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水县非遗——一座有待深挖的精神宝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6-8-26 17:0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有三件事引起记者的关注:一是四月份县政府办发文,从五月起在全县范围开展为期八个月的民间文化艺术普查;二是七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就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组织专题调研;三是七、八月份,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先后在全丰、渣津、港口等乡镇为全丰花灯、宁河戏设立7个非遗传习所,这三件事均围绕一个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一座有待深挖的精神宝库

  据县文广新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民俗活动、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等。目前,我县全丰花灯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河戏、修水贡砚、修水哨子、一圣仙娘花灯等4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麟祥堂罗盘、民间吹打乐《十八番》、修水宁红茶工艺、修水陶艺、修水“双井绿”茶、佛乐灯舞等6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麟祥堂罗盘和修水宁红茶工艺正在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2014年,省群艺馆原馆长徐安洋到我县调研时说,修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相对来说比较少,与修水的历史和版土面积还不相称。专家对修水如此评价,让人欢喜让人忧。

  日前,记者从县文化馆建立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数据体系了解到,除国家、省、市项目外,县级非遗项目名录仅37个,新挖掘整理尚未申报的非遗项目也只有84个。“这些数字,相对于版土面积为江西之最、人类文明有近5000年历史的修水,只是冰山一角,非遗项目远远不止这些”。县文化馆馆长樊仕华说。

  修水以“山背文化”为人类活动起始记录上有近5000年历史,古老的人类文明为我县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除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献、艺术品等可移动文物外,就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与此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彩。

广辟通道留住“修水记忆的背影”


  8月24日,记者来到全丰镇,全丰花灯传承人戴水平兴奋地告诉记者,《全丰花灯》一书九月就可出版。该书从全丰花灯历史、整理曲艺及搜集歌词三方面进行编辑,这为全丰花灯传承保护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在过去,是想做但又一直没有办法做的事情,现在终于做成了。


  《全丰花灯》一书的出版,得益于去年80万元国家级非遗项目经费的支持,该镇将这笔资金用于成立全丰花灯研究会,组建农民艺术团,并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花灯课。目前,该镇已全面完成全丰花灯培训、编撰、教材编写、宣传片拍摄、非遗基地传习所设立等。

  近年来,我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建立档案、加大宣传培训、举办展演活动等形式,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多次派员参加省、市非遗中心组织的非遗培训,先后组织乡镇文化站举办3次非遗集中培训,并设立1个国家级非遗传习所、5个省级非遗传习所。为促进宁河戏的传承发展,2013年,溪口三元班面向全县招收20名年轻演员,并送到北京影视研修学院系统培训一年。积极举办展演活动,去年11月在九江市大剧院举办《修水宁河戏折子戏》专场演出;同时,在县城宁河大剧院和县茶博园以及各乡镇、各社区开展了数百场高规格的全丰花灯和宁河戏专场展演活动,仅宁河戏全丰春林班自去年10月以来组织到县内外演出130场,受到观众的好评。今年2月,省电视台派摄制组到我县拍摄全丰花灯纪录片。启动发展非遗产业。建立修水贡砚和漫江茶厂两个非遗示范基地,其中修水贡砚制作工艺在广东、深圳、上海多地展演,宁红茶更是在全国享誉盛名,名俗小吃修水哨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树立了“圆生圆”等小吃品牌。同时,在省内外一些旅游景区景点设立了宁红茶、修水贡砚、修水哨子等非遗文化产品销售柜台。今年5月,溪口三元班成员刘付华注册了修水三帝宁河戏有限公司,为宁河戏民间剧团市场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在无悔中坚守
  8月9日,在溪口三元班一个45平方米的非遗物品展厅,记者看到了年代久远却依旧保存完好的开山斧、净水碗及寿星拐杖等100余件物品。“光布置展厅就花费4万余元,目前戏班有35个人,尽管上半年已演出70余场,每场3000元,还是欠下债务7万元。因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费非常少,多数年轻演员不得不外出另谋出路,这样下去,宁河戏有可能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宁河戏的未来,三元班副团长刘昭明很是担忧。

  “近几年,我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无机构、无专业人才支撑、无经费保障,非遗保护传承乏力,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樊仕华直言。


  宁红茶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和文化享誉中外,茶商企业众多,申报国家级项目希望很大,但因申报主体是自然法人或企业,申报文本和申报片要求高,制作成本需6万元左右,许多企业或自然法人担心申报不成功,申报费用打水漂,所以有时想报但不敢申报,直至2013年,漫江茶厂才开始申报,导致宁红茶制作工艺仍处在申报省级非遗项目阶段。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岁月的变迁,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形势更为严峻。修水贡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从事贡砚雕刻的民间老艺人相继去世,传承人越来越少,雕一方贡砚往往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经济收入周期过长,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门手工工艺。其代表性传承人王令从事石雕20年,为传承技艺,培养传承人更是一筹莫展,优秀的传统技能有可能面临失传。

  记者了解到,即使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全丰花灯、省级非遗项目宁河戏也存在传承人队伍青黄不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原宁河戏剧团的演职员工多数都在60岁以上,民间传承人也以老年人居多。和现代影视传媒文化相比,全丰花灯和宁河戏等古老戏曲在艺术题材的新颖性、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上有明显差距,导致市场生存空间狭窄,各类戏班面临生存压力,其中既有剧目古旧、编排创新不够、吸引力欠缺、展演活动独立生存能力弱的原因,也有保护传承外循环不畅等原因。据介绍,民间剧团除有极少机会赴省市县参加展演外,演出主要依赖于地方的婚娶、新居落成等喜庆活动或民俗活动,且演出时间短、演出收入不高。

  尽管艰难,但大部分老艺人依然在坚守。

  戴致新是一位宁河戏传承人,他说“ 师父收了18个徒弟,现在大部分都不演了。演戏,我是挣不到钱,我坚持是因为师父对我有交代,这个戏不能在我这一代失传 。”

需要政策给予更多眷顾
  “不少非遗项目是小众文化,在当前大市场面前,明显缺乏竞争活力,正因为如此,非遗的保护传承在追求市场的同时,更需要政策给予更多眷顾。”北京一位教授曾这样说。

  如何让非遗实现“遗”脉相承,不让绝活变绝唱?县人大调研组一致认为,要建立非遗普查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配置并培养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安排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科学的规划引导、有专业人才支撑、有必要的经费托底”。要加大非遗项目展览馆和非遗博物馆建设力度。统一普查范围,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口传心授的独门绝活类非遗技艺的普查。做好非遗项目的发掘、整理和申报工作。

  同时,要制订申遗奖励制度。支持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艺人申遗,根据申遗项目入选的级别适当奖励。扶助非遗项目传承人队伍建设。制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政策。设立培训基地,举办进修班和研修班,培养指导新一代非遗技艺传承者。支持各类非遗文化演艺活动开展。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组织推介、主动服务,支持鼓励各类非遗技艺表演团队或个人参加县级以上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公益性活动。鼓励吸引民间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引导社会力量成立民间非遗保护协会,鼓励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举办与非遗保护相关的特色节庆活动。

  找准产业结合点,活化非遗内在价值。要促进非遗保护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组织专门人员挖掘、整理、提炼和完善与景区景点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在景区景点添设非遗文化小商品。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从事非遗文化项目开发。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立股份制公司,经营宁河戏、全丰花灯等非遗文化项目,创新演出剧目和演出模式,拓展演出市场。通过加大宣传推介、税费减名、人员培训、奖励扶助等措施,支持从事经营非遗保护开发的企业发展。

  修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县的一座宝库,是我们不能丢失的精神财富,一个好的非遗项目不仅是一张响亮的地方名片,还能形成一个脱贫致富的好产业。我们期待,在我县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千年非遗传承,让我们找到新的路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9 00:51 , Processed in 0.1070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