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忏 悔——读樊专砚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屠宰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4-6-28 22:4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忏  悔——读樊专砚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屠宰场》
冀卫军

    樊专砚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屠宰场》(刊于《星火中短篇小说》2014年第3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关于心灵忏悔和救赎的故事。
    主人公启富是一个年逾六旬、干了大半辈子杀猪营生的屠户,儿子在城里娶妻生子,照顾孙子到上学的年龄,启富老俩口便很知趣地从城里搬回了县城近郊的老家。县城搞经济开发,波及老家的村子,启富和村里人住进了集中安置区,晚年赋闲在家,却摊上失眠的闹心事——夜深人静的时候,耳朵里总隐隐约约充斥着猪的嚎叫,而且声音是从山那边的金吾屠宰场传来的。当启富将这一苦恼告诉老伴和儿子时,老伴很为此感到焦虑,岂料儿子的一句话——“杀了一辈子的猪,出现这种幻觉很正常”,就把启富老伴的顾虑连窝端了。慢慢地,除了启富本人,其他人也渐渐变得麻木了,并几乎相信了这样的一个说法——启富那肯定是幻觉。
    得知金吾一个人一夜杀十几头猪。启富,作为大家公认的方圆十村八寨的杀猪的前辈和行家里手,作为金吾的师傅,而且在心里一直看不起金吾这个关门徒弟,他心里对此充满了疑惑和好奇,但他又舍不下师傅的面子去亲自探个究竟,只是趁金吾白天休息时,偷偷去看了一下屠宰场。对于金吾究竟如何杀猪的操作依然心存疑窦。
    因为在启富的心里,即使是杀猪,也要遵守传统的行规祖训,让杀猪这种原本残暴、血腥的职业变得从容、慈悲和温情点:一天顶多杀两头堵,而且还要准备三四个壮汉帮忙。他金吾凭什么一个人一夜就能杀十几头猪,如果不是瞎胡闹,那又会是什么呢?
    虽说杀猪是个低贱的的行业,但收入很高。凭借杀猪的手艺,启富一家曾是村里的富裕户。后来,伴随着计划经济的没落,传统的杀猪也没了市场,启富退出杀猪行列。拆迁赔偿款大部分给了在城里安家的儿子当买房的首付了。启富一家日子在无聊中贫穷,在贫穷中无聊。逼得启富的老伴发出“这日子无法过了”的感慨和失落。新一代的屠户——金吾的日子却一天天富裕了,非外让人眼红。
    不愿受穷的启富,也曾心不甘、情不愿地藏起内心熊熊的虚荣,放低身段,像其他村民一样去站街——找点零活干、赚点零钱花,但要面子的本性,总归难以抵抗住周围熟人热嘲冷讽的挤兑,变得脾气更差,心里对金吾更加耿耿于怀。
    迫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煎熬,启富的老伴出面向金吾捎了几句软话。念及师徒之情的金吾便给了启富一个顺水人情——几次三番地邀请入伙。启富这才半推半就答应下来去屠宰场帮忙——其实是为了杀一头猪的50元辛苦钱。作息时间改成白天睡觉晚上杀猪后,启富耳朵里猪嚎的幻觉也无影无踪了,日子也因有钱而变得阔绰、滋润起来。要不是儿子从内部得知金吾屠宰场在城市规划范围内要征做他用的机密消息,导致罪恶的阴谋在心底萌动。启富和金吾这对师徒也许就会互惠互利、相安无事,直到寿终正寝,也说不定。
    机密背后的欲望和诱惑,彻底俘虏和控制了启富贪婪的念头,打乱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平静富足、秩序井然的生活。在旁敲侧击失效的情况下,心里的贪欲和恶念完全掌控和左右了启富,已有点急火攻心,欲如刀锋,早把心底原本的善良、仁慈和杀猪的禁忌抛之脑后,置之九霄云外。看似意外,实属蓄谋的野心,瞬间让金吾魂归西天。兵不血刃的趁火打劫,如鱼得水,眼看以微不足道的二十余万元就可买下价值数百万的屠宰场阴谋,就可大功告成。却因精神恍惚的启富,三番五次找村上的警务室自首,要求被拘留。屠宰场转让的事也被无端搅黄了,让快要到嘴边的一块肥肉打了个水漂。启富的生活陷入了更深的困顿和漩涡中……
    小说通过对启富这个小人物的生活和心里状态变化的描摹,将作者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丑恶的鞭笞,巧妙地内化于小说人物的所思所想和一言一行中,以小见大,用环环紧扣、层层推进的严密逻辑和推理,以沉稳冷静的叙述,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腻深刻的心理描述,不动声色地撕开灵魂的外衣,折射和揭示了社会变迁中人们浮躁、虚荣、贪婪的本性,以及面对内心无休止的欲望和金钱诱惑,被扭曲的心灵和不择手段的残忍——宁肯背负心灵的不安折磨和沉重的精神包袱,堂而皇之让心灵深处的恶念,赤裸裸、大摇大摆地行走在太阳底下,把耻辱和自省之心抛到九霄云外,让人过目难忘,掩卷长思。特别提得一提的是小说结尾,徒然笔锋一转,把人们带进了对自我的忏悔和救赎的反思中,无形中拓宽和提升了小说表达的空间、境界和层次,直抵人性本质。
2#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14-6-28 22:49:12 | 只看该作者
且莫放弃敬畏之心
  ——读樊专砚小说《一个人的屠宰场》
  樊专砚的《一个人的屠宰场》(载《星火·中短篇小说》2014年第三期)写农村向城镇化、工业化进化过程中,在社会转型期,杀猪匠启富等思想及行为的嬗变,特别注重人的心理描写,注重人物行为性格变化的合理性,读来富于文学美感,又令人深思。
  这篇小说写了两个主要人物:杀猪匠启富和他名义上的徒弟金吾。小说可贵之处在于:人物形象真实可感,生活细节真实可信,人物心理细腻准确,生动再现了人物性格命运变迁的诱因与轨迹。主人公启富曾经是一个杀猪的行家里手,然而,当村子变成轰轰烈烈的开发工地,当房屋变成高楼,村民变成市民,住进安置小区后,城镇化、工业化、市场经济在不断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农村、农耕文化带来排挤。日渐消失的村庄,日行渐远的传统,让一些曾经陶醉于农耕文明中的人措手不及;生存竞争的泛滥无序,生活节奏的加快,推进了人的嬗变,也让一些人茫然失措。
  作为曾经的行家里手,启富杀了大半辈子的猪,以前杀猪总要固守藏刀、捂眼、祭纸、鸣炮等几个关键程序,他有的是时间和从容,总把生命和神灵都放在心上,体现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因此,他“杀猪的猪叫声是平缓从容的,声音里还含量着猪肉的体温、神的安抚、还有魂的超度,十分的温润和祥和。”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启富这种传统杀猪法,已经完全被时代淘汰了”,“搬进楼房以来,启富无事可做,杀猪刀早就给了金吾,锄头、镰刀、犁、耙等也都脱去木质部分,藏在储藏间已经锈迹斑斑——永远都没有使用的机会了。”“无比熟悉的那民房顶上的炊烟、菜园子碧绿的叶子、羊舍猪圈的气味、田埂小道的野菊花、池塘里打滚的水牛,变魔术一样,竟然没了。对这个环境他十分陌生,他感到了恐惧。”现代化进程给启富带来一种莫名的惶恐不安和无奈,这种莫名往往又通过其他渠道发泄出来:“他经常拿女人发火,不是说买多了菜,就是骂她买贵了米。”
  然而,生活是真实的,离不开柴米油盐。无奈的启富最终选择了重新杀猪,而且放弃了过去那一套繁文缛节,面对传统与经济诱惑的左右摇摆以及最终的决断,还有启富面对巨大经济利益不自觉的打开潘多拉盒子,非常令人信服。其间的细节描写尤为到家,两种不同杀猪方式历历在目。
  随着思想的变化,人的行为也随之变化,曾经落伍的启富不但杀猪比金吾更胜一筹,而且心安理得,习以为常:“听猪的叫声,就像开拖拉机的听马达一样,开猪的胸膛,就像木匠砍开木块一样。”这一变化,正如小说中所写启富耳朵里老是听到猪的嚎叫一样,“他突然明白,声音不是从外部进去的,而是里面内生的”。
  更为可贵的是,小说在更深层面上触及到人的精神,反映现实世界、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对人心理、言行方面的催化、制约,也让人反思社会应当对人的精神健康给予更多关注。
  小说特别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提出了这样一个哲学命题:环境千变万变,人不能放弃良心和敬畏。启示人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反思自己,调节自己,管束自己,总要小心守住心中那只潘多拉的盒子,让心底永远充满真诚、善良、正直和阳光。否则,邪恶一冒头,便会左右人的行为,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正是启富的那只邪恶盒子有意无意打开,才会陡生意外,直至断送了金吾性命:“金吾的钩子钩猪时落空,钩到自己头上去了,因为他钩向的那头猪,被启富钩住的猪挤开了——恰在此时,启富与猪之间的‘拔河’发生了力量逆转,猪后跌了一步。流血、昏迷、送医院……”
  你报复了自然,你亵渎了生命,自然和生命就会报复于你,如果启富能守住那颗心,以后的日子当会顺风顺水,然而,这一切都不可逆转。经历意外之后的启富变化令人惊异:“他老得很快,腰、背都弯了好多,步履也有些蹒跚了,左手还不停地抖动。”生活最终抛弃了启富:“打趣启富的人很多,雇佣启富的人却没有一个。”
  自然与进化的原因,造就了万物之灵这个矛盾的统一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善与恶、廉与贪、罪与功,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好像一对连体兄弟一样在考验人也在成就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潘多拉的盒子,善与恶的区别就在于你是主宰它还是放纵它,主宰它你就是好人甚至圣人,放纵它,你就与魔鬼野兽为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5-30 21:25 , Processed in 0.134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