炮艇、鱼雷艇吨位太小,航程有限,难以出远海作战……只剩下6艘6604型猎潜艇了。海军士兵们选出舰况较好的2艘,再把各艇状态最好的设备攒在上面,拼出了271和274。”该艇名为猎潜,但经年使用,到1974年时,最高只能跑到12节了。
众所周知,由于战前战力不足,我国“以弱胜强”取得西沙之战的胜利,成为了一段美谈,但一国之军力如此贫弱,实在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正如有论者所言:我国和南越的实力,原本不在一个量级,偏偏在西沙海战中,我国却要用小艇打大舰,“以弱敌强”十年动乱,造就了这样的咄咄怪事。

文革还破坏了海军情报工作,榆林基地越海情报站“连南越舰队的详细情况也难以提供”十年动乱还让海军情报工作受影响,面临南越海军的寻衅,我国海军敌情报告迟钝。海军榆林基地原设越海情报站一个,负责搜集分析越南海军情报,但该站于1970年左右被停掉,致使海军无法及时掌握南越海军动向,南海舰队后来的备战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一度比较被动。
魏鸣森承认:“南海舰队最前沿的榆林基地竟是靠出海渔民的口述来了解西沙情况的。直到1974年1月14日,榆林基地才首次由军方渠道获知西沙局势,当日,南海舰队通报,南越舰艇正在岘港和金兰湾以东活动,有来西沙的可能,要求榆林基地组织一次西沙巡逻,护渔护航应对南越行动。”“……甚至连南越舰队的详细情况也难以提供,编队出发前,能找到的全部越军资料只有一本《美军舰艇识别手册》和一本《美军飞机识别手册》,十年动乱对海军战斗力的影响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海战中民兵、渔民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画原型吴先锋,后因重病贫困街头打工


上层对西沙局势的判断存在误差,弥补这一误差的,是榆林基地“立足于打”的敏感预测据说,在得到西沙摩擦不断升级的报告之后,毛泽东说了一句:“看来,不打一仗,不足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随后在周恩来、叶剑英上报的方案上批复“同意”。西沙海战由此拉开帷幕。但是这种说法只见于文学作品。其实,上层对西沙局势预判有误差,魏鸣森承认在开战前夕“我军对前线情况的掌握仍有偏差,电文中多次出现‘巡逻’2字。”但根据渔民报告,榆林基地判定此次任务很可能不只巡逻那么简单,将“备航工作完全立足于打”。
   而在公开资料中,直到战前2日,即17日上层才调整备战方针,据《叶剑英年谱》记载,1月17日,叶剑英对总参谋部发出指示:“西沙斗争开始了,立即组织班子,加强值班,注意掌握情况,准备打仗。”1月18日,经毛泽东同意,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中央军委以叶剑英牵头,邓小平、陈锡联等参加的五人小组(后苏振华加入),讨论处理军委的大事及紧急作战事项。
可以说,西沙之战的胜利,更要幸于榆林基地魏鸣森敏感的战局预测,在情报不全备情况下将“巡逻”之命按实际作战准备。如果没有这种潜意识的提前将军备升级,西沙之战将是什么结果,恐怕难以估计。

此战还暴露了我军信息传递的混乱,一份“紧急命令”因迟误变成了“十万火急”海战还暴露我军信息传递混乱迟误的问题。魏鸣森谈到一个细节:“我艇收到敌信号后,毫不减速,同时回答: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在此巡逻,立即离开我领海! 271艇信号兵不通英文,只能对照手册逐词凑发,结果‘领海’一词发出时,我艇已冲至敌舰2链处!魏立命减速,骇人巨浪霎时平复。”
此外,19日南海舰队截获“总统阮文绍复电海上旗舰陈平重”的重要电报,破译完毕,通信兵忙中出错,漏掉了271编队海上指挥所。通信兵还只顾发报,却忘了查一下281编队的位置。”按照当时的海军操典,军舰靠岸后,会关闭电台,转由码头联络。而18日中午,281编队就已经抵达了永兴岛。通信兵一遍遍地呼叫281编队,没有应答。直到19日早晨8时许,281编队的282艇调试电台,这才收到了已经呼叫了几个小时的电报,‘紧急命令:281编队驰赴永乐海域,接受海上指挥所命令。’迟到了几个小时之后的这道‘紧急命令’,已经变成了‘十万火急’。”
西沙海战宣传画

战斗中,“运气”的天平也向我方倾斜这次“以强胜弱”还有一些误打误撞的运气成分。在战斗中,南越10号舰在389舰和396舰的合击之下,指挥室被打飞,舰长当场身亡,驾驶系统完全被打坏。失去控制的10号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海上乱撞,已经受到重创的389舰此时也已操纵不灵,结果撞在了一起。这时,海战史上的一幕奇观出现了,当时两艘舰离得实在太近,火炮角度都无法射击了。389舰上的海军士兵们,竟然从船舱里拿出了冲锋枪、手榴弹、火箭筒,对着10号舰就“招呼”开了。“这恐怕是世界任何一场海战中都没使用过的武器,军舰上原本也不会装备,389舰上的这些其实是运输品,准备输送给守岛民兵的。结果还没来得及卸船,先被情急之下的海军士兵拿来用了。”南越兵被压在仓里不敢露头。西沙海战之后,南越在国际上声称我国使用了“导弹”,其实那不过是389舰水兵使用的陆军火箭筒。
这次近乎贴身肉搏“海上拼刺刀”,虽然尽显我国军民强悍,然而也不能不说是389舰误打误撞意外得手的幸运。



结语西沙海战捍卫了祖国的海疆,功不可没;此役在深受文革扰坏的前提下仍取得胜利,尤为难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4-26 05:04 , Processed in 0.124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