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州市委书记的呼吁感动不了银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3-11-23 16:3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市委书记的呼吁感动不了银行


2013/11/22 南方人物周刊


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呼吁金融界伸出援手,拯救温州企业。改革才能拯救温州企业,金融界救不了温州企业。


在其位谋其政,陈一新先生的呼吁不算过份。虽然今年三季度温州GDP略升,但银行的不良率居高不下,年底资金的关键节点已到,如果银行抽贷,温州一些企业难过寒冬。


温州需要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公平而高效的市场经济。


从传统的角度看,陈书记的呼吁未必能够感动金融机构。虽然金融界承诺了800亿贷款额度,还有240余亿的缺口,但金融界即使不填平缺口,也没犯错误,银行是做生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不是活雷锋。


银行是锦上添花的金融机构,企业经营情况良好、需要做大做强时,银行拍马赶到,送上及时雨。一旦企业出现风险,银行为了降低不良率,最理智的做法就是釜底抽薪。我国的金融处于初级阶段,信用评价系统十分不健全,地方企业、行业企业互相担保,关联性极强,单个企业出现问题,某个行业或者某地企业火烧连营,银行难以分辨企业的质地,惟一的办法是彻底抽离某个行业、某个地方,钢贸贷款是如此,温州也是如此。


温州民间不缺资金,缺的是盘活资金的制度与实体经济。根据温州市银监分局的数据,到今年8月末,温州居民的存款总额为3889.23亿元,比年初增加44.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46亿元,同比增幅7.93%;按照全市常住人口915万人统计,人均储蓄存款42410元,比去年底增加120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万多元。温州居民存款高于全国大多数城市。


2001年温州人均储蓄余额仅7890元,那时没有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温州的市场经济蒸蒸日上,到2004年居民人均储蓄首破万元大关,三年后翻番,2009年10月突破3万元,两年半的时间又增长到4万元,但温州的市场经济并没有因此增加活力,实体经济找不到方向,民间借贷水平低风险高。


回顾温州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难看到,民资在高端行业准入门槛过高,金融改革滞后,是温州经济陷入困局的两大根本原因。


温州当地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不够,活跃的民资没有与政府规划有效整合,建立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到现在为止,从制度、交通、环境到人文各方面,温州并不是一个能够与大城市比肩的有吸引力的城市,温州人在全国甚至全球到处投资,却很少能够引入外地资金建立活跃的市场。


温州城市基建民资没有占主导,温州人建立的风投公司在墙外开枝散叶,温州民资想进入炼油等板块,遭遇到行业准入、原油进口的天花板。本地资金在外地开花是好事,如果本地资金在外地开花本地经济却陷入僵局,说明当地的制度建设、经济容量严重落后于民资需求,民资只有用脚投票。对于温州这样的市场圣地来说,不应该存在投资禁区,政府不应该眼睛只盯着央企、大资金,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政府与各民资机构勾通之路,建立一条通天坦途,让温州更具吸引力,让实体经济向着高成本、高收益的方向过度,温州某些地区现在还停留在拆废、低成本制鞋阶段,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幸。


金融改革同样如此。温州金改过程中,最接地气的创新在于借贷登记平台让民间借贷阳光化,引进一批中介机构入驻,提供民间借贷登记、公证、资产评估等服务,这是未来民间金融活跃的土壤。温州完成可以借助平台,建立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金融中介机构,建立一批有信用的互联网金融,在全国率先建立严厉的失信惩罚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民资控股中小银行,未来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中小银行是推动草根市场发展的主要资金引擎,温州有资金、有条件,成为吃螃蟹者。


        温州有前景,前提是官员埋头进行放松市场、建立游戏规则的探索,而不是让银行扛风险,让上级给政策,在市场化改革重新起步的阶段,与其向上伸手,不如放手给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5-5 11:22 , Processed in 0.2120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