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象·徐春林——写在读《永远的心灯》之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0-12-3 16:5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象·徐春林——写在读《永远的心灯》之前

黄荔荔

    在一个秋阳漫野,红叶摇曳枝头的日子,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终于等来了这本期待已久的书籍——徐春林的散文随笔集《永远的心灯》。尽管这位作家朋友似乎有些健忘,忘记了自己对我允诺的应该是寄三本书:《永远的心灯》、《每一朵雪花都是奔跑的疼痛》(合著)、外一本登载了其佳作的杂志,但想到我与他素未谋面,且无深交,既已得到友人的馈赠,必以感恩的心情抱之,当然也包括接受他在书籍扉页写的那句着实让我有些费解的赠言:“一枝红杏出墙来”。

    之前,在春林的博客中已经拜读过许多他的文章了,因此当他主动提及可以寄书于我时,我的心情在欢呼雀跃之外还显得十分地迫切,每天经过传达室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声:“有我的包裹吗?”我的这种心情春林是不会理解的,就像他并不了解在我文静的外表下有一个雷厉风行的办事个性,有一种说一不二的直爽性情一样。但是现在,这本书就这样静静地躺在了我的手边,我的心情却没有那么急迫了,我似乎和那位为春林作序的文娟女士一样,舍不得一次就读完他的这部书,要留着细细地品读,在读他的书之前,我想先写下点什么,关于我印象中的徐春林。

    和徐春林的相识完全是因为九江广播电台记者群。这里我还要说几句题外的话,是我在认识徐春林之前的心情。在今年四月份那个桃红柳绿的季节,我以一种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参加了我的黄金十年同学聚会。这几年,因为种种的缘故,我遗失了所有同学的联系方式,结果是我也被大家遗失了,更糟糕的是,我发觉自己很想念他们,有时候在梦里都会觅到他们的踪影,醒来时却只有一阵揪心的疼痛,无数次我茫然地问自己:“你们在哪儿?你们在哪儿呀?”直到4月的一个周末,还在睡懒觉的我接到了胡庆刚的电话,那真是一个久违的声音了,05年在南昌考完记者证后我们就完全失去了联系,后来艳勤说是她勒令胡庆刚,即使是掘地三尺都要把我给找出来的。之后,在极度兴奋、紧张、期待、退缩这几种心情中徘徊不定的我还是如期地赴约了,我是带着一份真心去的,三天的聚会让时光又回到过去那个曼妙的年龄,情谊未变,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一切都是那么地亲切,变化的是早已不复存在的旧日校园,变化的是岁月成熟了每一张原本稚嫩的脸。回到武宁后,我才发现自己完蛋了。后来的时间我都全身心地放在回忆过去上,过往的种种像带着闪烁节点的旧影片,一幕一幕地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年少时期青涩而甜美的记忆,我掩面哭泣,我哑然失笑,我若有所失,我心存感激。心情处在那种失控状态下的我已经不能专心工作了,同事们热火朝天地上送新闻稿件,本是主力军的我却熟视无睹,直到自己从这次耐人回味的聚会中苏醒过来的9月14日,我用QQ号加入了九江广播电台记者群,谁也不会想到,进入这个群之后,唯一一件让我值得庆幸的事情竟然就是在群里结识了徐春林。

    有了工作的热情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上送新闻稿件。两个月时间下来,我几乎天天晚上坐在电脑前策划着第二天的新闻连线稿件,经常是深更时分才入睡,因为有努力也有了收获,我做到了一天一篇稿件被录用的好成绩,同事小余姐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荔荔,你太猛了!”或许也正是因为我的积极表现,引起了同是记者的修水台同仁徐春林的注意。起初我并不太搭理他,我向来是不主动去和别人接触的,直到有一天,我在他空间里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这位修水台的同仁还是一位作家!在我的内心深处,冥冥之中似乎还没有忘记在学生时代自己做着的那个关于文学有关的梦想,尽管这么多年自己早已经放弃了,早已经习惯了过着一种世俗的生活,但是蓦然的这一个发现却给了我太大的惊喜,内心的声音在告诉我,我想认识这一位朋友,我想读到他写的文章,我更想了解在他从事写作的背后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应该说,我们的朋友之缘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是出于我对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如果徐春林不是一位文学创作者,如果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或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之为朋友。于是,在以后做上送的过程中,只要是他在线,我都会眼前一亮,想与他的聊天中能够找寻到我那一大堆好奇心的谜底。你如果把我比作一个追星的粉丝,我想那一定不会夸张,不过我不追星,我只是对于我身边这位从事写作的同仁朋友另眼相看而已,也或者说,我成为了他忠实的读者。

    在新闻部做专栏节目编导的那几年,我深知当一个好记者的艰辛和繁忙。为了找一个好选题,我们可能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为了按时按质地完成一个采访报道,我们的记者可能刚刚从瓢泼大雨中扛着摄像机回到台里,连身上被雨水浸得透湿的衣服都来不及更换,就要赶着写新闻稿,至于写稿件直到深更半夜的事情都屡见不怪了。为了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能够被上级台采用,出色地完成对外宣传本县的工作任务,加班加点,不按时吃饭,落下了胃病的记者也不在少数。 做记者真的很忙,很累,特别是对于我们处在最基层的记者来说,这道“无冕之王”的光环竟然有多么夺目的光芒,只有我们在这一行的人才心知肚明。而徐春林呢,他在现实生活中,首先他也只是一名记者,而且是一名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记者。我好奇和钦佩的是,他竟然从哪儿生出来的三头六臂,可以有这个时间来从事文学创作呢?其中的艰难和曲折,不言而喻。

    再看看我们的周遭吧,那是一个怎样现实的环境呢?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急功近利,金钱、权力、享乐、欲望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不得宁静,让我们心底的渴望窒息。在某些灵魂深处流淌着的纯粹、平和的思想激流,还没有来得及汇合,就已经被那些现实的污物彻底地覆盖,继而坚固成了一层厚厚的冰。又有谁能够知晓,在那看似平静的冰层下面,涌动着一股湍急的暖流,奔腾,前进,生生不息。她相信,总有一天,她要挣脱坚冰的束缚,肆意地绽放出自我的姿态,那将是她最美的样子。在我眼中,走在文学路上的徐春林就是这样一种拥有坚守姿态的人。他说自己写作是闹中取静,四个字看似简单平常,其实不然。这正如做一件好事容易,而做一辈子雷锋实则太难是一样的道理。在而今物质主义至上的社会里,一位青年才俊能够十年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文学信仰,一盏孤灯,一杯清茶,与文字惺惺相惜,以文字来净化心灵,这需要多大的坚忍与执著!

    我们通常说,做新闻要有一双新闻眼。而徐春林从事写作,无疑有着一双对生活深邃洞察,对生活认真感知的心灵慧眼。在阅读春林的博客时,我认真地读过他的一篇博文:《以后我肯定会好好对你》。那是一个怎样情感细腻的男子?那是一段怎样相濡以沫的爱情?那又是一次怎样的经历了痛彻心扉的绝望之后迎来的希望重生?我为之动容,甚至有些感慨,悲从中来。人的一生,假使能够遭遇一次这般死生契阔的爱情,足已。对于作家在写作时,他的作品是否全部来源于真实生活这一点,我不甚了解。但是我从徐春林的文章里读到了他的真诚,他的坦荡,他是一个用心在写作的作家。从他的文章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对文学顶礼膜拜的身影,一颗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激情的年轻的心。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拜读徐春林的大作《永远的心灯》,我想我会静下心来认真地读完他的这部书,到那时候,也许我眼中的徐春林会更加清晰,更加完整,毕竟这只是我凭着自己的感知获取到的一个不甚完全的印象。最后,我想以我喜欢的那句话来结束这篇涂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送给徐春林,作为他忠实的读者,作为他的同龄人,我在为他感到骄傲的同时,更加真切地希望他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作者系武宁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9 22:38 , Processed in 0.1080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