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未来没有兴趣和想像 中国作家成为最大科盲群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02-4-25 09: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众说纷纭:在北京举办的“科幻与后现代”研讨会上,有人说“中国作家成为最大的科盲群落”。后来还有几个文学圈的人一本正经地讨论了几句,但看了很不解渴。

  这个“集体科盲”判断,肯定经不起“标准”和“数据”的检验。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大体是指高中阶段的科学知识。中国称得上是作家的,想来大多数还是上过大学的,高中的知识,即便印象已经不深,但也不至于一问三不知;按比例而言,作家里真正属于“科盲”的,也肯定会比工人农民中的数量低得多。

  但是,你又不能不对这个评价有某种赞同。我想,这是因为作家不属于“普通公众”,他们至少具有比普通公众大得多的话语权:出书、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被媒介爆炒的概率高得多。因此人们有权利对他们的要求高一点:科学知识比普通人多一点;对社会因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深刻变化乃至危险,有比较敏锐的反应和思索;等等。按这个标准,你实在是没法夸奖中国的作家们。

  据统计,在历届茅盾文学奖得奖作品中,有一半以上,是反映古代或过去的题材,而现实主义题材的,也没有一部触及到给当代社会和人生带来深刻冲击的“技术现实”。科学幻想作品,就更是登不上文学奖的大雅之堂。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家群想像力的严重缺失。什么最需要想像?未来!我们的作家似乎对未来没有多少兴趣,连王朔这样的反传统型作家,也不过是在把玩自己那点过去的经历。

  我们这代人,从小是读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长大的,那种如醉如痴的感觉使我在经过“文革”后又买了一套重读。令人惊讶的是,所有这些一百多年前的天方夜谭般的幻想,几乎一丝不差地变成了现实!儒勒·凡尔纳那时有多少科学知识?恐怕远低于今天的中学生,他靠的是什么?对未来的兴趣和想像力!

  风靡世界的《侏罗纪公园》,中国人看起来又是在胡思乱想,可中国基因项目负责人说,他看过小说,作者依据的基因技术细节无可挑剔,作者的想像完全成立!

  仅从美国好莱坞的大片看,他们几乎将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全都拍成了电影,连小行星撞击地球都没有放过。拍得真好看,几乎是科学幻想与美国精神的完美结合。我们竟连一部关于中国和人类未来的作品都没有,中国作家们对未来的想像在哪儿呢?

  没有对未来的兴趣和想像,也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超越和描摹。对于网络,中国人早已不陌生了,可《网络惊魂》这样的电影,还是美国人拍出的。这部电影实际在提出警告,当人类的一切信息都电子化和网络化以后,一个黑客如果远程消灭了你的全部信息,你就不再会被社会接受,你的财产荡然无存,你自己成了“天外来客”。这种危险已经是非常现实的!可如果你没有想像力,又怎能在文艺作品里发出这样的警告?

  我看过不少国外的所谓畅销小说,在经典的文学意义上如何评价另当别论,但是你不得不承认,那小说写得真是好看,其中依据现有技术条件展开的故事和细节,没有奇崛的想像力,绝写不出来。

  我不相信有了足够多的科学知识,我国的作家就不“科盲”了;我相信的是,只有对现实与未来充满兴趣和想像力的作家,才有可能在遇到“技术障碍”时,有热情和能力去主动汲取新的知识。反之,即便你有科学博士学位,你的作品也可能毫无启示性,照样很像“科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4-27 23:54 , Processed in 0.1200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