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定参加!”潘雪梅在收到贵州省商务厅外贸处关于参加中西部外贸对接会传真的第一时间,立即作出了参会的决定。她要参加的是长沙中博会期间举办的优化外贸国内布局研讨会暨东中西部外贸订单对接会,也就是为公司提供“寻亲”甚至是“相亲”的平台。
参加“相亲”的企业涵盖了纺织、服装、陶瓷、鞋、箱包、户外休闲用品六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于中西部巨大的成本优势,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选择到中西部寻求合作伙伴。业内人士表示,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正是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西部:“我们有优势”
潘雪梅是贵州丽文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她做外贸这行已经有11年了,以加工工装、童装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西班牙、法国等国。
潘雪梅公司最为突出的特色是劳动力稳定。公司员工大部分为30多岁的当地女性,且公司福利待遇、保险缴纳情况较好。此外,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200元~1300元人民币。“相比东部的3000元~4000元,人工成本优势明显。”潘雪梅自豪地说。
但在目前外贸形势整体严峻的环境下,“我们公司的订单出现明显下滑,外贸情况太差。目前的外贸订单量顶多维持到6月份,所以从今年开始也做内销”。潘雪梅无奈地告诉记者,她非常希望公司能借助东部企业的订单走出困境。
新疆乌鲁木齐市华春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清也有同感。王清介绍道,一方面需要自己慢慢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希望可以跟东部企业建立联系,借助它们的订单快速打开市场。他告诉记者,公司虽然刚成立不久,但是有着西部地区特有的优势:土地使用优惠、厂房多、生产加工能力强。
采访一结束,他就快步走向一家江苏企业。
东部:我们要“最适合的”
上海飞马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龙生指出,该公司已经在两三年前就相中了安徽、江西两地的加工企业。这次,他亲自上阵参加了“相亲”大会。
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已与安徽、江西两地企业进行了合作,不久前与江西修水县服装企业“牵手成功”。他要寻找的,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据了解,江西修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什么会选在这里?
陆龙生回答道:“因为国家在政策上有倾斜和扶持。”他举例指出,当地税收有25%的返税,这是很好的优惠政策,这样一来,加工费低,产品的价格必然也会低,有比较优势,客商自然也会将手中的订单放在这里。
飞马与安徽芜湖一家企业“牵手”也是因为有优惠政策。因为这家企业是返乡人员创办的,当地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都给予了优惠。
事实上,返乡创业成为产业转移的一个新动向。尤其在安徽省和江西省,这种类型的产业转移比较多。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规划咨询部主任华珊在优化外贸国内布局研讨会上表示,一些企业的创业人因为熟悉了大企业的运作模式,返乡创业前多半和原来的企业谈好合作,他们往往带着订单返乡创业。此外,因为可以得到原来企业和家乡政府的双重支持,他们创业的成功率极高,也带动了当地服装产业的发展。
祥兴(福建)箱包集团也曾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员工短缺、原材料成本上升及订单成品亟须转移等问题。后来祥兴与中部地区进行了合作,通过收购安徽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我们不仅解决了当地许多人的就业,而且减轻了自己劳动力成本高的负担”。该公司经理助理陈海宁对记者表示:“中部有实力,我们可以提供订单。”
事实验证了这种选择的正确性。经测试发现,华源麻业生产的面料产品可应用于箱包面料的生产,填补了祥兴箱包面料无法自主生产的空白,使祥兴真正成为集材料生产、箱包制作、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完整箱包产业链,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水平。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符合当前外贸发展的形势。就轻工行业而言,新特点就是产业转移比以前多。
张杰指出,产业转移往往与订单转移同步。东部企业面临劳动力价格、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中西部地区拥有土地价格低廉等优势。东部地区的公司将加工部分转移出来,可以更注重品质的提升,而中西部企业在订单量获得增加的同时,也会有品质的改进,在管理流程、产品技术工艺水平等方面均会获得提升。
数据显示,近几年轻工业维持了平均25.6%的发展速度,2011年实现了16.47万亿元的产值,订单由国外转向国内,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