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修水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1-12-25 14:5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修水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初稿)
修水县政协调研组

    工业是经济的核心、发展的龙头、积累财富的源泉,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我县“强工兴城”战略深入推进之际,根据县委主要领导指示,县政协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开展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旨在为继续深入推进“强工兴城”战略、促进修水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一、工业发展现状概述
修水是以茶叶、蚕桑著称的传统农业大县,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工业经济份额较小。步入新世纪的十多年来,我县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初步实现了工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由少到多的聚集,改变了上世纪“四个一”的工业发展格局。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实施“强工兴城”战略,县域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新阶段,工业经济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综合分析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强工”战略初战告捷。全县现有规模企业49户,累计列入调度的重大产业项目共65个,其中已竣工投产18个。1-10月工业增加值完成22.56亿元,增幅19.1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7.9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75亿元的104%,完成县目标100亿元的77.9%,增幅72.6%;利税总额完成15.09亿元,增幅51.05%。
2、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主攻矿业经济,打造钨、钼、钒、石英、石灰石矿业“五朵金花”,先后与中国五矿、中国节能环保、中国建材、厦门钨业、科陆电子等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达成合作,引进亿元以上矿业项目12个。大力发展服装鞋帽、工艺饰品、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了江西雪人服装等重大项目。围绕桑、茶、林、畜等农业特色产业,引进了一家实业、养蚕人等茧丝绸一体化深加工项目,以及国鸿集团30万头生猪养殖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实施了康顺集团重组、宁红集团与更香集团资产重组等。初步形成了有色冶金、非金属材料、食品医药、服装鞋帽、机械电子、工艺饰品6大支柱产业。
3、园区发展初具规模。启动了修水(九江)工业园建设,初步形成一园四区发展格局,工业园区开发建成面积达到5.7平方公里,共有入园项目84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7亿元。园区发展初步呈现体系化推进。园区基础、承载能力等明显提升。
4、返乡创业初显成效。先后在工业园区设立何家店产业园、义乌饰品产业园、温州创业园,建立了8个乡镇创业小区,共吸引2000多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办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200多个,返乡创业初显成效。
二、目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发展滞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从总体上看,修水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业管理“五马分尸”。工业园管委会、工信委、商务局、中小企业局、重大办等均参与工业管理,管理上呈现“五马分尸”的分裂现象,多头管理、权责不清问题突出。特别是在园区建设上,没有建立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建设思路封闭保守,开发模式亟待创新。
2、企业落户“五方杂处”。在资源开发上,没有对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前景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工业项目储备缺失,招商引资常是碰运气,发展存在盲目性,缺乏产业规划;在时空布局上,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工业发展规划,随即布点,重复建设,对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考虑不周,忽视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产业链条的构建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引进项目“五方杂处”,过于庞杂,没有彰显地方特色。
3、优惠政策“五花八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多而杂,不成体系。政府对发展工业的政策不是优惠不够,而是透明度、公平性不够,诚信度较低,保证措施不得力。执行政策不严谨,随意性较大。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一事一议较为泛滥。政策执行前后不一致,造成企业对政府缺乏信任感。
4、企业履约“五谷不升”。普遍存在建设资金较少,流动资金不足,自我积累能力差、负债重,偿债能力不强,融资能力弱现象,甚至存在套取银行贷款现象。有的企业发展理念有差距,存在“企业就是老大”的思想。还有的认为土地是“紧俏”资源,存在“圈地”心理,自身投入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企业“圈地”后不履行与政府签订的投资协议,“耍赖”思想严重,项目履约率不足五成。
5、工业结构“五味杂陈”。工业内部结构“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问题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带动企业;“二少”就是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三小”就是产业规模小、市场容量小、工业经济比重小。“四低”就是工业化程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对财政贡献率低。“五高”就是生产成本高、单位能耗高、生活成本高、“三污”排放高、财务费用高。
三、“决战工业500亿”的对策建议
思路决定出路。困难和矛盾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只有靠更进一步发展来解决。为消除发展羁绊,破解制约因素,构筑工业经济腾飞的“跑道”,特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自我加压,背水一战,强工再掀高潮
①强化领导责任,高位推进重大项目落户。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统筹抓,每位县级领导分区、分片、分项目协调负责的工作格局,高位推进重大项目引进、落户。
②培育一批、推进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项目。在梳理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培育壮大一批、推进投产一批、整合提升一批、清理淘汰一批项目,全面提高工业总量、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③充分发挥好标准厂房的激励作用。把标准化厂房分解到各乡镇,确定准入门槛,由各自引进项目落户,所产生税收县享部分返还项目引进单位。
④强化责任意识。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实行谁引进、谁跟踪、谁服务,从项目引进到建设、投产、运行等全过程,由一个领导、一个机构、一抓到底。
2、压缩支出,舍得投入,平台建设再夯实
①提高园区财政投入。压缩非生产性支出,舍得工业平台建设投入,将工业园区预算由一个亿增加到两个亿,切实加大工业平台建设力度。同时重点培育渣津、古市两个创业小区。
②整合多方资金增加投入。整合农业、水利、就业、交通和保障房等方面资金,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减少重复建设,统筹安排投资项目,增加工业投资规模。
③拓展园区规模。将太阳升工业区拓展到3平方公里、修水(九江)两个工业园拓展到3000亩,规划整合芦塘、何家店、吴都工业区。
④打通发展“瓶颈”。一是不惜一切代价,在2012年完成武吉高速公路三都“互通口”建设。二是盘活国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充实融资担保公司,破解融资“瓶颈”。
3、不留余地,扫清障碍,体制机制再理顺
①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全县工业决战办,总揽工业发展全局、全过程,决战办下设招商部(可由商务局承担)、服务部(可由工信委、工业园、中小企业局分工负责)、推进部(可由工业园负责),破解多头管理问题。
②理顺激励机制。一是完善“六个一”工作机制,商务局作为招商主体,带领后备干部招商,下任务,兑现奖惩。二是完善税收返还机制,对引进项目产生的税收,县享的5%全部返还给项目引进单位。同时,对各单位现在预算前3年逐年减少,第四年全部取消,让各单位依靠税收返还解决运转经费。三是完善考评机制,除乡镇外,划分服务类部门和招商类部门,对发改、国土、环保、工商、安监及税收等部门不分配招商任务,主要进行服务;对乡镇和招商类部门,下达的任务数量上不能过多,重点放在项目质量、税收等实效上,考评上突出公平、公正、公开,实行公示制,提高透明度。
③理顺人才管理体制。一是放开机关人才流动,只要是企业需要的机关人才,政府就放,保留现有待遇,采取担任企业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等多种形式,选派党政干部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整合各部门培训资金,以讲座和短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党政干部和企业职工进行集中培训。三是外派锻炼人才,通过政府出资、企业赞助等形式,选送公务员和企业管理者到经济类院校、发达地区进行系统进修和实践锻炼。四要依靠政策调控,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县内企业就业,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五是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合理的用工制度和培训计划,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实施“人才兴企”计划。
④理顺决策咨询机制。由独立部门牵头,抽调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和聘请相关专家,成立决策咨询机构,采取票决的方式,对拟引进项目先进行评审,对得票未超过80%的项目实行否决。
⑤理顺评估培育机制。由决策咨询机构牵头,相关领导和部门参与,对已投产企业进行个性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企业培育壮大方案,出台培育政策,支持一批有前景的企业发展壮大。
⑥理顺督查调度机制。在现有督查机制的基础上,对在建项目重点调度进度节点,对投产企业重点调度其达产达标、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等方面的内容。
4、依托资源,突出特色,工业发展再定位
①清理已签约引进项目。对现有已签约引进137个项目的履约情况、达产达标情况、上缴税金情况进行清理,对不履约的项目,限期整改。对规定期限内不履约的,解除协议,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投资少、占地多的项目,按其实际投资比例划拨土地,超过部分收回。
②产业发展再定位。在发展思路上,应突出地域特色,尽量规避趋同性,实施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在产业选择上,钨、钼、钒、石英、石灰石等矿产业,应在深加工上求突破,构建新材料工业群;服装鞋帽、工艺饰品、机械电子等产业,应在“量”上求突破,构建劳动密集型工业群;以茶叶、蚕桑、木竹、粮油、中药材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应在品牌上求突破,构建食品医药工业群;以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能源产业,应在引进重大项目上求突破,构建绿色能源产业群。
③思路措施更明确。按照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尽快建立完善工业项目库。应突出重点,捆绑项目,招商选资,集群化推进,促进产业集聚。坚持“园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配套产业均衡发展、多元化促进工业提速”的思想,坚持立足资源优势和培育主导产业的统一,坚持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关联度的统一。在工业园内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建立生活、娱乐区。在园区内建立一批充满活力的园中园、特色区,实现多种品牌产业集聚、融合,促进工业园区与城区互动发展。
5、整改提高,绿色发展,项目落户门槛再“把脉”
①组织追踪项目贷款投向。对久木木业、金瞬化工、一家实业、凯达服装、湘赣有色、养蚕人实业、民辉化工、裕发食品、义乌创业园等的贷款的去向进行追查,确保贷款用于项目建设。
②整顿已投产不能达标排放项目。对华伟矿业、赣北钨业、湘赣有色、民辉化工等不能达标排放项目,要加大处罚,停产整顿,限期整改。
③提高矿业项目准入门槛。一是对现有矿业项目进行评估,看投资规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生产等方面是否按政策到位。二是规范矿业项目引进,所有矿业项目均由县政府统一管理。三是对现有探矿权、采矿权全面清理,强化政府介入力度。四是对不进行成品加工的矿产企业按成品收税。五是关闭一批效益差、破坏严重的矿产企业。对四都石材、竹坪与征村青石板等企业全面清理,从上缴税金、环境破坏恢复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对石煤开采、石灰窑项目和效益差、环境破坏严重或关闭后重新开工的项目,坚决予以关闭,防止死灰复燃。
6、精心呵护,尽心培育,返乡创业再突破
①摸清情况,造册登记。摸清在外务工人员资产、经营及劳务情况,造册登记,紧密联系。
②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利用5-10年时间,培育10000个资产50万元以上、1000个资产1000万元以上、100个资产亿元以上、10个资产5亿元以上的返乡创业“巨人”。一是成立专门机构,高位推动“返乡创业”发展壮大。二是探索农村房屋、土地等资产流转与抵押办法,盘活农村固定资产,创新务工人员原始资本积累方法。
③成立劳务维权组织,对外出务工人员劳务维权实行法律援助和跟踪服务,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④对返乡创业实行“三不”政策。对落户创业小区的返乡创业项目,制定配套优惠政策,三年内只造册登记,实行不注册、不缴税、不检查,放水养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9 11:25 , Processed in 0.1200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