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 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1-1-17 10: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 巢
○戴逢红

    云巢,多么诗意、美丽而动听的名字!让我至今怀念命名者的高雅、浪漫与激情:云霞的家,绚丽、缤纷,怎能不让你心动神往?

    最早知悉云巢,是读东晋葛洪的《幕阜山记》:有葛仙翁炼丹炉、药臼尚存……文后有注释:葛仙翁即葛玄,三国吴琅邪人,炼丹道人,曾在江西修水幕阜山只角楼结草为庵,庵名“云巢”。

    云巢是有历史的:“层巅控禹碑,绿字证峋嵝。”出典就是史料“禹治水,登斯山,勒石钤铭”的记载;另《晋书》、《搜神记》、《幽明录》等均载有吴猛率净明派创始人许逊“炼神丹于艾城之黄龙山”,并于“云巢”成仙的故事;书法大师、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其山谷之号似乎亦与“云巢”有关:

江南一峰独高寒,时时笑语云间宿。
弟兄出处两相高,故做云巢对山谷。

    这是山谷好友、黄龙三世弟子、少年即扬诗名、时有“禅门司马”之誉的高僧慧洪,在《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中的诗句。黄庭坚自小即寄名黄龙寺为居士,羡“云巢”而号山谷似也不无可能。

    怀着对前贤的敬仰和对云巢的好奇,我们一行自“温泉”、过“回龙寺”、经“鹰嘴崖”、爬“好汉坡”到“龙鳅塘”,便见西向“一峰高耸望迢迢”——那就是“绝顶万丈巢飞仙”的“只角楼”。

    只角楼乃黄龙山绝顶一突兀高耸的庞然巨石。万峰丛中一石独出,令人叹为观止,使人有鬼斧神工之想,生造化神奇之念。近前才知只角楼高于地面三四百米,周遭长约一千米,整块巨石浑然一体,极像一西向的硕大“人头”。西南两面峭壁悬绝,“右眼”部位有一凹穴,即云巢;东北两面是“人头”的后脑,虽稍有倾斜,亦陡峭无路。

    我们手脚并用,从“后脑”开始攀爬,“扪箩蹑蹬”终到山顶,山顶倒是比较平坦。站在岩顶,“尽道洞庭俱在眼”,但“尘埃不辨岳阳楼”。岩顶有一石罅,宽仅盈尺——“炼仙台悬路一条”——那是至云巢的唯一之途。我们攀吊而下,一路胆战心惊,总算下到了云巢。

    名闻遐迩的云巢,是高约丈许、底宽八尺的不规则三角锥体岩穴。站在云巢,风从脚下起,云在巢外飘,三面是坚岩如铁,一面是悬崖千仞,虽有几分凌云成仙之喜,更多却是沁入骨髓之怯。云巢左侧,还有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半圆形石穴,底下石块表面平坦,但可微微摇晃,岩缝中几棵坚强的筱竹,随风在石面上拂扫着——“幕阜有尘青竹扫”,这是传说中葛仙翁的打坐处。但往来得从峭壁上突出不到半尺的石棱上攀缘,真有点不可思议。我半跪着探头窥察,但见岩深不测,耳边风声呼啸,不由得心寒腿软,虽然极想亲临体验,但勇气已荡然无存。巢内风劲石凉,呆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都已寒颤微微,算是体会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滋味。

    云巢正下方,抚石壁而下百米左右,抬头上眺,悬崖绝顶处,有一前端三角形的石梁自云中探出,如巨龙昂首,又似出弦利箭,但更像亭台一角:远古时龙凤相斗,龙角脱落挂于山崖——这便是只角楼亭的来历。由于“只角楼高近斗牛”,故只角楼分一、二、三层。

    “凉亭万古今犹在,只角楼成世界雕。”伫立只角楼下,凝望镶嵌在悬崖上的云巢,我不禁为这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而赞叹,但更为九死不悔的“葛玄们”所感动:在这人迹罕至、“鸟道断绝”的高寒之地,为了心中那虚渺的目标,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拼搏,遭遇了多少艰难与困苦,忍受了多少孤独与寂寞……我钦佩他们的恒心和毅力,折服他们的坚韧与意志,姑且不说他们饮食生计何从解决,单是这四季风劲、长年苦寒就令常人难以煎熬,不敢想象啊!现代社会,芸芸众生,在衣食无忧的日子里,在舒适惬意的环境中,即便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有几人又能如此坚韧不拔,一往无前呢?

    一切敢于直面艰难、勇于接受砥砺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透过“云巢”云蒸霞蔚的表象,我仿佛走进了命名人的内心:大凡艰难困苦,必兆美好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9 20:57 , Processed in 0.0890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