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水:全丰花灯欲“舞”乏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5-1-20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水:全丰花灯欲“舞”乏力
" w' |! F" B) e  Q$ Z长江周刊   _0 K& h9 X2 W7 s5 _# H
7 W1 _! Y# k1 d! L7 C- ]- b
(记者杨军)在修水有一项叫做“全丰花灯”的“非遗”项目,它是一种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有史料记载全丰花灯最早起源于宋代,曲调浓缩了江西曲艺的特色,相传,全丰花灯曲调系由道教音乐派生而成,坊间关于花灯的典故及传说数不胜数。
7 s9 y! L) @( a& `0 i' I; p7 P9 x" R8 J8 _9 c% [1 T2 K4 L
修水文化馆的樊仕华馆长告诉记者,“这几年全丰花灯的队伍总体上壮大了很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及上班族加入到了“传承”的队伍中。虽然,大家不是职业的,但热情都很高涨,氛围也逐渐浓厚”。
# q' E, _4 `4 M0 M3 f: T5 R1 k8 ]; |) M
修水当地有位叫戴水平的传承人,他是名中学教师同时又是传承花灯的骨干力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他开花灯课,编写“教材”,全力以赴。
: f, m  X, Z' n; J. A8 u* {! O2 U& z+ d# ^, ~
越来越多的学生、年轻人开始知道、学习全丰花灯,他们很有兴趣,也很积极,可戴水平并没有收到“职业徒弟”。
+ e  r1 C% m6 D$ g/ j. M
* O8 K& y: r+ R  |# L# d$ O( |4 r记者问及国家经费发放问题时,樊馆长说:“前些年全丰花灯曾得到过一些经费帮助。近年来,虽争取到了国家级非遗,但经费还在等待发放中。”
( |9 `( m# E0 k7 v: ^: b
8 P% `; E% P, D( i7 U之所以会如此依赖经费发放,原因是,全丰花灯在市场中的表现并不算好。刚才提到全丰花灯是一种灯、戏、舞的表演活动,逢年过节或是一些喜庆日子都应该是他们市场,可当地低廉的“演出费”让他们的队伍难以支撑。
+ J! D: Z+ f2 @% c' B: j9 K" F6 [+ _" y5 c8 d2 A
市文化馆副馆长高平举过一个例子,市文化馆曾邀请全丰花灯的某支团队来九江做一次演出,可最后因为组织不齐队伍,修水文化馆之后被迫放弃了这次向九江市民宣传、展示修水文化特色的机会。7 a$ c2 ~6 h* |0 s! Q# I5 h
4 L: W6 Q0 h5 v5 H0 w9 A
樊馆长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也很想去,可是一个团队的‘衣食住行’都是要经费的。”/ K" ~7 ]% q- x9 i9 w! y1 H
. K. p  }& |( F  o
在经济效益的天平之下,在外出务工及演艺收入的对比下,年轻人宁愿选择背井离乡。全丰花灯地域文化浓厚且分工细密,所以,它需要演艺功底的深厚的艺人。无奈,人才流失、收益微薄成了这项“非遗”传承、壮大的“死穴”。
: K$ C, ^4 p8 L7 b+ Z) o5 Z" k9 j1 M. B7 Q* C
有观点认为,修水县这三十余支花灯队伍都是在卖体力,而不是卖文化。适应市场应该是民间艺人的共识,只有对接市民的需求才能唤起其内在生命力。当然,这需要一个包装的过程,比如《印象刘三姐》如何抓住全国游客的好奇心,就非常值得修水学习、借鉴。
, T2 F+ m3 ?" @: C! r) X4 u" z& X1 {/ }2 H
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专项保护资金偏低。九江很多“非遗”项目发展偏冷,问题在于,城市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九江本土文化不被了解,甚至逐出了大众的视线,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目前有关部门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确提供了不少扶持资金帮助,然而,这笔经费在资源普查、项目保护、设备购置、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问题面前,只是杯水车薪。! l4 L) z9 N, C

8 G# h( j0 y" l/ p) N# Q(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5-2 10:12 , Processed in 0.0660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