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以割舍的乡村惦念——读詹谷丰小说《菩提的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0-12-18 15:4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以割舍的乡村惦念——读詹谷丰小说《菩提的根》

晏立东

    读完詹谷丰的短篇小说《菩提的根》(《小说月报》2010年第10期),竟有想立马写点文字的冲动:一是我这类传统型阅读需求和审美取向的读者,觉得这样的小说养眼养心;二是被作者笔如树根扎故土的情结所感动。

    小说故事说的是幕阜山下的老农乔树根,在两个儿子都去了广东打工而老伴去世之后,也跟着去了广东,在某镇城郊拖板车拉煤。老家村里催他回去修葺破败的祖屋,可他到家后不久,祖屋却倒塌了。

    虽是单一线条的叙事,但作者通过娴熟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塑造了在时代变革中一位老农真实而又丰满的文学形象。乔树根离家“锁门的时候,手一直抖得厉害”,“走到天边地角,鞋子上还沾着幕阜山里的泥巴”,时时“会想起老家那棵菩提树”。虽然干的是苦力活,“却像春天的山野一样布满色彩”,总觉得“双脚踩在泥土上比踩在水泥地上踏实和安稳”。视“乡下老屋就是他家的一员,是和他一同呼吸一同心跳的亲人”。回到家后,即使“山村已变了一副模样”,“一幢幢水泥楼房立起在场地和高处”,建筑公司的老板说他的土屋“无法再修,只能拆了重建”,他还是固执地认为“只要不倒,就是自己的金銮宝殿”,“还把屋后的几块荒地开出来了,撒了一些菜籽”,并扎了一个防鸟雀侵害的草人。但在初夏持久猛烈的风雨中,不堪重负的泥巴祖屋还是“倒在自己手里。”一个将老屋视为“菩提的根”,在生产、生态、生活三者重合空间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的形象就这样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乔树根面对新时期乡村变化而产生迷茫与困惑是不难理解的。他与生其养其且娶妻育子的这块乡土有着传统的地缘关系,如“拆旧建新”不仅感情上难以割舍,而且会由此失去一种精神层面的支撑。我们常常听说不少跟随子女住进楼房的老人抱怨说不习惯,认为老屋破旧但永存往昔的记忆,楼房漂亮但没有情感联系且约束太多。如属离乡进城,更是阻断了与故土的相依为命,此种精神层面的缺失则会表现得更为强烈。可告别乡村原始村落,走进社区生活新居所,这既是农村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新时代农民艰辛跋涉的执著追求。正如乔树根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多年,都在外头谈了对象,断了回家种田的念头”,“不仅极力反对乔树根起新屋,而且连修那旧屋都不赞成。”这让乔树根感到悲观,无奈想“只要祖屋不倒在自己手里,以后败了,那也是下一代人的事了。”小说中虽然没有直接叙述这两种不同观念的碰撞,但却通过乔树根回家后所见所闻的心理描写将其贯穿始终,真实地表现了农村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作者用醇厚的乡村叙事和乡土韵味,写活了乔树根的勤劳与质朴,其乡村惦念中的亲情感、疼痛感和家园感令人感动。同时也不掩饰当今农村出现的某些新矛盾新问题,如“后生崽都出去打工挣钱了”,“连抬棺材的人都难找”,因生态环境的改变,防鸟雀的草人也成了“聋子的耳朵”,同时又写出了传统农民内心对新型生活方式的认可与向往。在乔树根的眼中,“矗立起一栋栋新屋,虽然高矮不一,大小不等,但都透出一股新鲜的气息”,被村长家的狗咬了没有“放到心上,倒是对村长的新屋产生了兴趣”,认为村长拆旧建新的提议“说得没错”,“是片好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体验的辨证、深刻与成熟。

    凡属成功的小说,都离不开无比生动与鲜活的现实生活,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文学是嫌富爱贫的,惟有文学作品中,普通百姓的命运才会成为叙事中心。这类作品给予底层民众以人文关怀,使他们感到被关注、理解与尊重的温暖,无疑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詹谷丰离开幕阜山南下广东已有十五六个年头了,但他始终对幕阜山有着视如母亲般的情感,一直把幕阜山作为文学创作审美取向中的固定地域,作品刻画着无尽苍山中一个个山民的鲜活形象。每篇作品都接着故土的地气。正如他自己所说,“故土的乡音不会在翻越高峻的南岭之后消失,它已经在游子的心中播下了精神的种粒。”《菩提的根》中乔树根对祖屋的惦念,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己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惦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2-2 02:25 , Processed in 0.121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