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芜湖配11名副市长遭质疑 官网紧急撤下3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2-6-7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芜湖配备11名副市长

  遭质疑官网火速撤下3人

  近日,安徽芜湖市一位副市长因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受到舆论热捧。但随后记者惊讶地发现,380余万人口的芜湖市竟然配备了11名副市长,大大超出一般职数。

  被发现后更改网站信息

  南都记者在芜湖市政府网站看到,除市长杨敬农、常务副市长丁祖荣外,还列出了其他9位副市长,其中一人为挂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地级市应当配备多少副市长并没有具体规定,一般要视当地的人口规模等状况决定,但11位副市长显然过多,一般是六七位。

  芜湖市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万。与该市同为地市级的安徽省阜阳市,面积9700余平方公里,人口1014万,却仅配备1位常务副市长和4位副市长。

  前日,当副市长职数过多引起质疑后,芜湖市政府网站更改了有关副市长的名单信息,将其中3人的名字撤下。

  副职泛滥反映用人随意

  汪玉凯称,地方政府副职泛滥的情况很普遍,更为严重的其实是政府的副秘书长,动辄十几位。按照一般安排,市政府内一位副秘书长协助一位副市长,但实际中往往超出这一数字。地级市的职务设置由省级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但组织部门往往突破编办的安排,反映出在用人上的随意性,领导的权力意志过强,急需整治。

  据《南方都市报》

  延伸阅读:

  何勇:走出“官满为患”困境不能只靠立法

  事实上前几年就有学者对我国历史上官民的比例做过统计,西汉时是1:7945,唐高宗时是1:3927,清朝康熙年间是1:311,新中国建国初期大约是1:600,而目前高达1:28左右,有学者更是就此指出我国目前官民比例为古今中外之最。当然官员的恶性膨胀早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组部、中编办在2009年初就曾下发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规范地方政府的副职配备超编问题,但是此举并没有遏制住官员膨胀的趋势,相反在不断地恶化。(央视网)

  朝廷冗官太多曾经令宋朝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为巩固皇权,宋太祖采用分散权力的方法,使各个政府机构"上下相维,不得专制",导致机构设置叠床架屋,官员人数剧增。随着冗官问题日益严重,一些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李承之、曾巩、洪迈等人深感忧虑,多次上书直言朝廷滥官之失。
2#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12-6-7 09:03:33 | 只看该作者
何勇:走出“官满为患”困境不能只靠立法

来源:央视网

  3月1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表示,一些乡镇好几百个干部,小汽车停了好几排,一些地方政府秘书长有十几个,每个秘书长都要给房子,配汽车,这些支出最终都是老百姓买单。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建议制定《编制法》,制止“官满为患”。(3月11日《都市快报》)

  作为最基层的公务员,实事求是地说,刘锡荣对“官满为患”现状的描述有点夸张,只是极个别极端地方的案例,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官满为患”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包括笔者工作的地方也不例外,不少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家休养,就连不到30岁的笔者平时大部分时间也是无所事事,带来了严重的冗员、人浮于事、相互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泛滥、漠视、无视老百姓利益,挥霍、浪费纳税人财富、行政开支巨大等问题,招致老百姓怨声载道。

  事实上前几年就有学者对我国历史上官民的比例做过统计,西汉时是1:7945,唐高宗时是1:3927,清朝康熙年间是1:311,新中国建国初期大约是1:600,而目前高达1:28左右,有学者更是就此指出我国目前官民比例为古今中外之最。当然官员的恶性膨胀早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组部、中编办在2009年初就曾下发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规范地方政府的副职配备超编问题,但是此举并没有遏制住官员膨胀的趋势,相反在不断地恶化。

  不可否认,我国缺乏一部完善的《编制法》的确是导致官员膨胀、“官满为患”的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导致官员超编无法做到依法处理,但这不是根本原因。一方面中组部的副职干部编制配备的通知没有阻止官员超编的事实;另一方面即使有法律对官员编制配备作出了规定和约束,但实际执行效果很差,没起到约束作用。《国务院组织法》明确规定“各部设部长一人,副部长二至四人。各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委员五至十人”,但实际上不少国务院部委的副部长、副主任超编,而且长期没有得到治理。比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曾多达9人,超编5人,很多国家部委的副部长、副主任达到6人,超编2人,领导配置人数没有超编的部委不到一半,这足以说明法律的缺位不是导致“官满为患”的根本原因,根源在于体制缺陷。

  事实上在现行的压力型体制下,官本位思想不断强化,导致官员编制配备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为所欲为,想设什么机构就设什么机构,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招人就招人,没有行政编制供应,就安排事业编制,没有事业编制安排,就招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换言之,走出“官满为患”困境,既要出台《编制法》,对官员编制配置进行规范,更要依靠体制改革。加大对地方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约束和监督,严格规范不属于官员、但是耗费纳税人钱财的临时工招聘,对于违反规定的超编问题,不只是开除超编人员,关键是对同意超编人员入编、同意招聘临时工、同意提拔和安排超编的领导干部的主要负责人给予严惩。
3#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12-6-7 09:05:20 | 只看该作者
朝廷冗官成灾病入膏肓

  冗兵和冗官是宋朝政府始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冗兵的出现源于北宋定都开封。开封位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定都开封必须常年驻军数十万,连营设卫,以代替山河之险。宋太祖曾想迁都“以去冗兵”,但遭到晋王赵光义和群臣极力反对,不得不放弃迁都计划。

  冗官问题源于宋太祖亲自制定的职官制度。为巩固皇权,宋太祖采用分散权力的方法,使各个政府机构“上下相维,不得专制”,导致机构设置叠床架屋,官员人数剧增。

  从北宋到南宋,冗兵和冗官现象越演越烈。政府因此而积贫积弱,人民更是不堪重负。因冗兵问题非迁都难以解决,当时群臣不敢议论太多。而随着冗官问题日益严重,一些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李承之、曾巩、洪迈等人深感忧虑,多次上书直言朝廷滥官之失。



  司马光建议革除“推恩制”

  北宋中枢本来就机构重复,人浮于事。但北宋统治者并未意识到问题严重,还实行推恩制,允许级别较高的官僚推荐数十名亲属当官,朝廷授官越来越滥。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逝世,宋英宗赵曙继位,群臣进贺表。一些地方官趁机派亲属入京求官,朝廷按推恩制一一授以官职。当时任知谏院的司马光觉得不妥,便上书称:“窃见诸路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州军事,各遣亲属进贺表至京,朝廷不问官职高下,亲属远近,一例推恩。此盖国初承五代姑息藩镇之弊,后来因循不能革正。国家爵禄,本待天下贤才及有功效之人,今使此等无故受官,诚为太滥。今纵不能尽罢此等恩泽,其进表人,若五服内亲,或乞等第授一官,其无服非亲属者,并量赐金帛罢去,庶几少救滥官之失。”当时同修起居注郑獬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他说:“昔真宗初即位,有事于南郊。旧例,群臣皆得迁秩。而真宗以为侥幸太甚,遂命止加勋阶。真宗已尝革滥赏于南郊之初,则陛下亦宜绝缪恩于登极之后也。”

  司马光和郑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但执政者称已下诏赐官,成命很难收回,便把他们的建议放在一边。

  李承之建议减少闲职人员

  宋朝除大量职能部门外,闲职也不少。如京城和其他各路均有宫观需派人管理。管理宫观的职位待遇高、事务少,朝廷一般只授予资格老、身体差的官僚。而一些比较年轻的官员贪其俸禄高、事务少,也求此职,导致管理宫观的官员增加不少,国家财政支出增多。时任权发遣三司使的李承之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李承之说:“近年以来,朝廷宽假资格稍高之人,为其衰迟,或不任事,未遽令休退,故置提举管句宫观之职,优与俸禄,不立员数。而臣僚趋闲贪禄,或精神未衰,便私避事,亦求此职。条例既宽,初未釐革。今内外宫观约百余员,无纤介职事,岁费廪食不下数万缗。乞今后在京宫观提举提点句管官,其毋得过十五员,诸路倍之。如有除授,令依例待阙。所贵勤劳官守之人,有以区别,不虚费国用。”这一建议被宋神宗接纳,下诏年过六十五的官员才能调任管理宫观的职务。

  四年增加

  万名官员

  到了南宋,政府官员比北宋又多了不少。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今日冗官》一文中详细记录了当时政府的官员人数。

  文章称,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四月,有朝臣上奏,直陈冗官之弊:“曩在乾道间,京朝官三四千员,选人七八千员。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四选名籍,尚左,京官四千一百五十九员;尚右,大使臣五千一百七十三员;侍左,选人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九员;侍右,小使臣一万一千三百十五员。合四选之数,共三万三千五百十六员。冗倍于国朝全盛之际。近者四年之间,京官未至增添,外选人增至一万三千六百七十员,比绍熙增八百一员。大使臣六千五百二十五员,比绍熙增一千三百四十八员。小使臣一万八千七百五员,比绍熙增七千四百员。而今年科举、明年奏荐不在焉。通无虑四万三千员,比四年之数增万员矣,可不为之寒心哉!”

  仅四年就增加了上万名官员,宋朝冗官之多可见一斑。洪迈对此痛心疾首,在文章结尾时说:“病在膏肓,正使俞跗、扁鹊持上池良药救之,亦无及已。”

  曾巩比较三朝官员人数

  宋神宗元丰年间,曾巩任职判三班院。他将宋真宗景德年间、宋仁宗皇祐年间及宋英宗治平年间的户口数量、垦田数量、财政收入和官员人数进行比较,发现国家财政支出越来越多,官员人数也越来越多,建议朝廷“可罢者罢之,可损者损之”。

  曾巩说:“校之景德,户七百三十万,垦田一百七十万顷。皇祐户一千九十万,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治平户一千二百七十万,垦田四百三十万顷。天下岁入,皇祐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景德官一万余员,皇祐二万余员,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余员,总二万四千员。景德郊费六百万,皇祐一千二百万,治平一千三百万。以二者校之,官之众一倍于景德,郊之费亦一倍于景德。官之数不同如此,则皇祐治平入官之门多于景德也,郊之费不同如此,则皇祐治平用财之端多于景德也。诚诏有司案寻载籍而讲求其故,使官之数、入者之多门可考而知;郊之费、用财之多端可考而知。然后各议其可罢者罢之,可损者损之。”

  曾巩这一建议受到宋神宗赞赏。来源 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10 16:26 , Processed in 0.1290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