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22-3-12 14:2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禧字徳占洪州分宁人熙宁初吕恵卿领修撰经义禧以进士充检讨上治兵策历官给事中王师伐西夏鄜延帅沈括请城永乐诏禧与李舜举往相其事李稷主粮饷城成禧与舜举括俱还米脂砦明日贼数千骑趋新城禧亟往视之与舜举稷俱行括独守米脂比及永乐贼倾国而至禧自帅士卒拒战贼众分兵迭攻重围既合城中乏水士卒渴死者大半括退保绥徳城永乐城䧟禧与舜举稷俱没神宗哀禧等死赠禧吏部尚书赐谥忠愍〈东都事略〉
  按宋史载禧好言兵吕恵卿引之故不次骤用永乐之举亦禧寡谋轻敌以至于败以其死事一节故录之


江西通志_(四库全书本)-卷066


徐禧字德占,洪州分寧人。少有智度,博览周 游,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疚,不事科举。熙 寧初,王安石行新法,禧作治策二十四篇以献。时 吕惠卿领修撰经义局,遂以布衣充检讨。神宗见其 所上策,曰:『禧言朝廷用经术变士,十已八九。 然窃袭人之语、不求心通者相半。此言是也。宜试 於有用之地。』即授镇安军节度推官,中书户房习 学宫事。岁餘召对,顾问久之,曰:『朕多锐人, 未见有如卿者。』擢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监察御 史裹行,与中丞邓綰、知諫院范百禄杂治赵世居 ·47

471
义寧州志卷二十二 狱。李士寧者,挟术出入贵人间,尝见世居母康, 以仁宗御製诗赠之。又许世居以宝刀,且曰:『非 功不可以当此。』世居与其党皆神之,曰:『士寧二 三百岁人也!』解释其诗,以为至宝之祥。及鞠世 居得之,逮捕士寧,而宰相王安石故与士寧善,百 禄劾士寧以妖妄惑世居,致不轨。禧奏士寧遗康诗 实仁宗製,今狱官以为反,臣不敢同。百禄言: 『士寧有可死之状,禧故出之,以媚大臣』。朝廷以 御史杂知枢密承旨参治,而百禄坐报上不实,贬。 进禧集贤校理,检正礼房。安石与惠卿交恶,邓綰 言惠卿昔居父丧,尝贷华亭富人钱五百万买田事, 詔禧参鞠。禧阴右惠卿,綰劾之。会綰贬官,狱亦 解。禧出为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元丰初,召知諫 院。惠卿在鄜延,欲更番汉兵战守条约,诸老将不 谓然,帝颇采听,将推其法於他路,遣禧往经画。 禧是惠卿议。渭师蔡延庆亦以为不然。帝召延庆 还,加禧直龙图阁,使往代。以母忧,不行。服 除,召知制誥、兼御史中丞官制,行罢知制誥,专 为中丞。邓綰守长安,禧疏其过。帝知其以惠卿 故,虽改綰青州,亦左迁禧给事中。种諤西讨,得 银、夏、宥三州,而不能守,延师沉括,欲尽城横 山、瞰平、夏城、永乐。詔禧与内侍李舜举往相其 事,令括总兵,以从李稷主餽餉。禧言:『银州虽 据明堂川、无定河之会,而故城东南以为河水所 吞,其西北又阻天堑,实不如永乐之形势险阨。窃 惟银、夏、宥三州,陷没百年,一日兴復,於边将 事功,实为俊伟。军锋士气,固已百倍。但建州之 始,烦费不貲。若选择要会,建置堡栅,名虽非 州,实有其地。旧来疆塞,乃在腹心矣。』与沉括 议,筑砦各六。砦之大者周九百步,小者五百步; 堡之大者二百步,小者百步。用功二十二万,遂城 永乐,十四日而成。禧、括、舜举还米脂。明日, 夏兵数千骑趋新城,禧亟往视之。或说禧曰:『初 被詔相城御寇,非职也。』禧不听,与舜举、稷俱 行,括独守米脂。先是,种諤还自京师,极言城永 乐非计。禧怒,变色谓諤曰:『君独不畏死乎?敢 误成事!』諤曰:『城之必败,败则死;拒节制,亦 死。死於此,犹愈於丧国师而沦异域也。』禧度不 可屈,奏諤跋扈异议。詔諤守延州。夏兵二十万屯 涇原北,闻城永乐,即来争。边人驰告者十数,禧 等皆不之信,曰:『彼若即来,是吾立功取富贵之 秋也。』禧亟赴之,大将高永亨曰:『城小人寡,又 无水,不可守。』禧以为沮眾,欲斩之,既而械送 延狱。比至夏兵倾国而至,永亨兄永能请及其未陈 472
人物志乡贤 击之。禧曰:『尔何知王师不鼓列?』禧执刀自率士 卒拒战。夏人益眾,分阵迭攻,抵城下。曲珍兵陈 於水际,官军不利,将士皆有惧色。珍白禧曰: 『今眾心已摇,不可战,战必败,请收兵入城。』禧 曰:『君为大将,奈何遇敌不战,先自退邪?』俄, 夏骑卒渡水犯陈,鄜延选锋军最为驍锐,皆一当 百,银枪锦袄,光彩耀日,先接战而败,奔入城, 蹂后陈。夏人乘之,师大溃,死及弃甲南奔者几 半。珍与残兵入城,崖峻径窄,骑卒缘崖而上,丧 马八千匹。遂受围。水砦为夏人所据。掘井不及 泉,士卒渴死者大半。夏人蚁附登城,尚扶创相 鬪,珍度不可敌,又白禧,请突围而南,永能亦劝 李稷,尽捐金帛募死士力战以出,皆不听。戊辰夜 大雨,城陷,四将走免,禧、舜举、稷死之,永能 没於陈。初,括奏夏兵来逼城,见官兵整,故还。 帝曰:『括料敌疎矣!彼来未出战,岂肯遽退耶? 必有大兵在后』。已而果然。帝闻禧等死,泪泣悲 愤,为之不食。赠禧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諡 『忠愍』,官其家二十人。禧疎旷,有胆略,好谈 兵,每云西北可唾手取,恨将帅怯尔。吕惠卿力引 之,故不次用。自灵武之败,秦晋困棘,天下企望 息兵,而沉括、种諤陈进取之策。禧素以边事自 任,猝与强虏遇,至於覆没。自是之后,帝始知边 臣不可信倚,深自悔咎,遂不復用兵,无意於西伐 矣。子俯,自有传。宋史


徐忠愍墓誌铭
御史鲜于侁
徐忠愍,字德占,讳禧,分寧吴仙里人也。读书务得大体,尚志节,深明古今治要,喜谈兵事,有磊落英多之 概。与黄鲁直游,物色之引为外昆,后益以道自重,不 苟求仕进。周茂叔为邑主簿,覿而叹曰:『此必沽玉 也。』熙寧初,因访鲁直至汴,相与讲治,略画边计, 於我心有戚戚焉。朝诸公竞劝之仕,乃献策於朝,皆确 切时政,帝嘉之,赐进士,克检讨,授镇安节度推官。 未几召对,擢太子中允、舘阁校勘、监察御史、进集诸 贤校理,歷荆湖北路转运使,知諫院,权涇原经略安 抚、马步都总管,加直龙图阁大学士,知制誥兼御史中 丞。与同官有隙,左迁给事中。壬戌,奉命城永乐,夏 人来争,竟以身报国,特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諡『忠愍』,復其家官子弟数十人,詔以上卿礼归葬,遣 官护送,輀车暂驻苏公渡。甲子春,奉敕葬分寧治东泰 平乡梅岭鹅形,艮坤兼寅申向,立祠祀山下,赐祭田五 十顷,护墓地山三千六百八十餘顷。公生於大中祥符六 年癸丑上元日,卒於元丰五年壬戌季秋月。妻黄氏,封 秦国夫人。子俯,授通直郎。孙六:璧、璉、瑀、瑜、 珪、瑾。曾孙十三:卫、衍、衎、冲、术、衟、街、 衕、衒、衡、衏、衢、衑,皆授职有差。余为之铭,纳 诸壙中,以志不朽,盖惜德占之才而未竟其用,悼其死 而不得其所。噫!子夏曰:事君能致其身,其德占之谓 乎?铭曰: 夐夐德占,才德允兼。文謨武烈,克副梅盐。精忠皎 皎,节义炎炎。招英魂於异域,葬衣冠於梅峰之东 【疑为崦字】。灵凭山岳长弗淹,荫佑啟乎后嗣千百代, 谁不见有生德占。

徐忠愍壙铭
苏軾
繫赣江之南下兮,於豫章而寝鸿。伟西山之卓异兮,列 圣灵之仙踪。世一乱而一治兮,隐则仙而出则贤。忆公 之肖灵於山川兮,奚其质之全也。方少壮之嗜学兮,尝 博览而周游也。歷中途之顿悟兮,乃独潜神而内修摄 也。饵以颠危垂陷之地兮,所以粹公之节义也。火欲焰 而先烟兮,物固有否而后泰也。夫何不幸焉,而从干戈 之死也。呜呼哀哉!人寿百岁兮,其久须臾。惟公忠心 所激兮,万古不渝。西山秀兮水清,魴鱖肥兮香芬。灵 仙所都兮,可与飞昇。魂乎来归兮,结草为期。涧水不 息兮,视我铭诗。
2#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22-4-4 20:36:10 | 只看该作者
宋朝战争不断,如何于战争纠葛中实现政治蓝图?

前言

宋神宗时期,他致力于西向拓边,开启了北宋晚期一系列对外军事行动的序幕。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了北宋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走向,由此而引发的争议亦不下于因王安石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党派对立。元丰五年的永乐城之役,被普遍视为一场影响深远的惨败,在几部宋代的文献中,对于此役的记载包含三个重点:

第一、宋军在战斗中蒙受重大伤亡,折损的官兵与民夫在十万人以上;
第二,神宗因此役之惨败而中止对西夏用兵;
第三,神宗在精神上受此惨败的打击甚大,不仅曾在群臣面前痛哭,更因此郁郁不乐以致崩殂。


在元代官修的《宋史》中,宋方在永乐之战的损失数字更倍增成为“将校数百人,士卒、役夫二十余万”。受到以上记载的影响,现代研究宋史的学者多以此役为北宋政治发展上的重要转折,认为宋对西夏的用兵政策因此役的失败而暂停,神宗也为此抑郁而终,造成政局的遽变。此类说法不仅出现于相关专著中,在通史教科书中亦然。不过,随着对宋夏战争研究的持续进行,前辈学者已指出传统的说法可能有误。例如,梁庚尧与李华瑞皆指出神宗并未因永乐之败而放弃伐夏的意图,仍持续筹划进击的行动。

至于永乐之役宋军的死伤,赵涤贤与李华瑞都认为宋方折损超过十万人的说法太过夸大,而各自提出修正的意见。不过,前贤的研究虽已指出部分宋代文献有夸大永乐之役死伤及其影响之嫌,但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以致无法分析造成这些夸大不实记载的原因及其代表的历史意义。从整个宋夏战争的脉络来观察,宋军在边区兴修的堡寨数量繁多。在长期交战的过程中,堡寨的争夺与易手十分常见,永乐城又名银川寨,不过是其中之一。

我们应该思考,为何一座城寨的沦陷,在宋人的历史书写中特别受到重视,而被诠释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显然,这不是单单探究军事行动本身就能解释的,而需将此一战役的过程置于北宋后期的政局演变之中来观察。神宗时期的历史纪事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甚巨,已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但是,政坛的党派之争如何具体地影响历史书写的内容,进而形塑后世对于宋代历史的理解,学界迄今未有深入的讨论。


进筑横山的提议

神宗即位之后,即锁定西夏为征伐的目标,在熙宁年间成功占领熙河地区后,即筹划对西夏用兵,乃有元丰四年秋天五路并进的大规模攻击行动。但是,如同前章所述,宋军虽在几次战斗中取得胜利,却未能达成攻下灵州、兴州,一举歼敌的预期目标。神宗在失望之余,立即筹划后续的行动,朝中执政大臣也极力附和神宗的拓土的野心:上因论西事,曰:“兵不可不试,当先其易者。今陛下仁圣,但当训练甲兵,以强国势,则驱之可无后悔。”五路伐夏之役损失了将近十万人,但宰相张璪只视之为暂时性的挫败,宣称只要继续坚持,终能成功。

朝中主战气氛的浓厚,可见一斑。在神宗的命令下,沿边诸路的帅臣分别提出新的进兵计划。有鉴于五路并进造成兵力分散,主持熙河路军事的宦官李宪建议集中力量从泾原路进兵,以熙宁寨为起点,沿途兴筑十几个城堡,深入敌境四百余里至鸣沙城,作为进攻灵州的基地。

神宗对此提案十分心动,命令李宪开始调兵筹粮,并于元丰五年二月,特派亲信宦官李舜举为“照管泾原路经略司一行军马,兼参议军中大事”,监督此事的进行。预计在六月间于泾原路集结军队二十万,马四万匹;运粮民夫二十万,牲口二万匹。但是,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出征行动,耗费的钱粮与人力甚巨,对陕西地区的民众与官员造成极大的负担。


奉命执行后勤调度的范纯粹分别于四月底与五月初上奏反对出兵,指出筹集所需的粮饷与民夫有现实上的困难,强征百姓执行运输恐将在陕西引发动乱。但是,神宗不为所动。由于李宪假借皇命不断催逼,陕西的基层官员只得强征百姓,而平民为求逃避征集,甚至群聚抗拒,引发社会骚动。直到李舜举返回京师向神宗报告“财粮未备,人夫惮行”,并强调“若再出师,关中必乱”,才说服神宗放弃此一计划,于五月间下诏遣散已征集的民夫。

但是,神宗虽然放弃了大规模深入敌境筑城的计划,却转而对另一个规模较小的提议产生兴趣。这是由鄜延路安抚使沈括与种谔提出的进筑横山计划,主张乘泾原路大军出击,敌方主力无暇兼顾之时,以鄜延路的兵力进占横山北界的古乌延城,在此修筑城堡,以求长期控制横山地区。

新政的推行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神宗为求明确评估此一计划,在五月二十六日下令给事中徐禧与李舜举至陕西与沈括等人商议,徐禧因而以皇帝敕使的身份主导全局。徐禧之所以积极投入拓边,与他的仕宦生涯正遭遇严重危机有关。王安石与其支持者在熙宁年间为求推行“新政”,拔擢了一批仕宦经历尚浅的读书人,徐禧即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没有科举功名的情况下,靠着吕惠卿的推荐,上呈治策二十四篇而大受神宗的赏识,于熙宁六年取得官职。


神宗甚至当面对徐禧说:“朕多阅人,未见有如卿者。”君主既如此厚爱,徐禧在仕途上快速升迁就不令人意外了。在几年之间,他已历任监察御史里行、检正中书礼房公事、知谏院等职位。元丰元年陕西诸路的守臣对于军事政策爆发争议,神宗特派徐禧至陕西视察处理;次年,更任命他为知渭州,掌管泾原路的防务,但徐禧旋即因遭逢母丧而去职。等到服丧期满,神宗再予重任,于元丰五年四月二十六日任命徐禧为试御史中丞,成为御史台的长官。但是,徐禧就任后的作为却令神宗大感失望。

由于感念吕惠卿的提拔,他在行事与言论上明显偏向惠卿,被神宗与执政大臣视为朋党,不适合担任言职,上任未满一个月即被改派为给事中:上谓执政曰:“徐禧举孔武仲、邢恕为御史,如何?”安礼曰:“禧号能治边,或授以帅为宜。”上曰:“虽稍加进宠,与外任无害。”……仍诏中书省,命词止云“门下省关掌出纳命令之重,故选才换授”,勿言禧不当处言职也。

可见,神宗虽不满徐禧党附吕惠卿,对他的才能仍有期待,打算将他外派至边区任职。适逢沈括等人的奏书上达,神宗便派徐禧至鄜延路“计议边事”,审视进筑横山的可行性。徐禧掌管御史台未久即遭撤换,他自然能感受到神宗对自己的不满,在边区力求表现就成为维系仕宦前途的希望所寄,何况他素来自负于兵学,却一直未得到表现的机会,因而力求主导此事。


主权的斗争背后有什么细节可探寻?

徐禧到达陕西后开始与沈括合作,设法排挤种谔。眼见情势对自己不利,种谔在六月间连续十一次上书,要求进京面奏自己的计划,才得到觐见神宗的机会。但是,神宗在听完种谔的报告之后,却命令他尽速返回延州与徐禧商议。由此可见,神宗对于委任徐禧主导进筑横山已有定见。

徐禧在七月间一方面弹劾种谔在前一年年领兵攻西夏时犯下的过失,以削弱种谔对边事的发言权;一方面提出新的筑城计划,主张在横山地区修筑六个大型城寨和六个较小的堡垒,而距宋军据点米脂寨五十里之遥的永乐埭则取代了古乌延城,成为第一个修筑的目标。神宗迅速批准了这个新的计划,由徐禧与沈括指挥鄜延路的部队,于八月初出动筑城。


由此可知,进筑横山的行动从研议到付诸执行只经历两个多月的时间,显然是一个仓促成行的军事行动,而且与官员之间的权力斗争密切相关。当神宗在元丰五年初决定采行李宪由泾原路进兵的计划时,素与李宪不合的种谔不愿失去表现的机会,即与沈括提议以辖下兵力进占横山。等到李宪的计划被取消,神宗派徐禧勘查横山计划的可行性,甫于朝廷政争中落居下风的徐禧,成功地排挤种谔,取得主导权,致使整个计划的规模扩大,而且改以永乐埭为首先筑城的目标。如此一来,宋军行动的主导者就由经营横山地区多年的宿将,转成毫无实战经验的文臣。

参考文献:

《宋史》
《细说宋史》

3#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22-4-4 21:24:26 | 只看该作者
徐禧刚愎无知,注定永乐城是宋人坟场(宋徽宗时代第2卷205)

第二部:路的尽头

兵来将挡。

听闻夏军已进至永乐城下,徐禧兴奋不已,立即率兵救援。身边谋士对他说,皇帝诏书只是让您筑城,上阵杀敌、冲锋陷阵似乎并不是您的职责。徐禧哈哈大笑,笑谋士迂腐,率将士策马扬鞭而去。沈括,受命留守米脂。

种谔,也得到了夏军来犯的消息。对于徐禧易地修筑永乐城,他也看到了水源这个死穴,和沈括一样明确表示反对。他说的更直接,永乐城距离银州故城不远,三面都是绝壁,看似易守难攻,但城中没有水源,一旦夏军切断永定河,则城不攻自破。

为此,他曾数次向徐禧提议,请求罢筑永乐城。种谔是名将,起初徐禧敬重他的名声,对其意见不置可否。见种谔不依不饶,徐禧便不再退让,怒斥道,朝廷大事,汝三番五次阻拦,难道不惧我的军令吗?

时年,徐禧37岁,种谔55岁。

种谔,将门之后,生在军营、长在边关,久历战阵,原本就对书生领兵多有不忿。又见徐禧如此狂妄,便怒怼他说,永乐城必败,城败我则必死,抗拒军令也是死;不过,死在军令之下,犹是大宋国土,总好过城破身死、国土沦陷。

徐禧,原本就忌惮种谔,恐其不听节制,眼见已撕破脸,怕军前误事,便向朝廷奏报种谔跋扈犯上,请求将其严惩外迁。神宗左右为难,只好当和事佬,种谔降一级、迁守延州。


诏书送达西北前线,种谔含恨移师而去。行前,他最后张望永乐城的方向,预见到即将发生的悲剧,心中悲愤不已。

这边,徐禧已率军进驻永乐城,正欲大展拳脚。

城中,不时有探马来报,说夏军正在向永乐城云集。各将听闻多有忧虑之色,独徐禧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他对将军们说,贼兵越多越好,这正是我等立功取富贵的良机。

大将高永享说,永乐城小,兵又少,还没有水源,不可固守。徐禧怒其摇动军心,要将其斩杀祭旗,后在众将劝诫下,才将他押送鄜延路监狱侯罪。

高永享久历兵事,并非贪生之人。不过,他因言获罪,倒是救了他一命。此是后话。

他的胞弟高永能,也是军中大将。兄长被囚,高永能虽有怨气,但仍恪守军人天职,他向徐禧建议,夏军蜂拥而至,正在渡过永定河,请求率兵出击,一举击溃夏军。徐禧闻之大笑道,王师不鼓不成列,岂能趁人之危?言语之间,对他颇为不屑。高永能讪讪退下,对左右说,我辈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待夏军渡河完毕、列队整齐,徐禧这才擂鼓出城,率兵万人,在城下摆开军阵。烈日下,金戈铁马,军旗迎风招展,刀枪剑戟明亮耀眼。在他的前半生,这一幕曾无数次出现在梦里,今日梦想成真。作为三军统帅,徐禧立于帅旗下,身着金盔金甲光彩夺目,胯下宝马引吭嘶鸣,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徐禧的底气,来自他的万人铁骑。这是宋军精锐,号称选锋军,由百战死士组成,最为骁锐,皆能以一当百。将士们皆银枪锦袄,体格健硕、精神抖擞,军容之盛令人侧目。


夏军有备而来,首先发起冲锋。打头阵的是铁鹞子,这是夏军精锐中的精锐。铁鹞子、选锋军,双方刚一开打,就都亮出了王牌,针尖对麦芒、精锐对精锐,杀的天昏地暗。

实际上,宋军野战能力,并非如后世诟病的那般不堪。至少,选锋军硬扛铁鹞子,就没落下风。只是,夏军数倍于宋军,苦战大半日,宋军渐有溃败之迹。部将向徐禧请示,希望暂退城中,来日再战。徐禧怒斥,我为大将,岂能遇敌而退。主动撤退的战机就此失去。不久后,宋军溃败、阵脚大乱,士卒争向往城中逃命。徐禧无奈,被乱兵裹挟着退入城中。

夏军顺势围城,铁桶一般,并立即截断城中水源。永乐城空有悬崖峭壁,易守难攻,但夏军并不强攻,只是死死围住。在梁太后指挥下,后续援兵蜂拥而至,前后有近三十万大军。

永乐城,已成一处孤岛。
4#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22-5-13 15:22:47 | 只看该作者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第八十六

王安石弟王安礼
徐禧计议边事,安礼曰: 禧志大才疏,必误国。 及永乐败书闻,帝曰: 安礼每劝朕勿用兵,少置狱,盖为是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4-20 10:28 , Processed in 0.0610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