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3|回复: 1

沈括:他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巨人,却被王安石公开说成小人

[复制链接]
wolong 发表于 2022-4-4 16: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无人能及,无论是数学、天文、地理,还是音乐、军事方面,都拥有颇高的造诣,甚至算得上是全才。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口碑却不佳,宋史没有给他单独立传,甚至有人说他是“科学的巨人,道德的矮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从历史上记载的几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原由。

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受宋神宗委派到两浙视察农田水利,而此时苏轼刚好在杭州任通判。说起两人的交情,还是颇为亲密的。一来两人曾是崇文院同事,二来都热爱文学,共同语言很多。不同的地方也有,他们分属两个派别,沈括属改革派,支持王安石,而苏轼是更倾向于司马光,属于保守派。

不过,政见归政见,老朋友久别重逢,还是相见甚欢。苏轼为人单纯,十分热情地接待沈括。沈括问苏轼:“最近可有好作品,能否让兄台一睹为快?”苏轼早就按捺不住兴奋,立马拿出新鲜出炉的作品。沈括说:“写得真好,我可否抄录几首?”苏轼对沈括没有提防之心,爽快地答应。沈括工整地抄好,如获至宝将诗带回北京。


不久,沈括得知御史何正臣、李定一要整苏轼,两人是苏东坡的死对头。沈括猛然记起自己带回的几首诗,就闭门谢客,挑灯夜战,终于找到几句“反诗”。比如,苏轼歌颂桧树,“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沈括想,“皇帝如飞龙在天,可苏轼你偏偏向九泉之下寻蛰龙,不臣莫过于此!”他连忙写了一道折子弹劾苏轼,交给了宋神宗,但宋神宗并未追究。

不过,宋神宗不追究,并不意味着苏轼安全。时隔5年,元丰二年(1079年),何正臣、李定一联手上表弹劾苏轼,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他们手中的证据,正是苏东坡诗里的“骨头”,这与沈括的做法如出一辙。比如:从“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认定苏东坡指责水利工程;从“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苏轼是讽刺禁止百姓卖盐,罪大恶极。最后,神宗皇帝下令将苏轼打入大牢。在此案中,苏东坡差点丢了老命,还连累了三十多位亲朋好友,令人唏嘘。


可以说,即便沈括不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也终究难逃干系。至于他为什么要给苏轼挖坑?余秋雨曾经分析说:“沈括不想让苏轼的文化地位超过自己,另外,他知道王安石跟苏轼不合,此举是为了给王安石站队。”

事实上,沈括的确是王安石的拥趸,他曾经一度对王安石推崇备至。但王失势后,沈括便开始左右摇摆。等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沈括的态度便有了微妙变化。

当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所有人看轻了沈括的为人。新任宰相吴充上任伊始便问及“免疫法”,沈括指出“免役法”存在严重弊端,并建议“不应该让所有人都交税”,而之前沈括对“免役法”没有半点异议。

此后,许多人把沈括看作是“墙头草”,就连对手也对他嗤之以鼻,说他态度反复无常,不靠谱。而恩师王安石更是气得骂他“小人”。后来,王安石官复原职后,再也不信任沈括。

而真正让沈括政治生命画上句号的,是“兵败永乐”一事。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沈括取得灵武之役胜利后,向朝廷建议经营横山、构造城防抵御西夏的建议。宋神宗非常支持他的想法,派出钦差大臣徐禧与沈括共同负责此事。


徐禧此人好大喜功,高高在上,他上任后标新立异,要另搞一套,一意孤行要修建边远的永乐城。作为一方主帅,沈括了解实际情况,按常理他应该据理力争,说服徐禧不要铤而走险。

但他明哲保身,为避免跟徐禧的正面冲突,任由徐禧决断一切事务,自己却置身事外。

结局是相当惨烈的,西夏轻易攻下永乐城,徐禧和2万5千名宋军全部战死,损失惨重。宋神宗大发其火,把沈括贬谪到随州当团练。

随州的三年,是沈括人生中最灰暗、最忧伤的日子。他寓居于法云禅寺,无依无靠,独自一人,连行动都受到限制。而此时,时过境迁,他对自己的政治生涯有了重新认识,从他的《汉东楼》“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寨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悔上楼。”中,能够看出他对从政萌生出的悔意。


纵观沈括的一生,他性格中最大的缺陷是遇事妥协,个性懦弱,而他性格中的恶,给他的才华蒙上了羞辱。作为科学家的沈括,非常杰出,令人敬佩;作为政治家来说,他虽然工作认真,但不具备应有的胆识与果敢坚毅。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22-4-4 17: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沈括,杭州钱塘人,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沈周为进士。 沈括自幼体弱,然而却勤奋好学,读书十分用功,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因身体虚弱,需要经常服用中药调理,钱塘沈氏家族在医药学颇有建树,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受家庭影响,沈括也从搜集医方开始钻研医学。

皇祐二年,父亲沈周知任明州,沈括暂居苏州母舅家中,这期间沈括从舅舅许洞的著作与藏书中得益甚多,开始对军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皇祐三年,沈周去世,沈括因父荫得官担任沐阳主薄。沐阳县靠着沐水,沐水早先的河道蔓延为停滞不流的污泽,沈括从新修筑堤坝, 疏通浚水流为一百条水渠,筑起九道堤坝,用来分导和控制沐水的主流和支流,得到上等良田七千顷。

沈括考中进士后, 被派去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担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依照惯例,皇帝每三年一次往南郊的園丘举行祭祀天地的礼仪,由有关机构按照典籍记载安排进行,吏员们将副本收藏起来,常常借着举行祭祀仪式而谋求私利。沈括查考了南郊大礼的历史沿革。撰写了一本书叫《南郊式》,于是宋神宗降诏命令他负责郊祀的事务,依照新礼仪办事,所节省的费用数以万计,神宗非常满意。

升任沈括为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当时的日官都是些庸庸碌碌的人,对于天文现象,天体图像以及天文仪器,几乎一点不懂。沈括开始设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召请卫朴制定新的历法,向全国各地征集太史所用的观测天象的书籍,在司天监里掺杂使用读书人。沈括将方技分为五项,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纳施行。加官为史馆检讨。

熙宁五年八月,淮南发生饥荒,朝廷派遣沈括前去巡视,他发放常平仓的钱币和粮食,疏通河渠,修治废弃的农田,以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破坏。升任集贤校理,考察两浙地区的农田水利情况,升任太常丞、同修起居注。

当时朝廷大规模地登记民间车辆,人们不了解朝廷的用意,都对这件事感到忧虑,市易司又担忧四川无法禁止私贩井盐,打算将四川的私井全部填实封住,然后运解池的盐去供应。上书议论这两件事的奏疏多得好像织机上的纱线,但神宗都不予理睬,沈括侍立在神宗身边,神宗回头看看他说“你知晓征集车辆的事吗?

沈括回答说:“我知道这件事。神宗说:“这件事怎么样?

沈括回答说:“请问征集车辆打算做什么?

神宗说“北方的辽军用马来取胜,没有车不足以抵挡他们。

沈括说“车战的好处,在历代都可以看到。只是古人所说兵车,是轻车,五匹马拉车折冲旋转,有利于快速行军。现在民间的载重车庞大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太平车,只能够在太平的日子用用罢了。

神宗高兴地说“别人没有说过这些话,我要好好考虑。于是又询问他关于川盐的事,沈括回答说“把所有的私井都填塞封掉而后去运解池的盐,使盐全部交由官府发售,固然好。只是忠州、万州、戎州、沪州一带少数民族地区的小盐井很多,不可能一下子禁绝,势必要在这个地区设置斥候加强警戒,我担心所得不足以偿所费。

神宗点头同意。第二天,这两件事都停止实施了。

沈括被提升为知制诰,兼管通进、银台司。

熙宁七年,沈括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当时朝廷命京城附近地区的百姓每户出马抵作赋税以便保卫边境,百姓把这当作灾难。沈括说“北方地区马多并且人们熟悉骑马作战好比是中原地区擅长强弩。现在舍弃我们擅长的技艺,勉强去做不擅长的事情,怎么能够获得胜利。另外,边境地区的人练习打仗,只凭拉开弓的强度来确定高下,但未必能够射穿皮革,沈括说应当以射出距离的远近和射入硬物的程度作为考核的标准。沈括提出类似的建议三十一件,神宗降诏都同意实行。

九月,沈括兼任判军器监,负责兵器的铸造与储备。沈括提出“弓有六善”的观点,并建议大批制造“神臂弓”。到了第二年军器监上报朝廷时,兵器产量提高了十几倍。

熙宁八年,辽国派萧禧前来处理河东黄嵬一带划界争议,萧禧留在馆舍不肯离去,说:“我一定要达到目的才能返回。神宗派遣沈括出使辽国。沈括来到枢密院查阅过去的档案文件,查找到往年商定边境的文件,文件中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为边界,而现在所争执的地方和长城相距三十里远,沈括上书论述了这件事。神宗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查究事情的原委,差一点误了国家大事。

神宗命人将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才感到自己的主张理屈。神宗赐给沈括一千两白金,让他出发前往辽国。他来到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同他面议,沈括找出争论地界的各种书信档案数十件,预先让吏员和幕僚背熟,杨益戒有问题提出,沈括就回头让吏员列举所得档案进行回答。改天再问,还是用同样的办法回答。杨益戒无言可对,傲慢地说:“几里土地都舍不得,难道忍心轻率地断绝和好吗

沈括回答说:“军队以正义为强大,以理屈为衰弱,你们北朝现在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誓,用暴力役使百姓,这对我们南朝没有什么不利。会谈总共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沈括不会屈服,于是丢开黄嵬不谈,只要求将天池地区划归他们。于是沈括启程回国,他在路上画下沿途山川,记录风俗的纯朴和复杂,人情的向背,编撰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沈括前往宰相府汇报事情,宰相吴充问他说“自从免役令颁行以后,百姓对它的攻击诋毁至今没有减少。免役法究竟对百姓怎么样,沈括说“认为不方便的,只是士大夫和城市中习惯于免除服役的人不必顾虑。只是贫穷寒微人家本来不服力役,现在也要他们出钱应当考虑的。假如对这些人全部放宽,完全不收他们的钱,就好了,

吴充认为他说得对,上表朝廷推行了这项建议。

御史蔡确抨击沈括对役法的言行前后反复,暗中损害司农法为由,弹劾沈括。沈括被罢去三司使、翰林学士,贬为起居舍人。以集贤院学士出任宣州知州。

元丰二年,沈括复职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

元丰三年,朝廷派沈括出任青州知州,还没有前去上任,改任延州知州。到了延州,沈括将朝廷额外赐给的钱买成酒,命令街市百姓中清白人家的子弟比赛骑马射箭,分出高下,有超群出众的人,沈括亲自起身酌酒慰劳他,边境上的百姓欢悦激动,拿着弓箭练习,唯恐不能参加比赛。一年后,沈括挑选到一千多名能射穿箭靶,飞身上车的人,都补充到中军做志愿兵,因此延州军队的声势超过了其他州府。因为副总管种谔征讨西夏攻克银州、宥州有功,沈括加官为龙图阁学士。

元丰四年十月,蕃部数万人进攻边关要塞顺宁寨,沈括派大将景思谊,曲珍攻取西夏的磨崖、葭芦,浮图城,沈括亲自率军督战。蕃兵不知虚实,军心涣散。宋军乘势进攻,攻下磨崖寨,十一月,沈括兵不血刃拿下了浮图、等地。

元丰五年,沈括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派副总管曲珍率军两万进军东川,扬言要去攻打葭芦,吸引西夏兵力布防,趁机攻下金汤。接着,沈括又用同样的策略攻下了葭芦。

五月,沈括建议修筑石堡城来抵御西夏,但是给事中徐禧来到后,要先修建永乐城。神宗降诏命徐禧总领将领们前去筑城,命令沈括把他的帅府移到边界,以便接济军用物资和救援。不久徐禧失利战死,沈括因为西夏军队袭击绥德,而先去救援绥德,无法去援救永乐城,因而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神宗驾崩,哲宗即位,沈括以秀州团练副使的身份,安置于秀州。沈括在秀洲期间,专心于学问,开始整理熙宁九年奉旨编绘的《天下郡县图》。

元祐三年,沈括编订完成《天下郡县图》,被特许到汴京进呈。宋哲宗赐绢百匹,准许沈括在秀州境内自由行动。

接着以光禄少卿分司,在润州居住。沈括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下算,没有不熟悉的,都有论述著作。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编成《梦溪笔谈》一书,流传于世。

绍圣二年,沈括病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3-29 20:07 , Processed in 0.0840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