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QQ记录怎证明爆炸嫌犯的犯罪动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2-5-17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10日上午9点04分39秒,伴随着火光与巨响,云南省巧家县白鹤滩镇花桥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成为了现场生还者所描述的“人间地狱”。一天后,当地警方公布了犯罪嫌疑人信息:赵登用,男,生于1986年。

  4个鲜活的生命,16个躺在医院里救治的伤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年仅26岁的赵登用制造如此惨剧?

  而警方在通报会现场公布了赵登用的QQ空间记录等信息,以此为证据“推断出这个人性格孤僻,存在严重的暴力倾向”。这样的做法,一时引起网民议论纷纷。

  
  警方公布的赵登用的部分“暴力语言”

  赵登用QQ空间中的“说说”——


  赵登用QQ空间中的“日志”——

  “大家看日记别说我无礼,我所骂的都是那些流氓。我X他X,老子也走过二十几年,不是老子没有奋斗。回忆起来,老子一直都被那些流氓欺负, 从九岁到现在,老子和那些杂种打了几百次架,老子忍性很强,可是这些流氓为了不让我超过他,竟然用这卑鄙的手段来欺负我。打我,老子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健康的体魄,难道这些杂种只知道社会有钱什么都能办,难道你不知道我不能过你的后果会怎样吗?我告诉流氓们,不要嫉妒别人,人急了是不顾后果的”——《人是不一样的》。
  
  这些言论与案情有一定吻合度,因而有助于分析嫌犯的作案动机

  赵登用的上述言论,显示其对社会有一定程度的不满,这种不满既指向制度——“不是能力决定一切。而是社会背景决定一切”;也指向社会中特定的人——“我所骂的都是那些流氓”;还指向社会中不特定的人——“不要给一般人一翻见识”、“混不走的时后会有多少人死在我的手下”。

  其中,案发前对社会中不特定的人有不满,是那些针对不特定人的爆炸、纵火案的重要特征。一些引起轰动的公交爆炸、纵火案,如2004年长沙公交案、2008年昆明公交案、2009年成都公交案,其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都流露过对不特定人的怨恨或者“和谁都处不来”的生活特征。事实上,自杀性爆炸案多是针对不特定人,有数据显示,在自杀性暴力犯罪案件中,特别是大案、要案中,有90%以上的犯罪行为人与犯罪对象不存在什么因果关系。

  因而,赵登用的这些言论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他的作案动机。
  
  但言论的发表时间等又与案情不太吻合,所以由这些言论来断定作案动机不妥

  2011年抚州爆炸案,案发前嫌犯也在微博等平台发表过不少言论,为什么从那些言论就可以大致断定嫌犯的作案动机呢?因为那些言论与案情高度吻合,这个“吻合”是指那些言论一环扣一环,最后与案发扣在了一起。嫌犯说了自己的不满,说了这些不满怎么难以解决,说了自己针对性的打算,最后还说了自己要把打算变成行动了——“关注抚州近期发生的爆炸性新闻”。

  反观赵登用的那些言论,距离案发有两年之久,这两年里他可能依旧抱有言论中表达的情绪,并在一个“触发点”“引爆”;这两年里也可能他的想法已经改变,情绪已经平复,此次作案另有他因;还可能他发表那些言论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把“想法变成行动”的打算和勇气,毕竟在微博里搜一下,那些放出类似“狠话”的人一大把,而其中有几个实践了?吐露负面情绪,本就是互联网用户的特征。美国尼尔森公司发布的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表明,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而在中国青年报随后的调查中,有41.3%的网民认同尼尔森公司的调查结果,41.9%的网民认为批评性言论更有价值。这些调查虽然主要是在讨论商业消费领域,但毫无疑问,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十分容易接收和发布负面情绪,在这一点上甚至不分中外。

  总之,赵的犯罪动机可能与那些言论吻合,也可能不吻合。即便吻合,到底是和哪部分吻合——是针对特定人发表威胁的那部分;还是针对不特定人发表威胁的那部分?毕竟我们还不能因为他炸死的有不特定的人,就否认他其实是针对其中某个特定人的可能。
  
  要定案,还缺什么

  随着证据涌现 赵登用实施爆炸的事实已经比较清晰

  经过指纹核实与家属辨认,现场监控录像拍摄的可疑男子正是赵登用。

  他在引爆炸药前的踌躇、紧张与不自然,都在录像中得到了体现。也符合自杀犯罪前的规律。

  而且技术勘查显示,这起爆炸属于悬空爆炸,爆炸中心点就在赵登用的背包处。而赵登用在视频中最后的一个动作是:侧转了下身子,右手似乎向外拉。随后爆炸发生。

  此外,对于家属一直存疑的“背包”问题,所有看过视频的记者都得出了“摄像头清晰地捕捉到了他背后的双肩包”的结论。
  
  但仍有合理怀疑需排除

  对一宗刑事案,其定案标准需“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假定赵登用为嫌犯,因他已在爆炸中身亡,此案将不再继续公诉和审判程序。这意味着,公安机关的调查结论即为本案的结论,对定案标准尤应从严把握。就在半个月前,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杨焕宁曾强调,民警要切实转变侦查办案方式,切实实现侦查办案由“抓人破案”向“证据定案”的目标转变。

  从证据的角度看,巧家爆炸案仍有不少“合理怀疑”尚待排除。比如赵的亲属就提出质疑:炸药是禁品,赵登用不懂爆破技术,他是如何获得爆炸物并引爆的?赵登用不是被征地拆迁对象,他为何跑去征地补偿协议签约现场实施爆炸?赵登用的双肩包,家人没见过,是哪来的?这些正是警方当前调查工作的核心,质疑者不妨带着问题,给警方留出时间和空间,等待下一次媒体通报和证据披露。
  
  为什么警方会陷入舆论漩涡

  人们总是不愿看到案件指向“个人原因”

  每次有大案要案发生,媒体总是希望能挖掘案件背后的“社会原因”。而大众也乐见这些案件的发生原因能归结到“社会问题”,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某些不满情绪和改良的期望。

  本案发生在征地补偿协议签署现场,一开始又传出是某妇女携子自爆,所以很容易给人“因征地补偿不公导致的惨剧”的联想。这个联想符合大众的心理期望。
  
  当案件指向“个人原因”时,心理落差会导致人们挑剔,警方的错误很容易被口诛笔伐

  但后来警方披露的信息显示,这起案件不仅与征地补偿无关,而且很可能就是因为嫌犯个人品质太差引起的。这样一来,就给大众造成了心理落差,人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信息,因而纷纷挑刺质疑。这时候如果出现“以县公安局长的名义和前程担保”,或者“以QQ记录推断”这类不严谨说法,自然免不了被“炮轰”了。
  
  警方应当更注重逻辑的严谨与证据的确凿,不专业的说法只能带来更多问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6 08:58 , Processed in 0.1040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