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亚伟 传奇难以超越 期待发扬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2-5-2 10: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在A股市场上,在公募基金行业内,王亚伟用六年半的时间书写了一部难以超越的传奇。多次传言之后,王亚伟这次真的要离职了,去向何方,依然是大家猜测不断的谜。但不管怎样,华夏基金失去了一面旗帜,甚至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或许都将失去这面旗帜。

公募谁能代替王亚伟?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和退市制度的出台,也许未来的投资市场要更多地依靠团队的力量和数理工具的结合。

我们除了寄望王亚伟日后能继续为基层投资者服务之外,更寄望公募基金业能将王亚伟那种热爱投资、坦然平和的工作态度、竭诚为投资者服务的精神发扬光大。

难以超越的传奇

发自《投资快报》 记者 高丽霞

拥有“最牛公募基金经理”的名号,每年年末参与公募基金排名战,成为市场紧密跟踪的焦点。掌管华夏大盘6年半,任职期间该基金的总回报超过了1000%;管理的基金连续4年位居全行业业绩前两名,其余两年业绩较好的基金排进前15。能够在风云不断变幻的市场中不败,拥有这一傲人成绩的基金经理,只有王亚伟。

王亚伟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次接触证券”。1971年9月11日,王亚伟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后毕业于马鞍山二中。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其间对证券投资产生浓厚兴趣,选修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双学位。

1994年王亚伟进入刚成立的中信国际合作公司,中信国际的主要业务是机电产品成套设备进出口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最后的三个月开始接触证券投资业务。

1995年基于对证券投资的兴趣,他进入了华夏证券公司,在当时全国最大的证券营业部,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任研究部经理。

第二个阶段是“踏入基金业”。1998年,国内的基金业开始启动,3月27日第一支规范运作的封闭式基金,即基金开元成立。实际上在同一阶段,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开始筹建,王亚伟跟随当时的营业部总经理----后来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加入筹备组,1998年4月,华夏基金成立。

1998年4月28日,华夏基金旗下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华成立。王亚伟最初是兴华基金经理助理,之后任基金经理。同期在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学习,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据Wind资讯统计,从1998年4月28日到2002年1月8日即王亚伟离任,基金兴华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是90.48%,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是18.79%。

2001年年末,华安、南方和华夏三家分别发行了开放式基金,2001年12月18日,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成立,王亚伟担任基金经理,2005年4月辞任。根据上海财汇的数据,任职期间,上证综指下跌28.5%,华夏成长净值增长率为13.22%。

总的来说,这期间王亚伟的业绩并不突出,也没有给整个行业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个阶段是“名成利就”。王亚伟的成名是在2005年以后,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王亚伟出国进修。回国后,他的投资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005年12月,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之后由于股改,中国股市进入了大牛市。

2006年,华夏大盘以154.49%的业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

2007年,华夏大盘以226%的净值增长率夺冠,比第二名高出35个百分点,且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2.33倍。一时间,华夏大盘成为万众瞩目的牛基,王亚伟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中。

2008年10月23日,华夏策略精选基金成立,王亚伟出任基金经理。

2009年,华夏大盘以116.19%的净值增长率再次位居第一。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84.30%。2010年,王亚伟仅次于孙健波居于亚军。

2011年业绩表现稍逊,华夏策略排名13,华夏大盘排名36。

淡定的心态造就了神话

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牛市或者熊市,王亚伟都有很好的业绩表现,这也奠定了其明星基金经理的神话,书写了公募基金行业内一部难以超越的传奇。

从过去几年华夏大盘的配置来看,王亚伟展现的是一种均衡思想,并没有过分重兵驻扎于某个行业,他不善于判断大盘走势,而是以精选个股、“押重组”而著称。喜欢隐蔽性题材的王亚伟,也难免成为市场质疑的焦点,选股独到或者说另类让王亚伟显得神秘又饱受争议。

对此,王亚伟曾表示,重组是中国市场特有的现象,对于这样的机遇视而不见,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屡屡精准“押宝”重组成功,持续优秀的业绩,早已让“王亚伟独门重仓股”成为市场上的特有名词。这也在资本市场上导致了王亚伟效应,只要有王亚伟潜入的股票,事后都会成为媒体和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目标。

或许,在王亚伟看来,“风险”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也并不是固化的,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就像他所说的那样,“蓝筹股的风险并不一定就比重组股低”。

不过在很多业内人士的眼里,王亚伟能够成功的一大原因,来自于良好的心态。在华夏基金内部人士的眼里,王亚伟不喜欢言语,低调、淡定。如果没有最牛公募基金经理的荣耀,他属于“很难被人在第一时间发现的那种”。

在“造神时代”的今天,浮躁的心态背后,某个特定时段的因素也往往容易被夸大或者是缩小,背后的认知也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有所倾斜。以至于王亚伟自己也坦言,他承担了一些额外的“社会功能和娱乐化功能”,王亚伟注定比绝大多数同行承载更多压力。

王亚伟曾经在少有的公开言论中谈到要承受的孤独和压力:“每个行业或者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并不能成为替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恰恰需要在这些局限上寻求突破……基金经理的独立思考就显得弥足珍贵,这取决于你把为投资者理财看作是一个职业还是一项事业。如果你觉得它是事业,想有所追求,那么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多付出,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而且要承受压力和孤独……”

低调、稳定、从容的心态,让王亚伟在面对资本市场时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内心世界。
2#
 楼主| xiushui 发表于 2012-5-2 10:22:39 | 只看该作者
基金业从此寂寞?

迈克尔杰克逊的逝去,让很多人从此不再追捧欧美流行音乐;迈克尔乔丹的挂靴,也令广大疯狂NBA球迷从此开始冷落篮球。那么,王亚伟的离职,是否也会让基金业从此寂寞?当广大投资者已经习惯于每期必追的基金界“王亚伟动向”的时候,新的基金界标杆又在哪里?当广大记者赖以发稿费的“王亚伟题材”从此不再的时候,新的“李亚伟”、“张亚伟”能否再次承担基金代言的重担?

大众很爽,伟哥很忙

英雄,总是容易被人注目。当我们用百度搜索“基金经理”,找到相关结果约20,700,000个。而当我们再次用百度搜索“王亚伟”的时候,找到相关结果约7,720,000篇。或者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王亚伟之于基金经理的重要性,就等于这1350万之于2070万,超过了6成的比重。

也许,曾经的王亚伟也是一个普通的基金经理,跟目前我们所知道大多数基金经理没有两样,业绩虽然不算垫底,但是也不是多么显眼。完全就是基金经理中间的凡人。股市本没有神,无奈大家的心中呼唤得多了,也就将凡人变成了神。

只要翻阅一下各大媒体的财经版面,就可以看见王亚伟一向是基金新闻的常客。“王亚伟某季度新入股票清单”、“王亚伟业绩再度领先”、“最新王亚伟持股清单”……每一次基金定期报告出炉之时,王亚伟所执掌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必然是成为众多财经记者分析的重点,其仓位多寡、持股板块以及增减变动,都是吸引市场眼球的新闻题材。除了业绩以外,王亚伟的生平事迹、从业经历也被人反复提及引用。清华毕业、东四营业部入门、熊市中基金不跌反涨、新基金一日募集10亿等等已经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坊间谈资。

除了正常新闻以外,伟哥还“不幸”被担负了“基金娱乐八卦传闻”的职责。这里面,有定期的离职传闻(当然,这一次应该是真的了),有频频压中重组股的内幕猜想,也有华夏基金内部的恩恩怨怨。更有甚者,有媒体报道今年年初王亚伟曾经参加了一次投资界的秘密聚会,与一众公私募大佬华山论剑……在市场投资者的眼中,王亚伟已然不仅仅是单纯的基金经理,俨然成为一个神通广大、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了。以至于有某记者私下笑谈:“不是我们要写王亚伟,而是市场要了解王亚伟;不是我们帮王亚伟宣传,而是王亚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写稿的固定渠道。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他辞职了,那我们以后写稿选题就要再多想一点儿其他题材了。”

新投资时代告别个人主义

公募王亚伟,私募赵丹阳,这也许是已经成为了眼下中国投资界的某种共识。赵丹阳之后有徐翔,王亚伟之后有谁?王亚伟的成功,是华夏系其它基金为他所管理的两只基金抬轿子了吗?是华夏基金为打造名牌精心培养的明星吗?

无论如何,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王亚伟的“明星效应”已经和公募基金以及华夏基金深深地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种联系,才会使得广大基金客户对公募、对华夏基金增添极大的好感和信任,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相互促进,才成就了今天的局面。只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眼见王亚伟挂靴离去,日后中国的公募基金业谁来扛旗?下一个“李亚伟”、“张亚伟”又能否担得起如此重任?

这个问题无疑非常现实。据统计,截止今年3月份公募基金公司的队伍已经扩大到71家,新基金产品发行数量在去年也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中国基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营销策略也将越发重要。基金业绩变化较慢,不能立竿见影。拼技术、拼创新,很快就会面临被山寨的风险;拼代言,拼形象,自然是事半功倍之举。在这个连相亲都普遍要求“高帅富”的年代,广大的基金投资人又何尝不是在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高帅富”?

公募谁能代替王亚伟?投资,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种“未来预期”之上的行为。放眼目前中国的公募基金,尚没有几个基金经理有超过十年以上的从业经历,可以做到连续数年稳居公募前列位置,更加没有办法做到“点股成金”的功力。没有可靠的历史数据,未来预期也无从谈起!历史不会重演,王亚伟只有一个。所以说,这是个伪命题,王亚伟无人替代!

公募能否不靠王亚伟?就像现代机关枪的发明,让青龙偃月刀等一众冷兵器都基本打入了历史。王亚伟身处的A股市场,大部分时间是没有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基本不存在退市风险的“单边市场”。在这种市场里面,只能做多。要快速盈利,只能靠重组股、题材股和小盘股炒作。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和退市制度的出台,也许未来的投资市场要更多地依靠团队的力量和数理工具的结合。

我们读《三国演义》时,大家都认可关羽武艺天下无敌,可以一敌百。不过从来没有人会认为,面对现代战争的步枪大炮,关羽仍然可以手持大刀一骑当千。王亚伟的离职,无疑让基金界感到了一丝寂寞。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团体”和“大众”逐渐取代了少数“英雄”成为了社会活动的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王亚伟的离去也是合乎大势所趋。希望在未来我们再回顾这一段历史时,或许仍有感叹,但绝不应该遗憾!

3#
 楼主| xiushui 发表于 2012-5-2 10:23:03 | 只看该作者
唯盼留下精神财产

“如果我的投资风格确实无法再适应公募基金发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虑其它的发展路径。只是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任何打算。”——这是王亚伟在2009年罕有地接受媒体专访时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作出的说明,而目前,王亚伟终于到了要考虑其他发展路径的时候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看着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净值狂飙,而我却买不到。”对于绝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而言,王亚伟离自己实在太远,每当媒体炒作王亚伟概念股时,我们只能屁颠屁颠地去跟风一番。

王亚伟对投资的热爱、对工作的坚持、平和、坦然的态度对于众多基金经理、对于整个社会均是值得珍重的宝贵财产。现在,传奇人物即将远去,公募基金将再无王亚伟,作为一名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我们关心王亚伟走后,能否为这个服务数千万中小投资者的公募基金业界留下所谓的“王亚伟精神”。

“不是我们不正常,而是王亚伟不正常”

“最早一批20多名基金经理只有王亚伟还在基金公司,不是我们不正常,而是王亚伟不正常。”说这话的是知名基金经理,前南方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的确,王亚伟于1995年进入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工作,其后追随范勇宏调派参与组建华夏基金至今,一待就是14个年头。

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在王亚伟至今17年的投资工作生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王亚伟在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的老上司,“伯乐”范勇宏在往后的日子中一直给予了“千里马”王亚伟大力的指导与支持。跟随范勇宏一同离职,另觅发展路径,也正是当前关于王亚伟去向的传闻之一。

不管日后有如何的去向,王亚伟的稳定与坚持确实难能可贵,目前业界也仅有华安基金的尚志民以及汇丰晋信基金的林彤彤两位基金经理的任职年资可比王亚伟。当前证券、基金业人才流动如此之频繁,我们实在难以预计日后是否还有基金经理或其他投资专长能如王亚伟一般稳定与坚持。那些曾一度与王亚伟并肩作战,打造华夏基金辉煌业绩的好兄弟,例如石波、江晖、孙建冬等等,均早已离开华夏基金,甚至离开公募基金业,选择发展自己的私募事业。

可以想象,以王亚伟的骄人业绩以及超高人气,如果他一早离开公募基金,参照李旭利、曾昭雄,或自己的前同事江晖、孙建冬等明星基金经理自立门户,从事私募基金工作,相信定能收获巨大的个人利益,但正如前文提到的其个人专访中所说的“对公募基金行业、对公司有很深的感情……我一直心怀感恩,感谢这个行业给予我很多机会,我也愿意继续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选择作为一名公募基金经理,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服务,见证我国的基金业不断成长和壮大,这是我的投资理想所在。”

或许这就是造成王亚伟在李旭利眼中变得“不正常”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李旭利在内的众多基金经理不缺才能,缺少的或许就是那种坚持。一份对投资工作的理想、一份对职业生涯的坚持,也许正是近几年的“王亚伟热”过后,可以留给基金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最宝贵的一份财产。

专注、纯粹地去做投资

与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或财经名人热衷频繁走穴、在媒体亮相截然不同的是,有“最牛基金经理”之称的王亚伟却是异常地低调。面对媒体以及民间的各种热炒,正面的、负面的、质疑的……王亚伟均鲜有回应,平日也难得出席公开活动,就算出席公开活动也是低调应对,除了发表既定的演说或观点外,一般对媒体敬而远之。除此之外,王亚伟所管理的两只基金的定期季报、年报中关于工作回顾以及后市展望的部分,其同样惜墨如金。据说王亚伟低调得连华夏基金的员工平日也甚少有机会与其深度接触,更何况是外人?

2009年7月接受多家媒体采访算是难得的一次得以了解王亚伟的工作及个人想法的机会。对于自己长期对媒体的回避以及缺乏沟通,王亚伟明确地表示歉意。面对各种质疑,王亚伟也表达出坦然的态度,“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试图让每个人理解你、说你好根本就是徒劳的,还是顺其自然吧……与其把精力花在对外解释上,不如花在投资研究上。”坦然、平和的心态,踏实地工作,恐怕就是王亚伟能在人心浮动的基金界能始终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

而这一切均来自王亚伟对投资工作的无限热爱。2010年6月底,王亚伟辞任华夏基金投资委员会主席。当时据华夏基金内部人士回应,王亚伟此举是希望集中精力管理自己的两只基金,因此放弃行政工作较多的投委会主席一职,而其担任的副总经理一职也更多是虚衔。专注、纯粹地去从事投资工作,一直是王亚伟的追求。

公募基金是目前市场上仅有的能为最基层普通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机构,而王亚伟作为公募基金的标杆,其离去最终将是普通投资者的重大损失。我们除了寄望王亚伟日后能继续为基层投资者服务之外,更实际的是寄望公募基金业能将王亚伟那种热爱投资、坦然平和的工作态度、竭诚为投资者服务的精神发扬光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15 14:57 , Processed in 0.0960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